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0年12月,华东工业部从各地调来一批高、中级工程、医务、教学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参加恢复矿山建设工作。同年,铜官山铜矿工程处人事组成立,负责技术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1952年国家统一分配了107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来铜官山铜矿工程处工作,1953年,铜官山矿务局从外地调来一批会计、统计、医务等专业技术人员195人。到1955年,全矿已有工程技术人员339人。
1956年建市以后,各级人事部门加强了科技干部的考核、培养和选拔使用工作。到1965年,全市专业技术干部已有1404人,占当年干部总数的26.6%。
“文化大革命”中,专业技术干部受到歧视和打击,管理工作受到破坏。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市人事局设立了科技干部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市各类专业技术干部。到年底,全市有科技干部2943人。
从1977年开始,对专业技术干部进行对口调整,恢复了职称评定,进一步解决科技人员家属户口的“农转非”,平反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1982年以后,又积极招聘人才,明确规定了专业技术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制订了有利于稳定科技干部队伍、鼓励和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政策和措施。自1980年至1985年,共增加各类大学(专) 毕业生1494名,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5人。到1985年底,全市已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35名。
一、职称评定与晋升
〔确定与晋升〕建国初期,实行的职务名称是根据业务和技术行政管理的需要而任命的。1965年前,本市没有设立专业技术评定组织,职称的确定和晋升,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各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成立后,根据矿山勘探设计等项工作需要,华东工业部对从全国调来的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务人员确定了他们不同的技术职务,有工程师、副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
为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从1953年开始,由铜官山矿务局根据业务和技术行政管理的需要,确定和提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不同的技术职务。到1955年,矿务局提拔技术干部157人,其中担任工程师的24人,技术员级的40人。
铜官山市成立后,除继续确定和提拔一批各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工程、医疗专业工作的技术干部担任不同的技术职务外,还提拔了3名经济师。1960年,又提拔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表现突出的技术工人担任工人工程师和技师。“文化大革命”期间,专业技术干部的业务技术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停止。
〔职称评定〕(1)自然科学:1978年,中共铜陵市委决定成立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技术干部技术职称的考核晋升工作,并为“文化大革命’前取得各种技术职称的工程、卫生技术人员恢复了原技术职称。从这年起,职称考核评定工作开始进行。
1980年,为加强工程、农业、卫生系统职称评定工作,市委成立了科技干部工作领导小组,8月,又分别成立了工程、农业、卫生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负责工程、农业、卫生系列的专业人员的考核晋升工作。全市各单位也相继建立了基层评委会,并开始工作。首先对“文化大革命”前授予的各种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和大、 中专毕业生进行技术职称套改。1980年,全市共套改高级工程师2名,中级职称的232人,助理一级的504人,员一级的407人。其次,各专业评委会对晋升工程师、农艺师、主治(主管)医师级的对象进行了外语测试,技术知识答辩,对评定对象的工作成果、工作报告或学术著作进行评议、推荐。到1983年9月,全市共评定授予工程、农业、卫生系统的技术干部技术职称4642人,其中高级7人,中级708人。
(2)社会科学:本市社会科学专业人员职称评定包括会计、统计、经济、图书档案资料、编辑记者、翻译等七个系列。1981年,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市社会科学专业干部职称评定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会计、统计、经济、图书档案资料等七个专业技术职称评议组。通过调查摸底、宣传发动,统一测试和评审等工作,到1983年9月止,全市871名会计、统计等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被授予各类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授予中级的99人,助理级的230人,员级的531人。
二、对口调整
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一些单位停办或任务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富余,有的被作为精减人员,有的下放劳动,用非所学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中共铜陵市委组织部、市人委人事科,对使用不当的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整和安排,充实和加强了部分基层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力量,到1962年,全市共调整专业技术干部132人。
经过10年“文化大革命”,专业技术干部“用非所学”现象更加严重。据1977年调查,全市共有325名专业干部专业不对口,在539名“老五届”大学生中,有124名用非所学,占总数的24%.,他们中有的当工人,有的当营业员,有的当采购员。针对这种情况,市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合理使用科技人员,对于使用不当和当工人的科技干部,要尽快地安排到 适合的技术岗位上,本单位、本系统调整不了的,在全市范围调整 。1978年,又对教师改行离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整。到1979年11月,全市共调整278名用非所学的专业技术干部到对口的岗位上工作,占调整数的 82.3%。全市有45名离队改行的教师重新回到教育战线。市人事局还对21名在市内无法对口的专业技术干部上报省人事局,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调整。
三、政治、生活待遇
〔政治待遇〕1982年以前,铜陵市对专业技术干部的政治待遇未作规定,全市专业技术干部中除担任各级党政或技术领导职务的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外,其他均按一般干部对待。1982年7月,市委对专业技术干部的政治待遇作了明确规定,全市高级专业技术干部、正、副总工程师,在参加会议,阅读文件上享受县级干部政治待遇,中级专业技术干部享受科级政治待遇。
〔生活待遇〕(1)“农转非”:1980年9月起,本市开始解决高、中级专业技术干部在农村的配偶和15岁以下的子女的户口转移问题。同年12月有5名专业技术干部在农村的家属户口迁入本市城镇。
1981年,57名从外地引进本市的“助理”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家属的农村户口迁入本市城镇。1983年,75名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家属的农村户口迁入本市城镇。
1984年,有10名享受讲师待遇的中、小学教师的农村家属户口迁入本市城镇。
1985年,有3户由全民单位调往集体企业工作的“助理”一级的专业技术干部农村家属户口迁入本市。
到1985年底,全市共解决专业技术干部家属户口“农转非”574人。
铜陵市解决专业技术干部家属“农转非”情况统计表

(2)商品供应:1961年市委决定对四级以上工程师、七级以上主管医师以及本市名中医实行特需商品供应。同年9月,有6名高级专业干部享受二类特需供应。以后又扩大到四级以上中学教师、八级以上工程师、有特殊贡献的技师、十一级以上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和相当十一级的医师、制药技术人员及年老的中医、市剧团主要演员、十一级以上的编剧、广播电台十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等享受三类特需供应:每人每月猪肉一斤、鸡蛋一斤、油半斤、白糖半斤、甲级或乙级香烟二条。
“文化大革命”开始,专业技术干部的特需商品供应全部取消。
1979年,开始恢复专业技术干部的特需商品供应,这年春节,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干部供应了名牌烟酒和市场上一些短缺、紧俏商品,1980年和1981年,对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干部实行了临时或节日特需供应,并每月增加平价菜油0.5公斤、食糖0.5斤、鸡蛋0.5公斤~1.5公斤。
(3)医疗保健:1982年7月起,对高级专业技术干部实行干部医疗保健。以后,又扩大了干部门诊和就医照顾,对全市高教五级、卫技六级、文艺六级、工程技术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主治医师、工程师以及相当这一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都规定享受干部医疗保健。
1983年9月,市保健委员会又对全市1292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