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上海、安庆的部分共产党人,转移到浮山,继续从事地下斗争,因而当时的浮山成为安徽省的一个革命活动中心,周恩来总理曾说:“浮山地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浮山中学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是该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
一、中国共产党浮山中学支部成立会址
1927年,桐城东乡成立“中共桐城直属支部”后,立即派党员吴克正以体育教员的身份到浮山中学建党。由于他积极活动,先后发展了郑曰仁(语文教员)、张良培(历史教员)及学生王靖疆、黄桂元、周复安、陈石奇、吴培炎等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第二年春夏之交,他们在金谷岩召开党员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浮山中学支部”正式成立,并一致选举吴克正为支部书记。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桐城直属支部负责人章逐明和陈雪吾。1929年夏,浮中党支部第二任书记郑曰仁在金谷岩主持召开了党员大会,出席会议的有20多人。会上听取了安徽省临委书记王步文所作的报告,明确了当时的任务。从此,金谷岩成了中共秘密集会的重要地点。
二、农民运动讲习所遗址
1927——1929年,王步文化名朱华,分别以中央巡视员、省临委书记、桐城县代理书记(时县委书记章逐明病故)等身份,在浮山居留5个多月,积极开展农民运动。由于浮山便于隐蔽,他多次将农运讲习班的地点选在会圣岩、穿心岩和金谷岩一带。讲习班的学员来自桐城、庐江、舒城三县,其中有农民、教员和学生。讲授课程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通过培训,学员多数成为桐城、庐江、舒城一带的农民运动的骨干,如吴克正领导了桐城鲁谼山农民暴动;陈雪吾发动了桐庐交界的欧家岭暴动;王靖疆在桐庐交界的清王岗,发动了农民抗租的暴动。浮山的岩洞在安徽农民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中国共产党桐庐县委机关遗址
1931年,由于党内出了叛徒,王步文被捕,中共怀宁中心县委遭破坏。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省委决定合并桐、庐县委,由陈雪吾任书记。是年秋,桐庐地区党组织又遭到极大破坏,地下党员100多人被捕,县委机关被迫迁到浮山,设立在会圣岩附近的裁缝吴富之家。
吴富之家仅有草屋三间,位于石龙峰下,单门独户,地处偏僻,房前屋后都是竹木,周围尽是山洞,县委机关居此,安全可靠。该房于70年代被主人拆迁,现遗址尚存。
四、中国共产党地下交通站遗址
1927——1932年,浮山中学党组织十分坚强、活跃。该校教职员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党员骨干。教职员中,有在德国留学、入党的房师亮(任该校总务主任、兼教《公民》),有孙炳文的夫人、朱德的亲戚任锐(任图书管理员),有校董会成员周新民、朱蕴山,有语文教员郑曰仁、胡竺冰,体育教员吴克正,美术教员黄士元(即黄镇),历史教员张良培和职员王玉成等;学生中,有陈雪吾、陈石奇、吴则之、吴大章、王靖疆、黄桂元、孙宁世、周家英、史伟、杨芝学、陈雪江、胡芳远、胡扶摇等革命骨干。由于组织扩大,活动频繁,当时浮山中学遂成为党的地下联络站、交通站。外地党员来浮山,多数是通过浮中进行掩护和转移。如柯庆施曾捎来一包银元作党的活动经费,就是通过浮中房秩五转交给地下党组织的。桐庐县委机关迁来浮山后,由王玉成担任秘密交通员,直接受县委领导。
国民党反动当局对浮山中学颇为注意,曾暗地进行监视。房秩五以其社会地位和声望,全力进行保护。一次,他到安庆当面质问省长王某:“你们说浮山是‘匪巢’,那我岂不就成了‘匪首’吗?”王即苦笑道:“哪个晓得您老在浮山呢?”相对一笑而已。
浮山中学正如周总理赞扬的那样,一直是革命活动的中心,而不是一般的学校。
五、三烈士殉难处
在虎形山东麓,距虎爪庄不远,有一坡地为“皖南事变”后三烈士殉难处。后在此处建了八烈士墓,墓前有碑,碑上记载着八烈士的简况。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