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铜陵属北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湿度较大,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由于气候的过渡性,冷暖空气交锋频繁,冬夏温差显著,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
四季气候特点:春季高空西风带逐渐北撤,冷高压衰弱北缩,暖高压增强北移,气温跳跃回升,天气多变,时晴时雨,时暖时冷。当寒潮或较强冷空气南侵时,常伴有阴雨大风降温过程,形成“倒春寒”天气。夏季,5月底进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跃,暖湿气流活跃。6月中旬梅雨时阴雨连续,降水强度较大,易致洪涝。秋季,副热带高压减弱渐南撤,冷高压势力增强南下,降温迅速,日温度较差加大,雨水少。易致秋旱。遇有较强冷空气南侵时,常形成秋季低温,淫雨绵绵。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干燥寒冷,以偏北风为主。霜或霜冻出现频繁,每年均有降雪,大多年份有积雪。
气候
温度年际气温累年年平均气温16.1℃,年际差异较大,最高年(1961年)平均气温17.1℃,最低年(1980年)平均气温15.5℃,高低差1.6℃。1955~1990年累年年平均气温差25.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2℃(1959年8月2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9℃(1969年2月6日)。低于-10℃的共出现5次,约六年一遇。1956~1960年出现两次,1961~1970年出现两次,1971~1980年出现一次,1981~1990年没有出现。
年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3.3℃,7月份最高,平均28.6℃。春秋两季气温升降率较大,春季3月份平均气温9.6℃,5月平均气温21.1℃,两个月内升高11.5℃;秋季9月份平均气温23.0℃,11月份11.6℃,两个月内降低11.4℃,秋温下降略快于春温上升速度。冬夏两季气温升降变化较小,夏季气温变化3.7℃,冬季气温变化仅0.9℃。累年逐月气温见表。
日气温随日出日落而变化,1月份日最低温在7时左右,最高温在15时左右。7月份日最低温在5时左右,最高温在14时左右。春秋两季日温在前两者之间。日温较差各季明显差异,以4、5、10月份最大,冬季最小,夏季次之。
月、日气温各项值表(℃)

地面温度冬季代表月1月份地面平均温度为3.8℃,为全年最低,比同月气温高0.7℃。春季代表4月份地面温度回升快,为18.1℃,比同月气温高12.3℃。夏季代表月7、8月份地面温度大于33℃。为全年最高,比同月气温高5℃。秋季代表月10月份地面温度下降迅速,为20.3℃,比同月气温高2.7℃。累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8℃。最高1978年为20.1℃,最低1989年为17.7℃。极端最高地面温为72.0℃(1958年7月23日)。极端最低地面温为-20.3℃(1957年2月11日)。地中温度由地面热传导,昼夜传导方向相反,随深度增加温度变化越小。
月、日气温各项值表(℃)
降水降雨累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384.7毫米。最多年雨量2714.2毫米(1983年),最少年雨量768.5毫米(1978年)。一年以冬季12月、1月份降雨最少,一般少于80毫米。春季3、4月份加大,在30~280毫米。夏季最大,以7月为冠,在10~700毫米。秋季亦较大,8月份在22~433毫米。全年降雨主要在3~10月份内,约占全年雨量75%,此中又集中于5~9月份的汛期,约占全年雨量60%。
梅雨天气是本区一典型降雨气候,每年出现于6、7月份,正值江南梅子熟时。累年平均入梅期为6月16日,最早期为1971年的5月30日,最晚为1982年的7月9日。平均出梅期为7月9日,最早为1958年的6月8日(该年亦称空梅),最晚为1982年的7月25日。梅雨期天数累年平均为23天,最多为1980年的45天,最少为1964年份的7天。累年平均梅雨量为297.1毫米,最多为1983年份的874.8毫米,最少为1965年的39毫米。1955~1990年,梅雨期共出现暴雨约70余次,平均每年约两次,占累年暴雨总数的40%。梅雨暴雨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共7次。有7年未出现。
历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36.3天。一年中以春季最多,平均达42.8天,冬季最少,平均为28.4天。汛期5~9月份降雨日平均为59.8天,约占全年雨日的44%。最多降雨日年份1970年为163天,占全年天数的44.7%;最少降雨量日年份1971年为116天。年平均降水强度10.2毫米/日,最大强度6月份为17.7毫米/日,最小强度1月、12月份为4.7毫米/日。历年日最大降雨量204.4毫米,出现于1966年6月29日。一小时最大降雨量60.4毫米出现于1986年5月13日20时30分至21时30分。十分钟最大降水量25.2毫米,出现于1988年7月25日10时50分至11时00分。
1949~1990年铜陵县降雨情况表


降雪积雪平均降雪初期在12月中旬“大雪”前后,最早降雪初日11月16日(1969年和1976年),最晚降雪初日1月21日(1971年)。平均降雪初期在3月上旬“惊蛰”前后,最早降雪终日为1月11日(1961年),最晚日为4月7日(1963年)。历年年平均降雪日为11.3天,年最多降雪日为21天(1973~1974年),最少为2天(1970~1971年)。一年中以1月份降雪为最多平均4.5天,1981年1月达16天,为历年最多月份。大部分年份均有积雪。少数年份无积雪,分别为1964~1965年、1970~1971年、1974~1975年、1976年、1990年。最早积雪初日为11月16日(1976年),最晚积雪初日为2月11日(1964年)。最早积雪终日为1月11日(1959年),最晚终日为3月14日(1957年、1960年和1970年)。历年积雪最大深度为1984年1月19日的33厘米,各降雪月份最大积雪深度如下表:

日照区内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13.7千卡/厘米2,以1960年的122.6千卡/厘米2为最多,以1989年的102.0千卡/厘米2为最少。一年中以夏季的太阳辐射量为最多,春季次之,秋季较少,冬季最少。
全年日照可照时数平年为4427.2小时,闰年为4438.3小时。实际日照时则由于云、雨、雾等因素而各年不一,累年年平均实照时数为1997、3小时,以1978年的2303、5小时为最多,以1977年的1629、1小时为最少。季节上以夏最多,秋,春次之,冬季最少。月份上以2月最少,以后逐月递增至8月最多,以后相继减少。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5%,以1978年52%为最高,以1977年的37%为最低。一年中以8月份为最高达58%,此时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2至4月份最低,不足40%。各月日照情况如下表:

霜期平均初霜期为11月17日,在立冬与小雪之间。最早初霜期为10月27日(1958年)。最晚初霜期为12月20日(1957年)。终霜期平均在3月13日,在惊蛰至春分之间。最早终霜期为2月22日(1975年),最晚终霜期为4月3日(1957年和1962年)。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47天,最长达276天(1960年),最短212天(1966年)。
历年1月份、12月份有冻土出现,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为6厘米(1982年1月19日)。
风风向:本地区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为风向转换季节。由于铜陵特定的地理位置,受西北大别山区、东南皖南山区和流经境西北的长江影响,使本区6、7月盛行西风,其它月份均以东北风为多。
风速:全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春季因寒潮大风影响风速最大,为3.3米/秒,其中又以3月份最大为3.6米/秒。冬季气压梯度虽大,但寒潮大风较少,因此风速小于春季。夏季风速最小不足3米/秒。历年最大风速为1968年3月4日的24米/秒,风向SW。
气压本区历年年平均气压为1011.7Mb。最高为1980年和1983年的1013.0mb,最低为1963年的1009.0mb。定时观测的最高气压为1970年1月5日的1042.4Mb,定时观测的最低气压为1956年8月2日的969.7Mb,一年中以冬季气压最高,其中12月份1022.0Mb为最高月。以夏季最低,其中7月份999.1Mb为最低。秋季高于春季。
物候
春季春季按物候现象分为初春、仲春、季春。
初春:为冬季进入春季的过渡期,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雷电始现。指称物候为柳树萌芽,平均日期为2月15日,正负5天,初春受寒潮影响,余寒尚存,桃、梨、杏打包,油菜、榆树、擦木、侧柏等相继开花。农事开始追施麦拔节肥及春耕准备工作。动物粉蝶出现,野鸡鸣啼。
仲春:3月上旬至4月中旬,气温回升,时有连阴雨,倒春寒。指称物候为垂柳开花,平均日期为3月6日,正负6天。各种植物陆续吐芽,含蕾、开花、展叶。侨灌木如柳、桃、梨、杨、檫、泡桐、法梧、映山红相继开花;草木植物如油菜盛花,芍药、牡丹、蒲公英现蕾待开;洋槐、紫薇、中国槐、香樟、臭椿、苦楝、胡桃、桃木槿等抽芽展叶,枣树发芽,桃、梨结果。农事开始播种玉米、棉花,山芋育种,早稻育秧,春茶始采。动物青蛙鸣、蛇出洞、蜂出笼。
季春:4月中旬至5月中旬,气温仍稳定上升。指称物候是柳絮纷扬,平均日期为4月17日,正负7天。刺槐、牡丹、芍药、香樟、胡桃、苦楝相继开花,春榆落果,枣芽开放展叶。油菜熟,小麦黄、樱桃红。女贞花序出现,映山红谢春而去。农事棉花移裁,种瓜点豆,早稻插种,单晚稻育秧。动物燕归来,黄丽鸟鸣,布谷鸟叫,蚯蚓出,蚊蝇生。
夏季夏季按物候分为初夏、仲夏、季夏。
初夏: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天气渐热,始见彩虹。指称物候为杜鹃啼鸣,平均日期为5月13日,正负13天。臭椿、樟树、枣树、乌桕、石榴、洋玉兰相继开花,合欢初花,小麦、桃,李成熟。农事夏熟作物陆续登场,小麦收割,单季早、中稻、杂交稻先后移裁,双晚稻撒种,棉田除草治虫,正是夏收、夏种、夏管的大忙季节。动物蟋蟀始鸣,蝉初鸣。
仲夏:6月中旬至7月中旬,天气热。指称物候为青桐开花,平均日期为6月13日,正负3天。中国槐初花,合花、女贞、黄檀相继盛花,大理菊、百日菊、花菖蒲、牵牛花陆续开放,莲花怒放,菱角结实。此期本区常阴雨连绵,湿度大,称“梅雨”季节。农事播种芝麻,棉花管理,割早稻,插单、中晚稻。动物蚱蝉呜叫,鹁鸪鸣啼,乌龟产蛋,萤火虫飞。
季夏:7月中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干燥,常有高温伏旱。指称物候为紫薇、木槿开花,平均日期为7月17日,正负4天。此期植物单调,景色深绿,中国槐盛花,枣果、臭椿果、梧桐果成熟,加拿大杨始落叶,指示夏将结束。农事早、中稻抢割,双晚稻抢插,棉花、花生、豆类、山芋加强田间管理。动物蚱、蝉盛鸣,杜鹃鸟渐南飞。
秋季秋季秋高气爽,按物候可分为初秋、仲秋、季秋。
初秋: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降温缓慢,中午炎热,早晚凉爽,时有台风影响。指称物候为蚱、蝉绝见,平均日期为9月2日,正负4天。桂花飘香,芙蓉独放,鸡冠花红,木槿花谢,石榴成熟,梧桐果、合欢果落,牡丹叶凋,大多植物叶变色,渐呈秋景。农事始摘棉花,播种红花草。动物燕子渐南去,秋蚕上架。
仲秋:10月上旬至10月底。天气变凉,气温渐降,雷息电闪止。指称物候为野菊始花,平均日期10月6日,正负7天。各种树木叶变色脱露,苦楝叶落尽,落叶知中秋。农事种油菜、小麦,割晚稻,收山芋,摘棉花。动物雁南飞,蛙、蝉终鸣,蟋蟀绝见。
季秋: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天气由凉渐冷。指称物候为蟋蟀终鸣,平均日期为11月1日,正负3天。菊花开放,桃叶、紫薇叶尽落告秋结束。农事继续晚稻收割,抢栽油菜,棉花入库。动物蛇冬眠。
冬季冬季本区只分为初冬、隆冬。
初冬: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寒冷霜冻出现。指称物候为初霜,平均日期为11月17日,正负19天。野菊花末期,枫叶红,野草枯,重阳木、刺槐、中国槐、木槿、黄檀、枫杨、泡桐、青桐、法梧相继叶落尽。农事为麦苗、油菜、红花草追肥。冬眠动物全部眠蛰伏冬眠。
隆冬: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气温急骤下降,风静月洁霜浓。三九、四九时节天寒地冻,有时冬暖转春寒,冬多雪雨变春旱。指称物候为柳叶落尽,野菊、车前草枯,平均日期为12月17日,正负10天。百草枯折,树木凋零,腊梅、红梅花开,时见瑞雪迎春。农事麦施腊肥,油菜壅土,绿肥田清沟沥水。动物蜜蜂入笼。
上一篇:第三节 水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