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本县人口构成变化很大。建国前重男轻女,一般是男多女少,性别比例不平衡;国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人数甚多;生产行业少,从职人数少;人均寿命较短。建国后各类构成渐趋提高和平街。本县现有少数民族9个,其中回族307人,苗族6人,壮族25人,白族2人,彝族2人,满族6人,畲族3人,蒙古族4人,高山族3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各占总人口的99.89%和0.11%。
性别构成
古代男多女少,比例失调。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男14893人,女5769人,男女之比为258∶100。崇祯十五年(1642年),男9271人,女5682人,男女之比为163∶100。
民国时期男女之比有所缩小,但男性仍多于女性,民国17年(1928年),男99783人,女76609人,男女之比为130∶100。民国22年,男89458人,女72416人,男女之比为124∶100。民国29年,男90194人,女72667人,男女之比为124∶100。民国36年,男79006人,女68182人,男女之比为116∶100。
建国后,实行男女平等,人口性别比例渐趋平衡。1949年底,男89813人,女80870人,男女之比为111∶100。1970年,男136851人,女128113人,男女之比为106.82∶100,男性比率比1949年降低了4.18个百分点。1990年,男174343人,女166201人,男女之比为104.90∶100,男性比率比1970年下降了1.92个百分点,比1949年下降了6.1个百分点。
年龄构成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男性9271人中,老、幼5773人,壮年男子3498人,壮年男子与老幼之比为60.6∶100:女性5682人中,大口3315人,小口2367人,大小口之比为140∶100。
民国17年(1928年),15岁以下60949人,16岁至40岁72190人,40岁以上43253人,青壮年人数约占人口的25%。民国36年,本县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奉满60岁)为88943人,占总人口的60%。
1964年7月1日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本县人口年龄结构为少年儿童(0~15岁)88832人,占全县总人数人口的42%;劳动龄人口(16~59岁)112447人,占总人口的53%;老龄人口(60岁以上)10552人,占总人口的5%。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属中青型和增加型。人均寿命有所提高,最高寿命为91岁。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本县人口年龄结构为:少年儿童(0~14岁)115208人,占总人口的36.15%;劳动龄人口(16~59岁)168007人,占总人口的54.47%;老龄人口(60岁以上)21026人,占总人口的6.6%。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属中青年型和增加型。最高寿命达95岁。
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少年儿童(0~14岁)86688人,占总人口的26.05%;劳动龄人口(16~59岁)211807岁人,占总人口的63.64%;老龄人口(60岁以上)27548人,占总人口的8.28%。全县人口年龄结构为成年型。人均寿命有所提高,最高寿命为99岁。具体年龄分配如下表:
行业职业构成

民国36年(1947年)本县人口职业构成为:从事农业41583人:从事工业3154人,其中女517人;从事商业4568人,其中女684人;从事交通、运输业1066人,其中女376人;从事公务950人,其中女142人,从事自由职业398人,其中女66人,从事服务业36899人,其中女36883人;从事其它行业366人,其中女191人。
建国后,行业增多,行业分工渐细。从事工业及其它行业人口逐渐增多,与从事农业人口的差距逐年缩小。1949年农业人口154782人,占总人口的91%;工业、交通、商业、邮电、服务等行业部门的职工仅514人,占总人口的0.3%。1959年,农业人口172008人,占总人口的86%,比1949年下降5个百分点,各行业部门职工7320人,占总人口的3.65%,比1949年上升3.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部门职工2208人,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职工1492人,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部门职工825人,科学和文教卫生部门职工1325人,机关团体单位职工814人,其它部门为656人。此后至1977年,各行业部门职工人数均低于1959年。1977年农业人口上升为282309人,占总人口91.19%,比1959年上升5个百分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大批农民由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转向从事工、商、交通运输、服务等多种行业,较大地提高了从事非农业生产行业的人口构成。到1982年,在业人口为153401人,从事农、林、牧、渔业121106人,占在业人口的78.95%,占总人口的38%。从事非农业生产行业32295人,占在业人口的21.05%,占总人口的10.13%。其中矿业及木材采用业5408人,制造业9028人,建筑业2573人,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3185人,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及仓储业4396人,公用事业管理服务719人,电力、煤气、自来水供应业163人,地质勘探业150人,金融保险业310人、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业943人,教育文化事业3637人,科技事业122人,机关和团体1650人,其它行业11人。
“六五”期末,从事农业生产行业人口与非农业生产行业人口比差进一步缩小。1985年全县在业人口162874人。从事农、林、牧、渔业101296人,占在业人口的62.2%,比1982年下降16.75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31.3%,比1982年下降6.7个百分点。从事非农业生产行业61578人,占在业人口的37.8%,比1982年上升16.75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19.03%,比1982年上升8.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29295人,建筑业6047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4120人,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业6522人,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354人,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932人,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事业3778人,科研事业112人,金融、保险业465人,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349人,其它7604人。
“七五”期间,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从事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生产行业人口分别有所上升和下降。1990年全县在业人口198923人。从事农、林、牧、渔业153720人,占在业人口的77.28%,占总人口的45.15%。从事非农业生产行业45203人,占在业人口的22.72%,占总人口的13.27%。其中工业22561人,建筑业1790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4601人,商业、饮服、物资供销业6767人,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1205人,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936人,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事业3745人,科研事业101人,金融、保险业515人,地质勘探业52人,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2930人。
1990年全县人口职业构成如下:农、林、牧、渔劳动者145779人,生产工人、运输工人31897人,商业工作人员5035人,服务性工作人员363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661人,机关办事员及有关人员2262人,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2656人。
文化构成
民国36年(1947年),全县人口文化构成为:文盲120674人(其中女58086人),受私塾教育2167人(其中女57人),初小2311人(其中女410人),高小941人(其中女193人),初中438人(其中女50人),高中241人(其中女19人),受高等教育34(其中女7人)。文盲占总人口的(147188人)的81.99%,中、小学文化人口(包括私塾)占总人口的4.14%,受高等教育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023%。
建国后,本县人口文化程度逐年提高。1949年小学在校学生2217人,中学(初中)在校学生182人。1953年,小学在校学生12216人,是1949年的5.51倍,初中在校学生335人,是1949年的1.8倍。以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县人口文化程度提高较快。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文化结构为:7~12岁不在校儿童28264人,7岁以上文盲、半文盲130841人,初小21736人,高小11013人,初中6131人,高中1383人,大学168人。文化程度不明的57人。全县7岁以上文盲、半文盲占普查总人口(211962人)的61.73%,比1947年同项百分比降低20.26个百分点;中、小学文化人口占普查人口的19%,同项百分比上升14.86百分点;大学文化人口占普查总人口的0.08%,同项百分比上升0.057百分点。全县以城关、大通、顺安3个镇人口文化程度较高,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3镇7岁以上文盲、半文盲5889人,占3镇普查总人口的35.43%;中、小学文化人口7329人,占3镇普查总人口的44.09%,大学文化人口110人,占3镇普查总人口的0.66%。文盲、半文盲比例低于全县比例,有文化人口比例高于全县比例。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县6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134185人,占普查总人口(318709人)的42.1%,小学94729人(其中女33275人)占普查总人口的29.72%,初中42590人(其中女12578人)占普查总人口13.36%;高中9919人(其中女2553人)占普查人口的3.11%,大学511人(其中女105人)占普查人口的0.16%。文盲、半文盲比1964年同项百分比下降19.63个百分点,中、小学文化人口同项百分比上升27.19个百分点,大学文化人口同项百分比上升0.08个百分点。城关、大通、顺安3镇6岁以上文盲、半文盲7222人,占3镇普查总人口的21.97%,比1964年同项百分比下降13.46个百分点;中、小学文化人口22521人,占3镇普查总口的68.53%,同项百分比上升24.44个百分点,大学文化人口408人,占3镇普查总人口的1.24%,同项百分比上升0.58百分点。
1990年全县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1346人,占普查总人口的0.4%;高中(包括中专)13089人,占普查总人口的3.93%,初中71670,占普查总人口的21.54%;小学132737人,占普查总人口的39.89%。与1982年普查数据相比,每10万人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由168人上升为404人,高中由3114人上升为3933人,初中由13363人上升为21536人,小学由29715人上升为39886人。全县15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75112人,占普查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34.95%下降为23.58%。
18个乡镇中:每千人拥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和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最多的是城关镇,分别为21.59人和114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最多的是大通镇,为257.82人;每千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最多的是永丰乡,为478.89人。15周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以太平乡最低,为17.83%。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