当前日期:

目录



一、清代测绘机构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成立“安徽省舆图公所”,后改为“安徽省舆图局”,任命候补木知府杨奎绶、边保经为提调,负责舆图事宜。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安徽省督练公所参谋处设测绘科。翌年,改称“安徽省陆军测量局”。
二、民国时期的测绘机构
〔安徽省陆军测量局〕
民国2年(1913年)成立安徽省陆军测量局,隶属于中华民国参谋本部陆军测量总局。设址安庆北门外碟子塘(现安庆市德宽路第二小学)。该局设本部、地形、制图科,并附设陆军测量学校(共办2期,学员近120人)。历任局长张瑞麟、吴庚、李先知、张武、江煌、陈整、张琏。民国15年(1926年),因经费不足停顿。民国19年(1930年)2月,成立安徽省陆地测量局,除原机构外,增设经界科,全局共43人,其中局本部11人,地形、制图2科各16人,经界科无人。历任局长刘心源、程起叔、彭肇梓、王国桢、焦山。主要设备有经纬仪20台水准仪11台,水准标尺9根,三角架36个,测板31块,望远镜17个,测斜照准仪50副,铜板印刷机1台。民国26年(1937年)12月,该局被撤销,归并陆地测量总局。
〔新四军军部测绘室〕
民国28年(1939年)5月,新四军军部在安徽泾县罗里村设测绘室,由陈加仑负责,10余人,隶属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作战科。主要负责管理地图,简易测图,兵要地志调查,标图,绘图,制作报表等。也常协助情报、通讯、教育等部门工作。装备仅有小平板仪。翌年2月,该室由熊永龄负责。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人员大部分在战斗中散失。不久在盐城军部恢复测绘室。翌年又撤,仅在军部参谋处留2名测绘人员。民国34年(1945年)1月,重建测绘室,下辖2个组,20余人,由鲍光良负责。设址盱贻县(现属江苏省)黄花塘杨庄。隶属军部参谋处,连级建制。民国36年(1947年),该室改称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翌年奉命整编,增设总务股、测绘队、训练班、印刷厂,全室人数200余。民国38年(1949年)8月,该室奉命与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陆地测量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司令部测绘队合编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测量大队,不久即移驻南京大石桥原国民党政府陆地测量局旧址。
〔江淮水利测量局〕
民国元年(1912年),江淮水利测量局成立,设址清江浦(今江苏省淮阴市),许鼎霖任局长。设18个外业测量班组,共46人。民国5年(1916年)增至25个班组,外业94人。局本部设4股,分管三角、导线、水准、地形、流速测量班业务。民国6年(1917年)改为导淮测量处。民国15年(1926年)停办。
〔安徽导淮测量局〕
民国3年(1914年),安徽设导淮测量局专测淮河干流三河尖至浮山段及淮北的颍河、西淝河、茨河、涡河、北淝河、浍河、岳河、老汴河、濉河等河道地形及断面,绘制1∶40万比例尺河道图。上述任务完成后,该局遂撤。
〔安徽水利局测量队〕
民国3年(1914年),安徽设水利局,负责督修江淮各县堤防,测淮河流域平面图和蓄水灌溉等资料。民国15年(1926年),设立水利工程处,归属省建设厅。主管全省水利建设。内设总务、工务科。抗战时期,该处裁撤,业务归省建设厅第三科,内设农田水利工程测量队。民国18年(1929年)10月,重建水利局。下设测量队,专司水利工程测量。民国32年(1943)恢复水利工程处。农田水利测量队改为水利设计测量队,负责颍河干堤水准测量。
抗日战争胜利后,水利工程处改为安徽省水利局,局址设合肥省府内。局设3室、3科,其中第二科管勘测设计。水利设计测量队改属该局。1948年,该队随水利局从合肥迁至芜湖。
1949年4月,芜湖解放后,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派员接管在芜湖的安徽省水利局及所属测量队留守人员,其中测量员工30人,内有技术人员10人。
〔安徽省土地整理筹备处测量队〕
民国19年(1930年)9月,在安徽省土地整理筹备处设测量队,205人,焦山任队长。负责基线、小三角、图根、地藉测量。民国21~23年,该队培养测丈人员40余人。民国21~26年,先后在安庆、大通、芜湖、蚌埠、阜阳等地进行三角、导线、图根测量。民国21年12月始进行土地测量。民国22年,改安徽省土地整理筹备处为安徽省土地整理处。民国23年,改为安徽省土地局。民国25年改为安徽省地政局,下设土地测量队,负责全省土地测量业务。旋因抗战停办。民国32年4月在省民政厅设土地测量队办理全省地政事宜。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