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以来,本县开办储蓄种类有折实存款、保本保值储蓄,活期储蓄、有奖储蓄、整存整取有奖储蓄、通存通兑定额储蓄等。
城镇储蓄存款
个人储蓄1949年,折实存款1户,金额5元。1951年底城镇储蓄额4.5万元。1952年底储蓄余额升至9.5万元,储户8908户。1957年底储蓄余额达23.6万元。1959年储蓄余额41.2万元,比1957年增加23.2万元。1962年储蓄余额为21.8万元,1966年底储蓄余额上升到44.9万元。1976年储蓄余额达97.7万元。1980年末储蓄余额达到186万元,比1976年增加88.3万元,平均年增加22.08万元。1981年后储蓄业务不断发展,城镇储蓄余额不断增加,1985年达存款余额1036.8万元,储户13219户增至28277户。1990年城镇储蓄存款余额达5587.4万元。
单位存款1950年,银行对机关、团体单位举办定期、定期折实和活期存款,存款总额14.6万元。1951年对公营企业、机关、团体、部队等单位开展存款业务,当年存款总额达25.2万元。1955年单位存款总额达97.6万元。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工商企业增多以及基本建设扩大,单位存款业务持续上升,到1960年底各项存款达460.4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多种经济成份涌现,为存款资金来源开辟了新的渠道。1982年8月放宽开立新帐户,当年存款总额达1797.2万元。1983年又增办信托业务。1985年,存款总额达1007.9万元。1990年底存款总额达6735.2万元,是1985年的6.68倍。
1950~1990年铜陵县城镇储蓄情况表

农村储蓄存款
个人储蓄农行储蓄:包括农村职工、居民在农行及农行成立前的人民银行内设的农村金融股的储蓄。1952年储蓄余额达9.5万元。1953年储蓄余额达12.7万元。1957年储蓄余额达到23.6万元。1959年年末储蓄余额达66.5万元,比1957年增长2.8倍。1960年储蓄余额回落到56.8万元。1962年末又下降到21.8万元。1965年储蓄余额35万元。1970年储蓄余额37.8万元。直到1976年末,才回升到77.7万元。1980年县农行再度恢复后,自成系统开展储蓄存款,使农村储蓄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储蓄余额直线上升。1981年~1983年连续3次储蓄余额突破百万元大关。1984年达到237.9万元。1985年末,达到382.9万元。1986年后,储蓄余额持续上升。至1990年,储蓄余额达3868万元,是1985年的10.1倍。
信用社农民储蓄:1955年末为14.4万元,1956年达到18.5万元。1960年末增长到58.1万元。1961年后,储蓄额大幅度下降,到1963年末储蓄余额仅为8.1万元。1968年储蓄余额回升到50万元。1969年又再度下降至18.1万元。1970年余储蓄余额仅为15.2万元。1979年储蓄余额首次突破百万元。到1985年末储蓄余额达991.6万元,比1976年和1978年同期分别增长23.1倍和15.9倍,社员人均储蓄达33.47元。1988年储蓄余额为2114.6万元。至1990年,储蓄余额达3867.4万元,是1985年的3.9倍。
单位存款农行存款:包括地方拨款、农业企业存款、农村工商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特种存款以及农村社队、社队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和信用社转存银行款。县农行未建前,由县人行办理。1953年存款余额为12.7万元,1957年底存款余额达46.3万元。1964年后,县农行恢复,农村存款工作得到加强。1965年末存款余额达到138.4万元。1976年存款余额上升到877.2万元。1980年县农行再度恢复,农村存款大幅度增长。到1983年末存款余额1057.7万元,突破千万元大关。1985年存款余额达1318.2万元。1987年存款达1405.8万元。1990年农村单位存款达2041.8万元。
信用社存款:信用社的集体存款主要有社队存款、社队(乡镇)企业存款、农村其它款和单位定期存款。1957年起,信用社开始陆续办理农村集体存款业务,当年集体存款余额22.5万元,其它存款4.3万元。1959年达到115.1万元。1960年单位集体存款为120.9万元,其它存款32万元。1966年,集体存款为存款余额达164.8万元。1972年达到269.6万元,其它存款194.6万元。1974年集体存款余额达494.5万元,其它存款89.6万元,1979年集体存款648.5万元,存款64万元。1989年集体存款余额达765.4万元,其它存款113.4万元。1988年集体存款达965万元。1990年集体存款达882万元。
1953~1990年铜陵县信用社存储余额情况表

储蓄利率
1952年元月活期储蓄利率为支票月息5‰,存折月息7.5‰;定期整取1年月息27‰;定期零存整取1年月息21‰。1955年10月起,利率变化为:活期月息2.4‰;定期整存整取月息3个月为4.2‰,6个月为5.1‰,1年月息6.6‰。1959年7月起,活期月息利率为1.8‰;定期整存整取月息3个月为2.4‰,6个月3.9‰,1年为5.1‰,2年为52.5‰,3年为54.5‰;定期零存整取月息为6个月2.7‰,1年为3.9‰,2年为4.8‰,3年为5.1‰;1983年利率调整为:活期月息2.4‰;定期整存整取半年月息为4.5‰。1年为5.7‰,3年为6.6‰,5年为6.9‰,8年为7.5‰;定期零存整取月息1年为4.4‰,2年5.7‰,3年为6.3‰。定活两便1年以内月息2.4‰;1年以上月息为4.5‰。1985年8月起利率调整为:活期月息为2.4‰;定期整存整取半年月息5.1‰,1年6.6‰,3年6.9‰,5年7.8‰,8年8.7‰;定期零存整取1年月息5.1‰,3年6.0‰,5年为6.6‰;定活两便1年以内月息2.49‰,1年以上为5.4‰。1986年,定活两便储蓄调整为存期半年以上的按半年利率打九折,年以上的按定期1年利率打九折,1988年9月15日起一律改为按实际存期的整取利率打九折计息。1987年3月,通存通兑定额储蓄利率为存期半年以上的按整存整取定半年利率计息,存期一年以上的按同期整存整取定期利息计息。同年4月定额储蓄利率与通存通兑定额储蓄利率相同。1988年9月1日起,1年定期储蓄年利率由原来的7.2%调整为8.64%。1988~1990年保值储蓄年补贴率在13.8~16.13%间变化。1989年2月1日、1990年4月15日和1990年9月6日本县随全国统一规定,3次调整各种储蓄利率。1990年9月6日起储蓄年利率调整如下:活期储蓄为2.16%;定期储蓄分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8年7个档次,年利率分别为4.32%、6.48%、8.64%、9.36%、10.08%、11.52%、13.68%;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存本数息储蓄分1年、3年、5年3个档次,年利率分别为7.2%、8.64%、10.08%。
上一篇:第三节 信贷
下一篇:第五节 保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