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安全管理
1952年7月,铜官山矿务局成立了铜陵地区第一个专职安全机构——安全技术监察科。此后,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订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中,铜陵市安全机构陆续建立起来。到1963年,全市各厂、矿企业单位的安全机构基本建立。1976年,铜陵市劳动局劳动保护科正式成立;1984年又成立了矿山安全监察室。到1985年,全市共有专职安全机构51个,专职安全检查工作人员336名。
1952年,铜官山矿务局及所属的各厂、矿、队均无一套安全规程制度。从1953年开始,陆续制订了一些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如交接班制度、爆破手制度、专项设备检查制度、总闸刀制、炸药库主任制等 。
195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以下简称“三大规程”)。此后,铜官山矿务局及铜陵市其它厂、矿企业单位在贯彻实行“三大规程”的基础上,陆续制订了一些适合本企业的规程制度。这年,铜官山矿务局建立了入坑挂牌制度、工作面挂牌制度、顶板三次检查制度、顶板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申请制度及设计审批制度等。
1958年以后,在“大跃进”的影响下,铜陵市新建的一些厂、矿一般都没有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老的厂、矿过去虽制订过一套安全规章制度,但是,有的破坏了,没有破坏的也未认真贯彻执行。爆破制度混乱就是一个严重问题,爆炸物品的搬运、保管、领退等没有严格的制度和手续。如铜山矿在1959年6月16日至24日连续发生了5次严重的爆炸未遂事故;狮子山矿在工人宿舍里、衣袋里都发现过雷管。
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铜陵市部分厂、矿企业开始建立和恢复一些安全管理制度。如铜陵有色金属公司恢复了入坑挂牌制、安全指令制等;铜陵发电厂认真贯彻执行了各项规章制度。这年人身、设备事故大幅度下降,1月到10月份因工受轻伤7人,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6.2%。
“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部分厂、矿企业不仅没有制订新的安全规程制度,而且原有的规章制度也遭到破坏,名存实亡,不能够认真贯彻执行。
1980年8月,国务院对“渤海2号钻井船翻沉事故”严肃处理后,各单位纷纷行动,抓安全教育、事故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在这基础上建立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程制度。1981年后,又逐步建立了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技术操作制、乘罐制、爆破管理制、炸药管理发放制、采场管理制、安全承包制、安全生产指令制、下井挂牌制、安全检查学习记录制、安全汇报制等规章制度。
从1982年7月起,铜陵市开始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以及《安徽省工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暂行规定》、《安徽省厂矿企业安全生产隐患管理暂行规定》、《安徽省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各厂矿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据金口岭铜矿1984年不完全统计,因安全生产问题先后罚款276人次,罚款1585元;奖励195人次,奖金2321元。
1984年,全市各矿山企业安全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如顺风山铁矿,进一步键全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他们制订的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分为井下地表两部分,共770条;还制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安全教育制度》、《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制度》、《保健津贴制度》和《职工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等6项制度, 共836条。这一年,该矿共发生轻伤事故29人次,比上年减少9人次。
1985年,全市各厂、矿企业按照安徽省颁布的《工厂企业安全检查考核标准》、《矿山企业安全考核标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检查考核标准》的规定,认真制定本企业从上到下的详细的检查考核明细项目,并逐级定期检查。这年,全市工伤事故发生率,粉尘合格率都达到历年来最好水平。是年12月19日,安徽省人大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安徽省劳动保护监察条例》,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企业、事业单位做好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开始全面实行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管理。
二、安全技术
铜陵市是一个以矿山生产为主体的工矿城市,早在50年代初期,国家在恢复建设铜官山铜矿的过程中,就重视安全技术措施工程项目的建设。1953年安装了矿山铁丝网防护设备、通风设备等。1957年,铜官山铜矿在出矿漏斗上装设格筛、天井掘凿采用了双层吊盘、井口安装安全门、卸笼乘人时使用了卸笼门及安装卷扬安全防护设备等,增设了一系列安全设置,改进了工作条件。据铜官山铜矿1958年统计,国家用于该矿安全技术措施的经费达53.9万元。
为了安全生产,铜官山铜矿首先采用了硬质合金钎头湿式凿岩,在露天试用铵油炸药及微差爆破等技术;还成功地解决了该矿松树山矿段高硫矿床的开采与爆破问题;对石千石充填矿房的矿柱,采用全部或部分放出充填料,用阶段崩落法或分段崩落法,解决矿柱回采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露天与坑下,在同一矿体上下同时进行开采的问题;还推广应用了深孔爆破、喷锚支护、光面爆破、激光定向、非电起爆等先进安全生产技术。
1977年到1978年,劳动部门拨款8万元用于市立新煤矿的防尘处理,建成2座容量为200立方米的水池,铺设了1#、3#井下大巷管路。
1979年,市鸡冠山铁矿推广应用了非电毫秒导爆雷管,实现了一次性点火,不仅节约了材料消耗,降低了成本,而且有效地防止了采场因静电、杂散电流可能引起电雷管的早爆,大大保证了爆破人员的安全;同时为增加安全的可靠性,添置了2台3立方、3台1立方的乙炔发生器,代替原来的简易浮桶。
采场冒顶是矿山生产的一大公害,凤凰山铜矿重视和加强对地下矿护顶的研究,他们于1981年2月与铜陵有色设计院合作,对后退式长锚索注浆工艺进行地面和井下多次研究与试验,并在7个采场加以应用,共安装长锚索362根,支护采场面积1万多平方米,采出矿量21万吨。由于后退式注浆质量难以保证,砂浆注满系数低,于1982年10月又与长沙矿山研究院合作,对前进式长锚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制出适用于该矿使用的长锚索与短锚杆联合控制采矿场顶板技术,制订了综合治理顶板岩层的原则。到1983 年底共打长锚索516根,短锚杆1万多根,支护面积约2万平方米。到1984年底,凤凰山铜矿凡是用长锚索与短锚杆联合控制采矿场顶板技术的,都没有因冒顶发生过死亡事故。
1984年,劳动部门拨款18万元给立新煤矿用于防尘供水工程;拨款8.9万元给碎石岭煤矿用于风流净化除尘和煤层注水工程。另外,还拨款10万元用于机械总厂1.5吨电炉脉冲式布袋防尘项目;拨款3万元用于焦化厂反击式粉碎机隔音、煤气电捕焦油器设防爆装置等项目。
到1985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在安全技术措施上的重要科研成果有:铜山矿高硫矿体药包自爆原因的研究及防爆措施;松树山高硫化矿床采用竖分条崩落法开采;高温区爆破多排同段爆破;第一冶炼厂大烟囱加固施式;凤凰山矿采场使用深孔锚索控制顶板技术;喷锚支护;狮子山矿西区采空区地压监测技术等。
三、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工业卫生〕铜陵冶金、矿山等重工业部门接触矿尘、煤尘的工人较多,有效地控制矽尘、煤尘危害是本市工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自1954年以来,铜陵有色金属工业系统所属单位加强防尘工作,从宣传教育、技术革新、采用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维护管理、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等8个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50年代曾使50%的粉尘作业面达到国家卫生标准;60年代下降到30%。70年代,由于没有把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加上布局不合理,一批新建的企业单位陆续投产后,造成了新的公害。他们的综合措施跟不上,先天不足,烟尘较大。1971年,全市接触矽、煤尘的工人达1.1万多人,铜官山铜矿、凤凰山矿、铜山矿、狮子山矿粉尘10~50g/立方米的作业面占50%,铜官山选矿厂、水泥厂的粉尘浓度高达400~410毫克。粉尘合格率低,尘肺病人逐年增加。
据1974年9月统计,铜陵市工业卫生基本情况如下表:

1978年上半年,铜陵有色公司粉尘合格率仅有23.6%,全市有毒物质作业点除极少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外,一般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下半年,全市制定了防毒规划,抓了防尘机构建设,使除尘防毒工作有所好转。11月,通过对全市81个单位的54335名职工(其中生产工人为42636名)调查,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工人数如下:
粉尘
单位:人
毒物

物理因素

由于本市煤矿安全技术水平较低,防尘设备简陋,粉尘浓度较高,有的作业点浓度高达500g/立方米。1973年简易投产的碎石岭煤矿到1982年底已有26人患矽肺病,可疑矽肺病22人,尘毒危害相当严重,1983至1985年,劳动部门加强了对煤炭系统的监督、检查,不少工作正逐步走上正轨。
1985年全市厂矿企业通风、防尘工作进一步加强,有色系统的粉尘合格率为71%,市顺风山矿和鸡冠山矿的粉尘合格率分别为80%、75%,其中顺风山矿作为本市防尘工作的先进单位出席了省两防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职业病〕职工在作业场所由于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毒物质及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等危害而引起职业病,它包括职业中毒、矽肺病等。
1962年铜陵市对接触粉尘的6898名工人进行了X光透视,并对肺部有疑问的1703人进行了X光片拍照,确定52人有矽肺病,加上原有的147人,共有矽肺病人199名。
1963年进行的矽肺普查情况表
单位:人

由于本市粉尘合格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矽肺病人和因矽肺而死亡的人数逐步增加,到1969年底,全市有矽肺病人535人,其中已死亡85人;可疑矽肺病人213人。
铜陵有色公司是矽肺病人最多的单位,1962年对该公司的调查表明:在17899名职工中,接触粉尘作业的有5287人(主要分布在井下爆破、出矿、选矿和冶炼等岗位),占职工总数的29.54%。到1981年,全公司矽肺病人达1028人。即从1952年建矿以来,平均每年有33.6人患矽肺病;另有疑似矽肺病735人,两者合计1763人,占矿山接尘人数的33.3%。
1977—1981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矽肺病死亡和因公死亡人数比较表
单位:人

1974年,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开始筹建职业病防治研究所,1981年正式收治矽肺病人。到1985年,共收治矽肺病人和其它职业病人605人次,普查了有色公司各单位职业癌、其它职业病20279人次,现在已发展成为防、治、研一体的新型职业病防治研究机构。
四、工伤事故
从50年代初铜官山矿恢复建设到1985年底,铜陵市企业历年来所发生的重大恶性工伤事故17起,主要发生在矿山(见历年重大恶性事故表,历年工伤事故死亡,重伤人数统计表)。
五、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自1955年以来,锅炉逐渐出现在本市一些企事业单位。到1964年,全市共有锅炉30余台。当时,在锅炉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组织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因而锅炉年久失修,长期带病运行,致使事故频繁。
仅1975年至1979年,就有有色建安公司二治工地、铁道部七O一工厂、市人民化工厂、造纸厂等单位发生了4起锅炉爆炸事故。
1981年3月,市劳动部门和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铜陵市锅炉管理办法》,从该年5月起执行。6月,市劳动局向全市各有关单位转发了《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确定自198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1983年,市劳动局正式成立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科;1984年成立了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检验所以国家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和《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技术法规为依据,对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全面监察和定期检验,为企事业单位的锅炉压力容器担负着设计、制造、质量审查、安装验收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特殊工种(司炉工、水处理工、焊工等)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举办锅炉、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班 。1980年至1985年,先后对全市在用的锅炉和压力容器进行了分类登记、建档。据1983年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压力气瓶4419只,各类固定式压力容器650台。到1985年底,全市共有蒸汽锅炉200余台。
从1964年至1985年,全市共举办了12期司炉工培训班,培训司炉工人近620人,经考核发证603人;共举办了3期水处理工培训班,培训水处理工167人,经考核发证103人;进行了3批焊工考核,共有104人领取了“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
历年工伤事故死亡、重伤人数统计表
单位: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