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全国解放后,国家对工业管理实行了由中央和地方(省、市)两级管理的体制,长期执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并存、条块结合”的原则办法。铜陵工业也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对所属企业实施领导与管理。管理体制的变更是随着生产发展而演化的。铜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工业又是由铜工业逐步拓展到其它工业。因此,在工业管理方面是伴随工业发展,行业扩大,企业增多,产品增加等许多因素而逐步加以改造深化的。铜陵工业管理可分为建市前、建市后、市县合并、设立特区(政企合一)、改革开放等几个主要演变阶段。
建市前的1950年5月,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成立,下设“五场一队”(即矿场工场、选矿工场、机工场、电工场、炼厂工场、土建队),由华东工业部直管,是铜陵市第一家企业,实行自主管理,不受地方政府(铜陵县)约束。
1953年11月,铜官山矿务局成立,隶属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领导,是中央直属企业(矿务局于1959年改为有色金属公司)。矿务局将原工程处下属单位改为二矿二厂三队一车间,初步构成具有采、选、炼生产能力的联合企业。由于矿区当时未设政府,该局作为企业主管部门也兼管并行使与之有关的地方部分行政权。
建市后的1957年,铜官山市人民政府成立,包括有色工业在内的工业管理,逐步过渡到由政府职能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1958年后,市委工业交通部、市政府计划委员会相继成立,市各工业主管局也陆续设立起来,对全市工业实施领导、管理。
1959年市、县合并改称铜陵市,下设若干区、镇,工业管理也随至改为由市、区两级分管。市管国营企业、主要骨干企业,代管中央、省属企业,区、镇管集体企业、小型企业及部分轻手工业。
1962年后,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铜陵工业进行了较大调整,工业紧缩,部分企业关、停、并、转,加之机构撤并,工业管理也随之集中到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党政合一。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党委撤销,由中共铜陵特委直接领导各厂矿党委,有色公司行政机构保留,是有色工业生产的主管机构。特区成立政府,在工业方面主要是管地方工业,兼管省属工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中央和省属工业一度下放到地方管理,特区革委会内设有色生产指挥组、革委会生产指挥组两套机构,分别管理有色工业与其它工业等。1969年,恢复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党政机构,管理有色工业。1970年,铜陵县由池州地区划归铜陵市领导以后,在工业管理上本市形成市、县、有色公司“三大块”的管理格局,由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75年,中央对各项工作提出整顿以后,铜陵工业逐步加以整顿。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恢复与建立,管理队伍的充实与加强,管理网络开始建立,全市工业管理逐步走上正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也转移到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铜陵工业加快了发展步伐,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工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是铜陵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铜陵市工业主要管理机构简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