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外贸体制
建国前,外贸出口业务由私商组织收购,转运上海、汉口等口岸出口。建国初期,外贸出口业务由商业和供销部门按国家下达的计划组织收购,由省、地外贸部门组织出口。1961年县商业局内设外贸股,负责外贸出口商品收购和调运。1976年9月县财贸办公室内设外贸小组,定事业编制5人,负责全县的外贸出口业务。1977年10月将外贸小组从财贸办公室析出,成立县外贸公司,为专营外贸业务的国营商业企业,直接开展对外贸易;公司隶属于县财贸办公室。1979年4月设县对外贸易局,为外贸领导和管理机构,直属县政府;外贸局与外贸公司合署办公,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负责外贸管理,又从事业务经营。1990年县局(公司)内设计划业务、业务、包装储运3个股,有职工21名。
出口商品
本县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即有农副产品出口海外。民国初期,外贸出口亦盛,出口商品主要为农副土特产品,品种有:黄豆、桐油、生漆、蚕丝、苎麻、猪鬃、丹皮、生姜等,均由大通转运上海、汉口等口岸出口。当时凤凰山生产的丹皮出口量较大,年出口1000吨左右,主要出口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民国4年(1915年)10月,县人吴钦农、崔芝荞、刘承辉的产品曾参加巴拿马国际赛会获奖凭。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贸出口业务大降。
建国后,外贸出口业务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50~60年代,外贸出口商品主要为土特产品和水产品两大类,品种有丹皮、鲥鱼、螃蟹、黄鳝、甲鱼、乌鱼、藻干鱼、盐干鱼、盐鱼、芡实、鲜蛋、黄豆、菜籽、大米、扣坯等;主要出口港澳地区、东南亚诸国和罗马尼亚等国。1959年外贸出口总值为202万元。70年代后,外贸出口业务逐步扩大,品种亦逐步增加;到80年代中、后期,外贸出口商品有土产、畜产、水产、粮油食品、中药材、纺织、轻工机械、矿产品等8大类;品种有蜂蜜、薄荷油、留兰香油、棉短绒、山苍籽油、兔毛、香茅草油、甜叶菊、青猾皮、大蒜、咸蛋、蘑菇、丹皮、明党参、夏枯草、珍珠、人发渣、棉籽、咸蛋,芝麻、竹叶、菜籽、莲须、春紫胡、山芋干、螃蟹、棉麻交织布、棉麻混纺布、地毡、汽车支架、升降架、引擎支架、铜喉码、圆钉、大理石、硅灰石等,其中以丹皮、大蒜、明党参、蜂蜜、留兰香油、棉短绒、棉麻交织布、棉麻混纺布、地毡、汽车支架、升降架等为大宗;主要出口日本、美国、西德、法国、英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比利时、沙特及东南亚诸国和台湾、港澳地区。1990年全县外贸出口总值901.1万元,其中省、市外贸部门组织出口的商品总值为800万元。
1978~1990年铜陵县外贸出口额外负担分类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