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昔日的浮山森林茂密,林内有豺狼虎豹和各种鸟类,洞中有巨蛇,河湖上有成群的野鸭、大雁和天鹅,水中有无数的鱼虾和龟鳖。近代因森林惨遭破坏和湖泊围垦造田,自然环境变劣,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有的种类已经绝迹或濒临绝迹。现存的脊索动物有:
一、鱼类
鱼类有100余种。原长江鱼类经白荡湖,上溯至罗昌河,种类繁多。1953年建造控制闸,截断了长江的白荡湖水系,长江鱼类则逐渐减少。现常见的有鳜、鲤、鲢、日本鳗鱼、鳡鱼、赤眼鳟鱼、翘嘴红鲌、短尾鲌、黄鳝、泥鳅等。
二、两栖类
有东方蝾螈、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泽蛙、虎纹蛙等8种。
中华大蟾蜍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两栖类,无尾目,蟾蜍科。体粗壮,长100毫米以上,雄体较小,全体皮肤极粗糙,除头部较平滑外,其余部分均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穴居在泥土中,或栖于石下及草丛中,冬季常在水底泥中,多在晚间或雨天外出活动,以捕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等为食。为省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皮、头部、舌、肝、胆、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液加工成蟾酥,供药用。有破瘕癖积、膨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等症。
虎纹蛙(田鸡)Ranatigrinarugulosa(Weigmann)两栖类,无尾目,蛙科。体长100毫米以上;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尖圆,吻棱不显;眼间距小于上眼睑之宽或鼻间距,鼓膜略大于眼间距;皮肤极粗糙,背部、体侧、四肢背面满布大小疣粒。背部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的狭长疣成肤褶状,一般成纵行排列;颞褶显著;头前端及腹面皮肤较光滑。
虎纹蛙栖息在旷野地带或水田、池塘、水坑内。体型较大,肉味鲜美,故又名田鸡。嗜食蛄蝼、蝗虫类、金龟子、牙虫、水生昆虫幼虫等害虫,为农业益蛙。由于农药的使用,及过度的捕捉,其数量日趋减少,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三、爬行类
常见的有鳖、乌龟、多疣壁虎、蓝尾石龙子、北草蜥、雨斑麻蜥、乌梢蛇、水赤链、红点锦蛇和蝮蛇等20多种。
四、鸟类
浮山风景区内鸟类资源比较丰富。常见的留鸟、候鸟、旅鸟有150余种,隶属38科。
常见鸟有野鸭(绿头鸭、斑鸭、绿翅鸭、罗纹鸭、红头潜鸭、青头潜鸭、斑头秋沙鸭、针尾鸭、花脸鸭及赤麻鸭等)、野鸡(环颈雉)、鸿雁、豆雁(大雁)、白骨顶(章鸡)、红胸田鸡、白胸苦恶鸡(秧鸡)、董鸡、斑鸠(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云雀、太平鸟、虎纹伯劳、棕背伯劳、红尾伯劳、画眉、棕头鸦雀、黑噪鹛、金翅雀、黄雀、暗绿绣眼鸟、锡嘴雀、黑尾蜡嘴、黑头蜡嘴(易驯养,可教它衔旗并在空中提取珠粒)、翠鸟、白鹭、苍鹭、池鹭等。
农林益鸟嗜食害虫的有灰喜鹊、喜鹊、颓鼻乌鸦、大山雀、黄腹山雀、红头长尾山雀、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蓝头矶鸫、夜鹰、家燕、灰椋鸟、鹰头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四声杜鹃、燕雀(虎皮燕)、大苇莺、黄眉柳莺等;啄食树干中害虫的有黑枕绿啄木鸟、斑啄木鸟;食蚁类有的蚁裂等;食田鼠和害虫的有鵰鸮(猫头鹰)、长耳鸮(长耳猫头鹰)、短耳鸮(短耳猫头鹰);食田鼠又食鸟类及家养鸡雏的有鸢(老鹰);食鸟又食害虫的有赤腹鹰等。
珍贵鸟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小天鹅、黑鹳、灰鹤、鸳鸯、白肩雕、白枕鹤(红面鹤)、鵰鸮等。列为省级保护的鸟有灰喜鹊、白鹭、鸿雁、绿翅鸭、琵嘴鸭、金腰燕、红尾伯劳等55种。现举其要者,简述如下:
白额雁Anseralbifronsalbifrohs(Scopoli)雁形目,鸭科。雄雁全长约650毫米,嘴峰40——50毫米,翅390——440毫米,尾长110——130毫米,趾蹠长60——70毫米。头、颈和背部暗灰褐色,羽绿灰白色。嘴基和前额有白色斑纹。冬季在湖、河地带栖息,春季北迁。主要食物为植物性物质,但也兼食昆虫和蠕虫。肉可供食用,毛可做绒衣,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jankowskiiAlpheraky雁形目,鸭科,为纯白色大型水鸟,但形体比其他天鹅小。雄鹅全长1米以上,雌鹅较小。以水生植物、草类、谷物等为主要食物,有时亦食蠕虫、昆虫和小鱼等。旧志记载,此鸟于冬季栖息于白荡湖或罗昌河附近,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platyrhynchos(Linnaeus)雁形目,鸭科。雄鸭全长在500毫以上,嘴峰约50毫米,翅260——290毫米,尾长80——90毫米,迹蹠长约40毫米。雄鸭头和颈暗绿色,带金属光泽,颈的下部有白色环纹,背棕灰色。雌鸭较小。冬季见于白荡湖和罗昌河一带,喜在芦苇中。个体大,野味之上品,每年捕获量在鸭类中居首位。
鸢(老鹰、老鸢)Milvuskorschunlineatus(Gray)隼形目,鹰科。雄体全长约620毫米。嘴峰40毫米,翅470毫米,尾300毫米,跗蹠60毫米。上体包括两翅,表面暗褐色。此鸟为终年常见的一种留鸟,分布甚广。天气晴朗时,常在浮山上空盘旋,一见地上有饵,就瞥然直下,爪掠而去。因其嗜食动物尸体,成为自然界的“清道夫”。常捕田间鼠类,于农有益,但也食啄食害虫的益鸟及家养的鸡雏等。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肩鵰AquilaheliacaheliacaSavigny隼形目,鹰科。雌体全长约800毫米,嘴峰60毫米,翅610毫米,跗蹠约110毫米。羽毛大都为黑褐色,肩有白羽。栖于浮山,为罕见的旅鸟和冬候鸟。嗜食鼠类,并食动物尸体,亦食小鸟。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环颈雉(野鸡、山鸡)PhasianuscolchicustorquatusGmelin鸡形目,雉科。体全长约900毫米,嘴峰30毫米,翅230毫米,尾480毫米,跗蹠70毫米。羽毛华丽,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颈下有显著的白圈。体羽大都砂褐色。雌体较小。栖息于浮山林内或灌丛及草丛中,严冬迁至山脚及田野,觅食谷类、浆果、种子、昆虫等。脚强善走,翅短,不能久飞。其肉味美,系野味上品。羽毛美丽,供作装饰用。此鸟适应性强,繁殖快。由于过量猎捕,现已少见。已列为省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灰鹤Grusgrus(Linnaeus)鹤形目,鹤科。雌雄鹤形态相同。全长1100毫米,嘴峰90—120毫米,翅约510毫米,尾190—210毫米,跗蹠210—240毫米。头顶裸出部朱红,两颊至颈灰白,喉前颈及后颈灰黑,其余体羽均为灰色。旧山志记载,此鸟在丘陵、平原均可见,常涉于湖、河边的浅水中觅食物,但它从不飞落在树上。近几年,此鸟仅在迁徙中路过此地。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鵰鸮(猫头鹰、夜猫子)BubobubokiautschensisRe—ichenow鸮形目,鸱鸮科。头部似猫头,眼睛如猫眼,故名猫头鹰。雌体全长约660毫米,嘴峰50毫米,翅460毫米,尾260毫米,跗蹠70毫米。头顶大部黑褐色,耳羽突长达5.5厘米;肩、下背和翅上的三级飞羽等均灰色。平时栖于山地林间和飞来峰、摘星岩一带,冬寒时迁至平原树丛中。巢营于草丛、地面、岩隙间,或在他鸟的弃窝中。白天潜伏,夜间出捕田鼠、中型的鸟类及蜥蜴等。因其嗜吃田鼠、害虫、野兔等,被誉为“农林卫士”,偶尔也捕食一些益农的小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斑啄木鸟Dendrocoposmajormandarinus(Malherbe)鴷形目,啄木鸟科。雄体全长约230毫米,嘴峰30毫米,翅130毫米,尾80毫米,跗蹠22毫米。额、眼睑、眉和颈侧等均白色。头顶至尾部表面概黑,最外侧尾羽大都白色。常见于浮山林间及平原树丛,巢营于树洞中。为留鸟。多啄食树干中的害虫,如天牛幼虫和蠹虫等,为益甚著,有“树干医生”之称。列为省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lucionensisLinnueus雀形目,伯劳科。雄鸟全长190毫米,嘴峰16毫米,翅约90毫米,尾90毫米,跗蹠25毫米。额和头顶前部淡灰;头顶后部至上背、肩及两翅的内侧覆羽渐转为浓褐色。眉纹、颏、喉纯白。尾羽暗棕褐色。栖息于浮山森林或平原树丛中,为夏候鸟。性贪食,主要吃金龟等甲虫、夜蛾科和天蛾科的幼虫及直翅目的蚱蜢、蝼蛄、负蝗等;有时也兼吃植物性物质。叫声激昂有力;幼鸟音调轻快柔和,异常动听。过去人们常捕取供玩赏。现已列为省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灰喜鹊CyanopicacyanaswinhoeiHartert雀形目,鸦科。雄体全长410毫米,嘴峰26毫米,翅140毫米,跗蹠34毫米。头顶、头侧和后颈均为灰蓝黑色,其余上体概淡紫灰色。常见于山麓和平原,也见于庭院和打谷场上。喜栖于树上,常结群飞鸣。食物绝大部分是昆虫(金龟、天蛾、棉铃虫、椿象等),兼食浆果、种子等。营巢于高大树上。此鸟列为省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紫啸鸫(青鸟)Myiophoneuscaeruleuscaeruleus(Scopoli)雀形目,鹟科,鸫亚科。雄体全长约300毫米,嘴峰28毫米,翅l78毫米,尾126毫米,跗蹠52毫米。雌雄相似。上体自额至背、头和颈的两侧,下体自颏至上腹等均深蓝紫色。各羽先端均具有较有辉亮的淡紫色滴状斑;两翅及尾黑褐,而表面均沾暗紫蓝色,中腹羽先端杂以紫白色细点。眼暗褐;嘴及脚、趾等均黑。此鸟为留鸟,常栖于金谷岩、仙人桥等处,觅食蜂、金龟等昆虫幼虫及小蟹等。巢营置于草堆下的岩棚上或石隙间,或在庙宇檐下,或在树枝分叉处。旧志中此鸟名青鸟,亦称神鸟。“其声百啭”“如瑟如簧”,见者视为吉祥。
木鱼鸟(待考)旧志记载:状类伯劳,日将没则鸣,其声如敲木鱼。古往今来,视为浮山奇鸟。
五、兽类
浮山有小灵猫、草兔、狼、普通刺猬、黄鼬、狗獾、水獭、红狐、黑线姬鼠、黄胸鼠、小伏翼棕蝠等野兽。
小灵猫(香狸)VivierriculaindicaDesmarest兽类,肉食目,灵猫科。体重2.2—2.5公斤,体长550—580毫米,尾长340—350毫米,为体长的2/3左右。头、额、两颊、背部呈灰棕色,胸部棕黑,四肢黑褐色。雌雄体会阴部香腺发达。栖于山地多树之处。独居生活,昼伏夜出,晚间常出现溪水边。善于攀缘。杂食,以蛙、蛇、昆虫和野果为食。
小灵猫具香腺,能分泌“灵猫香”,是贵重香料和药材。由于滥捕,其数量锐减。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上一篇:第四节 植被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