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私营、个体商业
清末民初,全县有私营工商户约2000余家,较大的商业中心为大通、顺安、五松(今城关)3镇。
大通:这一时期为皖南的商业贸易中心,有私营工商户约1200余家,其中专营批发业务的大商号就有100余家,均集中在和悦洲,资本额一般均在15万元(银元,后同)左右,最高的达30万元;批零兼营的商家有数百户,主要分布在通和两岸,资本额均在2~5万元左右,经营品种庞杂。大商号大都以专营为主,经营盐业的有:德丰祥、吴振祥、同太祥、吴太祥,盐公记、盐行公等;经营“五洋”杂货业的有:隆昌、陆润记、森昌、茂昌、仁昌、义昌隆、森茂、森大、裕记糖号、吴鸿和纸号、万春、仁和、源和、谢义丰、大昌祥、高元昌、南恒太、聚兴益、裕成、闻隆和等及王福芝、光华、汇庆等油栈和泰记香烟公司、孔洪昌庆记、永泰、洪万盛等烟店;经营布匹绸缎的有:舒复兴、无太恒(后改名元太承)、裕成祥绸缎局、洪永太、复和祥、永康祥等;经营京广百货的有:源太、立昶、同和祥、林大生、孙裕和、张利生等,经营药业的有:广裕大、查广和、洪大生、潘裕太、陈葆元等。在上述店号中,最大的为隆昌号,清光绪年间由青阳人宁子宜集资开设,主要经营桐油、糖、石膏、纸张等,资本额30万元,常年有70余艘大船为其转运物资。民国20年(1931年),因遭大通市公安局龚维疆的敲诈而愤迁蚌埠。此外,大通的行栈业如鱼行、蛋行、丝茧行、姜蒜行、水果行等亦很兴盛。
顺安:有私营商户300余家,较有名的店号有:王德成、王德兴、许复兴、吴祥泰等。以批零兼营为主,资本大都在3~5万元。
五松:有私营商户200余家(包括扫把沟),较有名的店号有:后森记、复兴隆、陈仁丰、江原大、涌新裕、陈福记、丁裕大、汪裕新等,专营针织、绸缎、呢绒、洋纱、洋布和日用品等;潘原泰、李永昌、潘裕泰、查裕和、胡元昌、潘同泰、佘正泰、何泰升、汪新记等,经营南北及“五洋”杂货、食品、油、糖、纸张等;熊万生、梁仁寿、陆春和、仁济堂、王隆兴、济生堂等老药店亦很有名。上述店号大都以批零兼营为主,资本额亦大都在3~5万元。
其它小集镇如汀洲、犁桥、胥坝、董店等小集镇亦分别散布有私营商户约30~60家,大都为零售商户,少数批零兼营商户规模较小,资本额大都在万元以下。
这一时期,各集镇大的商号除经营批发、零售业务外,大都开设商属作坊,如糟坊、烛坊、织布坊等,自产自销,亦批发转销。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铜陵时,大通、县城、顺安等集镇商户大都逃离,商业一落千丈。日军侵占期间,仅有少数商户回到故地,恢复经营,大都以零售为主,且多为小本经营。同期,还出现一批从事长途贩运和代办货物的行商,大都称株式会社,由日本退役军人与本地或外地商人合作经营。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通、县城、顺安等集镇的商户纷纷返回家园,恢复经营,但数量和规模远不及抗战前,尤其是大通镇已无法与抗战前相比;大多数商户均以零售为主,批零兼营商户已屈指可数,大批发商号已无处可寻。据1949年7月调查统计,全县的私营商户851家,其中摊贩250家、行商15家,还不及抗战前大通一镇的商户多。主要分布为:大通383家,其中摊贩123家;顺安174家,其中摊贩40家、行商3家;城关99家,其中摊贩46家;汀洲与太平112家,其中摊贩36家、行商11家;犁桥51家,黄浒(铜陵部分)30家,其中摊贩5家。
清末至建国前,政府为强化商业市场管理,在商界成立同业公会,本县大通、县城、顺安等地各业商人亦以行业先后成立同业公会;大通还因外地商人较多,各地商人为在大通站稳脚根,同乡商人便纷纷结帮,形成地方性的帮会,时有两湖、淮南、六邑、旌泾太、徽州、池阳、蓉城、五松“八大帮”,在大通商界较有盛名;另有江西帮,商户较少;同业公会与各帮均设有会馆或公所,会长由富商担任,负责主持本会或本帮事务。私营商店内部实行徒工制,徒工在店内学徒称“卖乖”,3年学徒期间,只供吃饭,不给工钱,一般商号大都以招收徒工为主。
建国后,取缔帮会组织,私营商业由县工商科实行统一管理;私营商店内部所实行的封建徒工制亦被逐步消灭。同时,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扶持其恢复和扩大经营的政策,私营商户有所增加。1953年起,国家对私营批发商实行替代政策,批发业务逐渐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统一经营,并对私营零售商户逐步实行经销、代销。1955年全县有私营商户1510户,从业者2165人,资本额225601元。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全县1815户私营商户中有1719户被纳入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小组)、经销代销等形式,占私营商户94.71%,全县仅存私营商户96户,从业者102人。1956年后,部分私营商户转入它业,1959年全县仅存私商37户。1960年集市贸易开放后,从事经商活动的人员大增,当年,全县私商、小贩就有781人。1962年对集市贸易加强管理,取缔无证商贩,从事经商人员大减。“文革”期间,私营商户逐渐消失。
1979年后,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始发展个体商业。至1981年9月,全县有证经营的个体商业计有33户,个体商户须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发照,方可经营。80年代中后期,个体商户大量增加,有摊贩、商店和公司,有的个体商店或公司还聘用营业员,均付给一定的报酬。1990年全县个体有证商业2046户,从业3817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995万元。
国营商业
1949年5月县政府设工商科,对全县工商业实施管理。同年6月皖南贸易公司在大通设第二分公司,这是本县国营商业之始。该公司在本县及青阳、贵池、太平、至德等县设有办事处或小组,人、财、物及业务经营均由公司实行统一管理。1950年4月皖贸大通第二分公司撤销,划分为粮食、土产、百货3个专业系统。此后,又陆续设置并接收盐业、水产、石油、煤建、食品、油脂、木材、烟酒等专营机构;各专营机构的供销范围与网点设置仍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在邻近的青阳、枞阳、贵池、太平、石台等县设办事处(组),由专业系统统一经营与管理。1954年10月后,商业经营机构改按行政区域设置,县外购销网点划交当地专业公司经营与管理。同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分工,大通镇和铜官山地区的商品批发与零售业务由国营商业负责,其它地区由供销社负责。1956年2月改工商科为商业科,原手工业管理部分划归手工业科,至1957年,商业科下辖百货、盐业、石油、专卖、纺织品、文化用品、医药、药材等公司及大通煤建经营处、大通水产营业所等。1957年4月对工业品采取“一竿到底”的经营方针,国营商业延伸至区、社,全县6个区社、10个分店、22个农村供销部均划归百货公司经营与管理。同年7月,县商业科改称商业局,并将文化用品、医药2个公司并入百货公司,煤建经营处与石油公司合并为石油煤建公司。1958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合并,撤销专营公司,成立大通、城关、顺安、钟鸣、钟仓、胥坝、董店等7个商店,实行政企合一的领导体制,原各专业公司下设的购销站、组均并入当地商店,实行统一领导和经营;农村基层供销部先后设朱村、五丰、新桥3个商店,工业品供应、土产废品收购、农业物资供应、副食品采购4个经理部及城关水产站、煤炭经营处、大通盐业中转站、城关服务部等。
1961年11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分开,相继恢复和设立百货、食品、盐业、石油煤建、水产供销、糖业烟酒、医药7个公司及饮食服务经理部,并将农村24个营业部、门市部划交供销社管理。1969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合并为人民商业服务站(后复称商业局),但保留专营公司,各公司仍实行独立经营与核算。1971年底,对农村商业体制进行改革,根据“一个头、一本帐、以社建社”的原则,将国营专业公司在县城以下设置的经营网点均并入当地供销社,全县计有18个食品站(组)、4个药材站(组)、4个水产站(组)、12个采供站并入各地基层供销社,公社以下的国营部门统称供销站,设在农村的商业零售网点统称亦农亦商供销店,统统划归公社管理,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商业。这一时期,县商业局下辖百货、糖业、水产、药材、盐业、蔬菜、石油煤建、土产杂品、农资、棉麻、饮食服务12个专营公司。1976年4月国营商业与供销社第二次分家,各专营公司并入基层供销社的购销站(组)亦相继恢复设置。1984年国营商业推行经理责任制,企业实行自主权。1990年县商业局下辖百货、食品、糖业烟酒、石油、盐业、蔬菜副食品、中药材、水产、五金交电化工、饮食服务等10个专营公司,国营商业系统计有管理与经营机构117个,职工1218人;另农业局与物资局下设的经营性公司有农机、生产资料服务、金属建材、机电化轻、燃料等5个。
百货公司1950年4月皖南贸易公司大通第二分公司撤销后,大通百货办事处成立。同年8月,池州百货支公司迁至大通,改称大通百货支公司,下设大通、青阳、贵池、湖东、荻港5个百货办事处及太平,至德2个百货小组。1952年12月公司改称大通百货商店。1954年10月县百货公司正式成立,下设大通门市部和顺安营业组,原大通支公司所属的县外百货办事处(小组)均划属当地公司领导。1955年县公司下设大通、顺安、城关、钟鸣、汀洲5个批发处及大通直属门市部和铜官山百货商店,有职工132人。1957年县公司接收农业社的供销部和分店26个,改称百货营业组。1958年4月实行“政企合一”体制时,县公司撤销,并入商业局。1961年11月公司恢复,并先后恢复大通、顺安2个分销处,设立城关百货商店(后改为直属门市部),接收大通煤矿商店(后改称董店煤矿商店)。1964年1月顺安分销处划属县供销社后,设廉价门市部。1971年增设西矿门市部(1984年撤)。1975年接收碎石岭门市部,改称碎石岭商店,翌年增设五金直属门市部(1979年划属五交化公司)。1982年复设顺安分销处。1986年城关直属门市部改称县百货商场。此后,又先后设针纺、文化用品、小商品3个批发部。1990年公司计有职工156人,固定资产125.4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6.6万元,年销售额1233万元,利润10万元。
盐业公司1950年3月大通盐业分销处成立,下设和悦洲门市部,有职工15人。1952年改称大通盐业办事处。翌年初又改称营业所,同年4月又改称批发处,同时撤销和悦洲门市部。1954年盐业公司正式成立,有职工21人。1958年3月公司并入县供销社。1961年恢复盐业机构,称大通盐业中转站。1965年又改称批发部,下设铜陵特区盐业小组(1967年划属市领导)。1976年9月与蔬菜公司合并为县盐业蔬菜公司。1980年底与蔬菜公司分开,复设县公司,址设大通镇。1990年设城关批发站。同年,公司计有职工27人,固定资产35.2万元,自有流动资金69万元,年营业额293万元,利润24万元。
糖业烟酒公司1951年8月在大通设立县专卖处,下设大通、和悦洲2个门市部,顺安、城关2个批发组。同年11月,设县专卖管理所,与专卖处合署办公。1952年1月改称专卖事业分处,并增设汀洲分销处。1953年5月又改称大通专卖事业批发部,省公司将贵池、湖东、青阳3个批发处及乌沙、梅埂、陈湖、木镇、庙前5个批发组划入领导。翌年,县公司下设大通、顺安、城关、汀洲、钟鸣、钟仓6个专卖收购供应站(原称分销处),有职工21人。1961年县公司从大通迁至城关,遂改大通收购供应站为分销处,改城关收购供应站为直属门市部。同年,顺安、钟鸣、钟仓、汀洲收购供应站并入当地商店。1962年10月,公司改称中国糖业烟酒公司安徽省铜陵县公司。1965年10月复设顺安、钟鸣、汀洲3个分销处。1966年底至1967年初,钟鸣、汀洲2个分销处又相继撤销。1978年4月公司改称现名。1990年公司下设大通、顺安2个分销处及城关门市部、公司批发部和第二批发部,计有职工102人,固定资产84.2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4.4万元,年销售额1217万元,利润24万元。
水产公司1951年4月安庆地区水产公司在大通和悦洲设水产收购小组,有职工13人。同年9月改称大通收购站,下设贵池,湖东、青阳3个收购组。1954年4月改称营业部,翌年1月又改称营业所,下设大通门市部及贵池、梅埂、铜官山3个营业组和湖东、青阳、汀洲3个收购组。1956年陈瑶湖收购站划入领导,并增设茅坦营业组。此后,县外收购(营业)组均相继划属当地水产部门领导。1958年营业所并入大通商店。1960年6月,县水产品收购站在大通设立。下设城关、汀洲2个收购组。1961年10月县公司正式成立。此后,又先后设五丰、缸窑、顺安3个收购组及钟仓收购站。至1966年,公司下设网点有大通收购门市部及城关、顺安2个收购站,钟仓、汀洲2个收购组,计有职工57人。1972年顺安收购站及汀洲2个收购组并入当地供销社。1980年10月公司从大通迁至城关,下设大通、城关2个水产购销站及直属批发部。此后又增设城关第二门市部和大通批发部。1990年公司计有职工59人,固定资产57.7万元,自有流动资金7.2万元,年销售额443万元,年度亏损1.4万元。
石油支公司1953年2月合肥石油分公司在大通设供应组。有职工13人。1954年11月县公司正式成立,计有职工17人。1957年4月与大通煤业建筑器材经营处合并为石油煤业建筑器材公司。1958年4月“政企合一”时公司建制撤销。1961年12月恢复公司建制。1978年4月改称石油煤建公司,计有职工40人。1980年元月与煤建分开,成立县石油公司,有职工32人。1985年3月改称石油支公司。1990年公司下设大通油库及城关、水上2个加油站,计有职工52人,固定资产95.7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3.8万元,年销售额842万元,利润21万元。
食品公司1953年4月大通食品收购站在和悦洲设立,有职工16人。1954年4月改称营业所,下设大通门市部,从和悦洲迁至大通。1955年元月县食品公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又改称大通中心收购站,下设大通、城关2个门市部,顺安、汀洲、贵池、殷汇、观前5个收购站及铜官山营业所。1956年县外收购站及铜官山营业所划交当地食品部门领导。1957年元月恢复县公司,下设大通、顺安、汀洲3个收购站,城关、钟鸣、五丰3个收购供应组。1958年公司并入大通商店。1961年11月恢复公司建制,并相继设大通、城关、顺安、太平、钟鸣5个采购供应站及老洲、金榔、胥坝、董店、新桥、朱村、钟仓等9个采购站。1965年下设经营机构调整为收购供应站4个,收购组11个,门市部1个。1972年公司下设收购供应站、组均并入当地供销社,仅保留城关门市部。1976年以社建站,全县共设18个收购供应站,有职工176人。1985年公司下设经营机构调整为收购供应站7个,收购供应组9个,门市部和综合商店各1个。1990年县公司下设大通、顺安、钟鸣、钟仓、太平、新桥、朱村7个收购供应站,老洲、金榔、流潭、胥坝、和平、安平、西湖、董店、新建9个收购供应组及城关门市部和公司综合商店,计有职工92人,固定资产51.87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1.6万元,年销售额132万元,当年亏损11.6万元。
中药材公司1956年7月县药材公司成立,建址大通,下设大通供应批发部及顺安、钟鸣2个收购组,计有职工25人。1959年县公司下设经营机构有大通、城关2个门市部,顺安、钟鸣2个收购站,金榔、凤凰、朱村3个收购组。1971~1972年,钟鸣收购站及金榔、凤凰收购组先后并入当地供销社。1977年元月县公司从大通迁至城关。1980年7月复设金榔、钟鸣、朱村、凤凰4个收购站。1981年撤销药材公司,成立县中药材公司和医药公司,合署办公,两个机构,一套人马。1984年公司下设经营机构调整为顺安、钟鸣、凤凰3个药材站,金榔、朱村2个药材组及城关门市部和大通经营处。此后又增设中西药批发部。1990年公司计有职工89人,固定资产91.6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6.26万元,年销售额1054万元,利润28.8万元。
蔬菜副食品公司1971年9月县蔬菜公司成立,下设城关门市部,有职工19人。1976年9月与县盐业公司合并为县盐业蔬菜公司,下设城关门市部和顺安批发站。1980年底与盐业分开,成立副食品公司。1982年4月改称现名,下设城关、顺安2个门市部,有职工60人。1984年增设城关批发部。此后又增设城关菜场门市部。1990年公司计有职工43人,固定资产26.4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7万元,年销售额175万元,盈利0.13万元。
五交化公司1979年7月成立,下设城关门市部,有职工27人。1982年增设顺安分销处和城关第二门市部。1990年公司计有职工90人,固定资产41.4万元,自有流动资金6.3万元,年销售额750万元,年度亏损8万元。
烟草专卖公司1981年12月将卷烟批发业务从糖业烟酒公司析出,成立城关卷烟批发部,直属市烟草公司领导。1984年11月成立烟草专卖公司和烟草专卖局,公司与局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业务上受上级公司领导,行政上受县政府领导。1990年公司有职工19人,固定资产42.6万元,自有流动资产7.7万元,年销售额1562.2万元,创利税25.5万元。
农机供应公司前身为农机供应站,1973年8月成立,为农机局内设机构。1977年8月将农机供应站析出,成立农业机械供应公司,隶属县农机局,负责农业机械及零配件的购销。1984年机构改革时,农机局撤销,划属农牧渔业局。1990年有职工22名,固定资产5.56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38万元,年销售额169.57万元,利润4.38万元。
生产资料服务公司1963年设立,与县物资局合署办公,主要经营三类物资。“文革”中撤销。1982年10月恢复公司建制,为全民预算外企业,有职工6人,主要开展。四代一调。业务,即代购、代销、代运、代加工和市场调节,经营品种以金属建材等生产资料为主。1990年,公司职工增至13人,有固定资产1.9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1.40万元。年销售额944万元,利润14万元。
金属建材公司1985年12月设置,为全民独立核算企业,下设门市部1个,有职工15人,其中门市部6人。1990年,公司职工增至29人,其中门市部7人,有固定资产23.6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3.60万元,年销售额769万元,利润13.08万元。
机电化轻公司1985年12月置,为全民独立核算企业,下设门市部1个,有职工17人。1990年,职工增至30人,其中门市部6人,有固定资产22.8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5.45万元,年销售额894万元,利润11.54万元。
燃料公司1953年元月,大通设煤业建筑器材营业组,隶属安庆营业处领导,实行报帐制;同年8月,改称营业所。1954年营业所撤销。1956年,复设营业处,隶属安庆分公司领导,仍实行报帐制。1957年与石油公司合并为县石油煤业建筑器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但业务、财务仍隶属安庆公司领导,行政上属县商业局领导。1964年后,先后设大通、城关2个煤建门市部。1965年与1974年,先后改属池州分公司和铜陵分公司。1978年公司改称石油煤建公司。1980年元月,石油与煤建分开,正式成立县燃料公司,下辖2个门市部,有职工41人;公司业务与财务改属市燃料公司,行政上改属县物资局。1982年与1986年,先后增设顺安门市部和综合服务公司(后改称物资综合门市部)。1990年,公司下设门市部4个、煤球加工厂1个,职工增至65人,有固定资产145万元;年销售额978万元,利润63万元。
集体商业
供销社1949年6月,筹建县供销合作总社,同年8月正式成立,内设行政、业务2个股,下设城关零售门市部1个,有职工13人。1950年开始建立联村合作社,动员社员入股,股金参加分红,县社和基层联村社设理事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同年设顺安、汀洲2个办事处,姚汪、渡口、朱村、董店、汀洲5个联村合作社,入股社员计7047人,股金4030.35万元(旧币)。1951年,本县首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同年底,全县共设大通、松城、顺安、狮峰、坝埂头、汀洲、胥坝、犁桥、老观、董店10个联村社及铜官山消费合作社,计有职工155人,入股社员53017人,股金52486万元(旧币)。1953年8月,铜官山消费合作社划属省社直接领导。10月,联村社改称供销合作社。同年底,坝埂头、老观供销合作社撤销,改按区建社,全县共设8个区社,同时为扩大副食品供应,各基层社共设屠宰店24个、豆腐店6个、面店1个、糕饼坊2个,并设分销店11个、供应组7个、门市部27个、黄烟店1个。1954年8月,供销社被确定为集体所有制性质。1955年,增设新桥供销社。至此,全县计有基层社9个、分销店21个、门市部34个,全系统计有职工365人,其中县社70人;入股社员56986人,股金71931元。同年县总社改称县供销合作社。1956年先后设荻港转运站及日用杂品、农副产品采购推销、生产资料3个经理部(1957年合并成县社经理部)。同年,基层社调整为城关、大通、顺安、钟鸣、钟仓、胥坝6个,共下设门市部27个,供销部26个。1957年县农副产品采购局及下属的大通直属收购门市部,城关、顺安、钟鸣3个采购站,胥坝轧花厂分别并入县社及所在地供销社。1958年4月县社并入商业局、基层社并入百货商店。
1961年11月县供销合作社恢复,并先后设土产日杂、生产资料2个经理部,大通、城关、老洲、董店、顺安、朱村、新桥、钟鸣、金榔、五丰、和平、太平、安平、胥坝、钟仓15个基层社,共有职工382人。1963年,对入股社员进行清股,并进行增股扩股。清扩股后,全县社员入股数计38600股,入股金额计51430.5元。同年,将董店、老洲、新桥、朱村、五丰、和平、安平、胥坝、西湖9个基层社改为采购供应站,增设下山口、徐冲、九榔、舒家店4个门市部,分别隶属于基层社,全系统计有职工388人,其中县社及经理部有81人。1965年8月撤销土产日杂、生产资料2个经理部,成立土产杂品公司。翌年增设城郊供销社,1969年县社与商业局合并为商业站(后改商业局)。1972年,以社建社,全县共设钟鸣、金榔、顺安、朱村、新桥、流潭、马中、钟仓、和平、太平、胥坝、安平、老洲、大通、董店、新建、西湖、城郊18个基层社。
1976年4月县社与县商业局再次分开,复设县供销合作社,同时将土产杂品、棉麻、农业生产资料3个公司和城关、胥坝2个轧花厂及18个基层社、13个供销站、5个棉花收购站、134个农村供销站、19个合作商店划属领导。翌年供销社被确定为全民所有制性质。1979~1980年,先后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和贸易货栈(1981年并入土杂公司)。1983年5月对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恢复其合作性的集体商业组织,并将新建、朱村、马中、和平、金榔、老洲、西湖、胥坝、安平9个基层社改称分社,分别隶属于基层社,同时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监理会。在体改过程中,对建社初期入股的股金进行清理、付息和增股扩股,据统计原有股金7.4万股,股本原值为7.64万元,因有的社员股金证已丢失,原股金帐簿亦失,故仅清出22585股,原股值30189元,总付利息16403元;扩股28992股,股金57984元;原股补齐股金4632股、金额3450元。
1984年7月,增设综合服务公司。10月,对1983年体改中降为分社的9个基层社予以恢复。1990年,县供销社下辖公司5个、各基层社18个、供销站11个、农村代销店104个;全系统营业网点有:农副产品收购站、点8个、废品收购点15个、零售门市部76个;拥有固定资产986.4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53.2万元。年销售额36753.5万元,利润203.6万元。
土产杂品公司:1950年4月大通土产办事处成立,下设顺安小组。1953年8月改称营业所,1954年11月成立县土产公司。1956年公司撤销,改为县社土产杂品经理部。1965年正式成立土产杂品公司,下设门市部2个、豆腐店1个,有职工40人。1968年公司撤并为商业站土产日杂组,1971年元月公司恢复。1981年贸易货栈并入公司。1984年公司下设综合商店1个、购销经理部1个、批发部2个。1990年新建四海商场落成,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营业面积785平方米。同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34万元,营业、办公、仓储用房建筑面积计39326平方米,有职工76人,年销售额446.3万元,年度亏损7万元。
农资公司:1953年县社成立农资供应经理部。1965年划入土产杂品公司。1971年2月将农资供应业务从土杂公司析出,成立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下设门市部1个,有职工13人,自有流动资金3万元,年销售额120万元。至1990年,公司有职工45人,固定资产5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25.8万元,年销售额1067.3万元,利润13万元。
棉麻公司:前身为棉麻小组,1969年设立,隶属粮棉油站(后划属商业局)。1971年将棉麻小组从商业局析出,成立棉麻公司,下设老洲、大通、老观、安平、太平、和平6个棉花收购站及城关、胥坝2个轧花厂。1976年恢复供销社时,棉麻公司撤销为县社棉麻股。1978年9月复设棉麻公司,仍下设棉花收购站6个,轧花厂2个。1987年后,先后增设白沙、成德洲2个棉花收购站。1988年新建铜陵商场大楼落成,总面积1800平方米,营业面积700平方米。1989~1990年,又先后建油脂加工厂和织布厂各1个。1990年公司有职工265人,自有流动资金64.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30万元,年棉花收购额2142.7万元,创利润62.2万元。
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原为土杂品公司废品收购门市部。1979年将门市部析出,成立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下设门市部1个,有职工10人,自有流动资金2万元。1980年增设顺安门市部。1989年,又先后增设城关、星火(32业品零售)2个门市部。1990年公司有职工31人,拥有固定资产21.2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8.2万元,年销售额135.6万元,创利税20.1万元。
综合服务公司:1984年7月成立,有职工7人,自有流动资金2万元。公司建立初期,无固定营业场所。1985年后,在县城北门先后建营业楼2幢,营业面积756平方米。1990年公司有职工28人,固定资产31.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2.9万元,年销售额1056.1万元,利润16万元。
合作商店本县合作商店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955年9月,大通率先组织起棉布杂货2个合作商店及1个合作食堂,由18户私营商户分别组成。同年底,大通又陆续组织起屠宰、鱼菜等业合作商店。至1956年,全县共组织起合作商店61个、合作小组51个、公私合营商店1个,在经营上合作商店实行独立核算、统一经营、共负盈亏,合作小组仍实行分散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对合作商店(小组)实行归口管理,大通镇、铜官山地区由国营商业公司负责管理;其它集镇由供销社负责管理。1957年,将合作商店归并为36个。其中:大通镇11个,城关镇5个、顺安镇9个、汀洲街3个、钟仓街2个、胥坝街3个、钟鸣街2个、董店街1个;在36个合作商店中,纯商业店21个。同时,对合作商店(小组)归口管理重新划定。经营工业品占50%以上的综合性店(组)由百货公司负责管理;经营日用品占50%以上的店(组)由供销社负责管理,经营烟酒的店(组)由专卖公司负责管理。当地如无卖机构由百货公司负责管理;经营屠宰业的店(组)由食品公司负责管理。1958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合并后,合作商店(小组)由商业局统一管理。1960年6月对合作商店进行合并,大通、顺安、城关3镇各组成1个合作商业总店和1个饮食服务总店,钟鸣组成1个合作商店和1个合作食堂。钟仓、汀洲、胥坝3地各组成1个合作商店;计有从业人员985名。1962年销社与各专营公司恢复后,对合作商店(小组)仍实行归口管理,城关区的店(组)由国营商业管理,并具体划分为百货、棉布、五金、文具店(组)由百货公司管理,糖业烟酒、杂货店(组)由糖业烟酒公司管理;其它集镇的店(组)由供销社管理。同时,为解决合作商店过大而导致亏损问题,将合作商店划小划细。全县共划分为35个合作商店,计有从业人员865名。1964年9月将董店、顺安2个国药合作商店由供销社划归药材公司管理。1969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第二次合并后,合作商店(小组)复由县商业局统一管理,1976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第二次分开后,仍恢复以1962年划分的范围实行归口管理。
1984年对合作商业予以放权,国营商业管理的合作商店除有关招工、转正定级、调资、负责人调配、职工退职退休等仍实行统一管理外,其余经营事项如经营管理、网点设置、留利资金的使用等方面均全部放开,商店拥有自决权,并建立经理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供销社管理的合作商店在经营权方面亦予以放开。1990年全县计有合作商店30个,从业398人,其中:大通11个、162人,城关6个、87人,顺安8个、110人,钟鸣1个、13人,钟仓1个、9人,太平1个、11人,董店2个、6人;在30个合作商店中,纯商业17个,从业人员269名;全县合作商店计设营业网点75个。
新办集体商店80年代前后,随着大批知青回城,为解决知青就业,开始发展集体商店,初为知青商店。据1982年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全县计有纯商业的知青店103个,从业人员717人。知青店由兴办单位负责管理,在经营上实行多劳多得,自负盈亏。1984年后,对一部分具有固定网点、营业设备及流动资金的知青商店,经劳动部门批准后转为新办集体商店,但经营管理方式不变;同时,乡、镇、村亦兴办贸易货栈(公司)、商店,集体商店数量大量增加。1990年全县计有集体商店66个,从业530人。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