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粮食加工
清末至民国年间,本县粮食加工工具是以人力操作的木砻、石臼、石磨等。抗日战争前夕,章占春购25匹马力(折合18千瓦)卧式单缸柴油机1台在顺安镇兴办章玉成机器磨坊,不久发展到2家。民国27年(1938年)秋日军侵占县境后,机器磨坊遭日军的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通镇先后建利民、惠丰2家私营机器磨坊,但设备简陋加工能力不大,民间食用粮食仍以人力加工为主。建国前夕全县计有机器磨坊2家、砻坊26家、磨坊42家,主要分布在大通、顺安、五松(今城关)、钟鸣等地。
建国后,粮食加工工业逐步发展。1950年3月在和悦洲建大米加工厂1座,每班加工大米3000公斤。翌年大通粮食支公司建大通粮食加工厂,设备与加工能力与和悦洲大米加工厂相同。1954年3月国营铜陵第一碾米厂在大通建成投产。同年10月撤销和悦洲米厂,将原大通粮食加工厂迁至顺安,建国营铜陵县第二碾米厂。1956年10月该厂迁移宿松县。1957~1960年先后建顺安、城关、钟鸣等米厂3座,并在钟仓、董店粮站建附属米厂2座。1962年因加工能力不足,钟仓、董店2座附属米厂先后停产,当年全县有4座米厂计加工大米754.7万公斤。1970年后对城关(后改粮油食品加工厂)、大通、顺安、钟鸣4座米厂进行改建或扩建。1990年全县4座米厂年加工能力达45000吨,当年实际加工大米16072吨。乡村农民食用粮食从60年代起逐步实行机械加工,70年代县境电力普及后,全县民间食用粮食均实现机械加工。
油料加工
清代和民国年间,食油由私营油坊加工,主要加工工具为木榨,以人工操作为主。民国年间,县内较有影响的油坊为沿船沟油坊。1950年池州专署生产科接收沿船沟油坊,翌年移交县财政科,1952年作价交给县供销合作总社,1955年正式交给县粮食部门经营,同时粮食部门还接收钟仓和钟鸣下山缪2个油坊。1956年和悦洲私营谦泰祥油坊实行“公私合营”,并改称工益油厂。1957年底全县计有油坊(厂)10个,其中粮食部门经营的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的6个。同年全县加工菜籽152.15万公斤,产油43.7万公斤。1959年9月粮食部门先后接收顺安、蛾山三合油坊合并成立顺安油坊。1960年3月工益厂并入县第一碾米厂作为油脂车间。同年底县粮食部门计有油坊5个,共有木榨18幢。1964年5月分别将顺安油坊作价转让给顺安公社、钟仓油坊租借给钟仓公社,下山缪油坊下放给钟鸣公社,县粮食部门只保留沿沟油厂,油料加工除沿船沟油厂外,其余委托社、队油坊加工。当时全县共有社、队油坊10个,木榨19幢(正常生产16幢),日榨菜籽0.48万公斤。1965年到1968年更新改造沿船沟厂设备,采用铁制手拉榨、手掀式油压榨油机,后又改为5吨红车。1972年3月沿船沟油厂迁址城关并入城关粮油综合厂。1973~1978年为增产油脂、扩大米糠榨油,先后在顺安、钟鸣米厂扩建油脂车间,配备90型和95型榨油机5台。1990年全县计有油脂车间4个,榨油机5台,年加工能力6000吨,当年实际加工456.5吨。70年代后期乡村油坊为减轻劳动强度和扩大加工能力,普遍改木榨为机榨。80年代中期全县乡村油料加工均实现机械化(个别油坊为招揽兑油业务而保留一幢木榨)。1990年全县计有乡村及联户开设的油坊83个。
饲料加工
1957年为支援生猪生产的发展,各粮食加工厂曾利用副产品加工混合统糠饲料,同年大通饲料厂建成投产(后并入大通米厂)。当年全县计加工统糠15.65万公斤。1958年到1960年城关、大通、顺安、钟鸣等米厂先后安装统糠磨,利用谷壳加工“二八统糠”(含米皮糠20%)和“三七统糠”(含米皮糠30%),1961年全县加工统糠718吨。1967年到1977年城关、顺安、钟鸣等米厂先后建饲料车间,并改建和扩建大通米厂饲料车间,全县饲料加工能力逐渐扩大,1977年全县加工饲料330.3万公斤。1985年县饲料厂建成投产,饲料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1990年全县计有饲料厂1个、饲料生产车间4个,年饲料生产能力1850万公斤,当年生产饲料780.4万公斤。
加工企业简介
城关粮油食品厂原为城关面粉厂,建于1958年,时仅安装统糠磨1台、小钢磨4台,有临时工34人。主要生产全麦粉和杂粮粉,当年加工小麦92万公斤,生产杂粮135.5公斤。1959年秋开始生产大米并继续加工面粉。1962年停止面粉生产并改称城关米厂,以生产大米为主。1967年新建大米车间、饲料车间及代加工车间。1971年沿船沟厂并入该厂改为油脂车间,厂名称城关粮油综合厂。1977年投资6.4万元,将大米车间改造成4层楼房。1985年10月增建食品车间,又改称现名。1990年该厂设大米、饲料、油脂、食品等4个车间,有职工55人,其中固定职工38人,固定资产原值113.7万元,年加工能力为大米12000吨、油脂3000吨、饲料4000吨、面粉3750吨,当年生产大米6403吨、油脂374吨、饲料2340吨,实现产值312.57万元,利税12.45万元。
大通米厂原名国营铜陵第一碾米厂,1954年3月建成投产,占地3250.8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44.3平方米。时主要设备为66千瓦煤气机1部,53型14×102橡胶砻谷机2台,立式金砂碾米机2台,有职工46人。1957年建饲料车间,1960年和悦洲的工益油厂并入该厂改为油脂车间。1966年安装电动机20部,功率181千瓦,班产大米25吨。1977年改建,1988年再次进行改建,并更新内部设备。1990年该厂设有大米、饲料、油脂3个车间,有职工40人,其中固定职工15人,固定资产原值31.32万元。年加工能力为大米5000吨、油脂1000吨、饲料2500吨。当年生产大米6043吨、油脂52吨,饲料2391吨,实现产值222.71万元,利税6.53万元。
顺安米厂原名国营铜陵县第二碾米厂,1954年10月由原大通加工厂迁至顺安镇而更名,1956年10月该厂迁至宿松县。1957年又在顺安镇建顺安米厂,时有22千瓦内燃机1台、砂砻1台、铁滚筒碾米机1台、平板式钢磨1台、统糠磨1台,日产大米15吨。1959年新建厂房1座,1963年改为电动生产,1973年建油脂车间,1977年建饲料车间。1990年该厂设有大米、油脂、饲料3个车间,有职工26人,其中固定职工11人,固定资产原值14.83万元。年加工能力为大米12000吨、油脂1000吨、饲料2000吨。当年生产大米3248吨、油脂14吨、饲料1068吨,实现产值193.45万元,利税5.47万元。
钟鸣米厂1960年建成,时有59千瓦内燃机1台、砂砻1台、铁滚简碾米机1台、统糖磨1台,日产大米35吨。1965年改为电动生产、1977年建饲料车间,1978年建油脂车间。1990年该厂设有大米、油脂、饲料3个车间,有职工12人,其中固定职工4人,固定资产原值8.84万元,年加工能力为大米6000吨、油脂1000吨、饲料2500吨。当年生产大米378吨、油脂16.5吨,饲料322吨实现产值53.73万元,利税2.56万元。
县饲料厂1985年10月在城关建成投产,占地20亩,时有职工25人,其中固定职工11人。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当年实际生产混合饲料214吨。1989年建面粉车间。1990年该厂设有饲料车间、面粉车间、经营部和养殖场,有职工41人,其中固定职工24人,固定资产原值114.9万元。年生产能力饲料10000吨、面粉2500吨。当年生产饲料2105吨,面粉686吨,实现产值206.2万元,利税5.30万元。
1954~1990年部分年份铜陵县粮油饲料加工情况表

上一篇:第三节 储运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