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学
县学亦称儒学或学宫。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于县治西。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迁建于县治东。元末毁于兵祸。明洪武元年(1368年),辟县治东旧址重建学宫。后几经修葺,规模渐大。正德十六年(1521年)迁于县治西。嘉靖十七年(1538年)复迁于县治东。明末毁于兵祸。清顺治三年(1646年)重修。后屡经修葺与扩建,至乾隆十二年(1747年)“庙制大备,宏整辉煌”。其主体建筑为明伦堂。明伦堂前有大成殿,后有教谕署,左有训导署,右有尊经阁。另有东西两庑和射圃。县学藏四书五经等书籍1000册,系“钦颁”和教谕捐俸购置。县学的招生对象为院试合格的童生。乾隆年间学额为:廪生、增广生各20名,附学生无定额,岁科名贡1人。入学生员主要学习规定的经史、制艺等课程,必须恪遵学规。平时,由教谕、训导在明伦堂设坛讲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科举,县学亦废。
书院
紫阳书院旧址在县治西,奉祀宋朝朱熹,明末毁于兵祸,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修,后废。
太白五松书院唐至德年间(756~757年),在五松山建太白书堂。元代毁于兵祸。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建祠堂3间、门楼1座,并在四周砌了围墙。清乾隆五年(1740年)改名为太白五松书院,有门楼1座、学舍3间、中厅3间、庖湢3间,比原太白书堂扩大数倍。清末尽废。
私塾
本县私塾大多为“蒙馆”,少数为“经馆”。蒙馆招收初入学儿童,教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以识字为主。经馆招收就学有年、继续深造的少年学子,讲读《四书》、《五经》、诗、词、赋和各种时文,并令学生写诗文。私塾教学注重识字、习字、读书、背书、作文。私塾学规极严,塾师对违规学生动辄体罚。私塾学制不定年限。建国前,全县私塾林立。清学部虽颁布改良私塾章程,但收效甚微。民国省政府教育厅亦屡颁训令取缔私垫兴办新式学堂,依然进展缓慢。
1949年5月县政府以“在首先办好小学的前提下,大力改造私塾,使之切实贯彻新教育方针,逐步转为新型小学”为宗旨,对私塾进行改造。1951年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全县所有71所私垫先后被改造为民办小学。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