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铜官山矿回到人民手中,铜陵的铜工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开始走上了恢复建设和发展之路。
建国伊始,党中央根据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决定重点开发铜官山的铜矿资源。1949年12月29日,第一次全国有色金属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铜官山铜矿为重点开发的两个铜矿之一,投资大米2000吨,要求在一年半时间(1951年底以前)完成全部工程。华东工业部根据会议精神,决定由部矿业处负责筹建工作,矿业处于1950年初先后数次派人到铜官山作设计性调查,提出了《开发铜官山铜矿初步意见书》、《铜官山铜矿采选方案(甲乙两种)说明书》报华东工业部和重工业部。1950年4月15日,中央重工业部批准乙方案,即于1951年底完成日采选400吨的基建工程,1952年起每月供应东北炼铜厂1500吨铜精砂(品位33%),并将当年投资增加到大米9500吨,同年9月,华东工业部又追加投资大米4080吨。
1950年5月,铜官山铜矿工程处在上海成立,6月1日,工作队赴铜陵,矿山恢复工作正式展开。7月,重工业部召开计划会议,鉴于铜官山矿产资源丰富及原计划铜精砂运往东北代价太大等原因,决定在铜陵建设一座年产2000吨的粗铜冶炼厂,为上海电线厂提供原料。
在中央和华东工业部重视下,工程处从上海、北京、浙江、山东及安徽淮南、马鞍山调来一批干部、工人,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从事着建设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的大业,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的铜工业生产基地。
1950年7月,矿山至江边的铁路修复,12月修复一辆机车,保证了物资的运输。8月,10千瓦蒸气发电机修复发电,使机床由人力摇动加工零件变成使用电动力,加快了设备修复的进度。1951年11月,20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1952年6月,铜官山铜矿正式出矿,同年11月,经华东工业部批准,撤销“铜官山铜矿工程处”,成立“铜官山矿务局”,隶属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同月,日选矿能力400吨的选厂投产,年产2000吨粗铜的冶炼厂主体工程完工。到1952年底,与矿山生产相配套的机修、发电、运输等辅助工厂相继建成,恢复建设的任务胜利完成。这一时期累计完成国家投资730.3万元,其中生产性建设投资631.71万元,形成固定资产456.03万元,累计完成采掘总量5.89万吨,坑道掘进1678米,选矿处理量3.53万吨,生产铜料298吨,创工业总产值124万元。
从1953年起,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铜陵有色金属公司进入了创基立业时期,生产矿山由1个发展到5个(其中基建矿山2个),冶炼厂经过改造扩建,生产能力提高近10倍,井巷施工、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及运输都具有一定规模,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5月1日,年产2000吨粗铜的冶炼厂正式投产,经过1954年、1957年两次扩建,年产粗铜能力达到1.0万吨。铜官山铜矿于1956年建成我国第一座机械化的露天铜矿,形成露天与坑下联合开采,日出矿能力达到3600吨,选矿厂经过扩建,日选矿能力达3600吨。在巩固发展铜官山铜矿的基础上,矿山建设范围扩大到外围矿点,枞阳县境内的井边铜矿、贵池县境内的铜山铜矿开始建设。计划年产12万吨硫酸的化肥投入基建(1959年划归市管)。
“一五”期间,(1953~1957年)公司遵照客观规律,从实际情况出发,基建和生产取得较好的效益。据冶金部设计司计算,当时铜官山矿每吨粗铜投资为7000元,大大低于其它矿山,产值利润率为31.7%,居全国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冶炼厂从建设到投产的速度在国内是最快的。“一五”期间共完成基建设资561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6173万元,生产铜料2.67万吨,精铜2.64万吨。硫精砂(35%)3.3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59亿元。年平均递增68.65%,实现利润4486万元,提前2个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产量首次突破双万吨,铜料达1.02万吨,粗铜1.03万吨,约占全国铜产量的47.4%。
“二五”期间(1958~1962年),冶金部根据中央制定的总路线提出了“投资省一半,速度快一倍,老厂翻一番、人员一顶二、成本减三成”和“奋斗五年,生产61种有色金属”的要求,公司根据此精神,一方面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原有厂矿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速度,增加产品品种。铜官山铜矿选厂经过改造,日选矿能力达4400吨;冶炼厂年产粗铜能力提高到1.5万吨;井边铜矿、铜山铜矿于50年代末相继投产;凤凰山铜矿、狮子山铜矿投入基建;年产2.5万吨电解铝的合肥铝厂(1959年交省冶金厅)、日采选200吨的铜井铜矿(1958年交江苏省冶金厅)先后投产;60年代初成立了井巷公司和建筑安装公司,分别承担公司井巷和地表设施的建设安装;机械总厂进行新址扩建。
“二五”期间共完成投资7013万元,新增固定资产5308万元,生产铜料6.76万吨、粗铜7.4万吨、硫精砂(35%)64.35万吨、铁精砂72.8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3574万元,实现利润11399万元。此间,公司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受“大跃进”、高指标影响,使一些矿山仓促上马、简易投产,影响了速度和效益,矿山出现采掘失调,为缩短基建战线,凤凰山铜矿、狮子山铜矿被迫停(缓)建。
1959年3月,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成立“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简称有色公司)业务上属省冶金厅领导,1962年4月改由冶金工业部直接领导。
1963~1965年,公司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对矿山进行调整,使矿山基础得到了稳定,扩大了生产能力,为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此间,铜官山铜矿日采选能力达到5000吨,冶炼厂粗铜冶炼能力达到2万吨/年,铜山铜矿1964年实现了三级矿量平衡,当年盈利54万元,扭转了连续三年的亏损局面;狮子山铜矿也开始续建,设计规模分别为日采选矿石1000吨和2000吨;机械总厂经过扩建,1965年机修总量达到1537吨。
1964年7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铜陵矿区实行政企合一,成立铜陵特区。1965年1月,经冶金部批准,“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改称“铜陵有色金属公司”,行政上受冶金部与安徽省双重领导。
三年调整期间(1963~1965年),累计完成投资4236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397万元,完成采掘剥总量97.82万吨,生产铜料3.90万吨,粗铜3.94万吨,硫精砂(35%)5.46万吨,铁精砂41.14万吨,硫酸6.90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25337万元,实现利润6982万元。铜陵有色工业在调整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矿山生产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自1966年底至1968年上半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多数厂矿陷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一批干部、工人受到迫害,规章制度被废弛,管理处于严重混乱之中。1968年粗铜产量仅有7073吨,为1965年的47.9%,铜料5646吨,是1965年的40.8%;工业总产值为4301万元,利润33万元,分别为1965年的43.8%和1%。就在当时极艰难的条件下,公司的广大职工仍以顽强的革命精神坚持生产,使公司的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1966年7月,狮子山铜矿投产;1971年元月,凤凰山铜矿投产;1975年5月,金口岭铜矿投产,共新增日采选能力3500吨,井边铜矿经过改造,日采选能力提高到550吨,铜官山铜矿在资源濒临枯竭的情况下,于1975年开始进行尾矿再选,铜山铜矿新区扩建和狮子山铜矿老鸦岭新区建设全面展开,冶炼厂经过多次改造、扩建,已达到年产粗铜3万吨的能力。根据铜陵地区地质储量和为进行产品深度加工,第二冶炼厂于1972年7月开始基建,其设计能力为年产粗铜3万吨、电解铜3万吨、硫酸18万吨,硫酸铜550吨;1970年建成年产水泥1.5万吨的水泥厂和年产生铁3万吨、焦炭9万吨的钢铁厂(1979年划归市管),1971年建成年产电解铜1000吨的铜材厂,为铜产品的深度加工奠定了基础。
1971年,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片面追求高指标,违背矿山生产规律,采取“以采促掘”、“采富丢贫”等手段,使当年粗铜、铜料产量分别突破3万吨(即“双三万”),造成矿山采掘比例严重失调的被动局面。1971~1973年的采、掘、剥总量比国家计划少完成600多万吨,其中掘进欠帐1.78万米,剥离欠帐60万立方米,三级矿量1973年底与1971年初相比,开拓矿量减少332万吨(减少四分之一),采掘矿量减少133万吨(减少二分之一)。备采矿量减少91.8万吨(减少二分之一),贫化损失严重,共损失矿量68.5万吨,损失铜量7535吨,矿山生产元气大伤,产量急剧下降。1974年与1971年相比,铜料由3.03万吨降到1.16万吨,利润从7457万元降到313万元,产值利润率由38.9%降到2.5%。
1977年后,有色公司开始实行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着重抓了矿山调整工作。1979~1981年,矿山共下掘、延伸了16条竖井,12个通风井,开拓了58个新中段,共完成开拓工程量4.95万米/32.9万立方米,相当于前11年开拓量总和的80%,竖井下掘工程量之大,是本企业历史上空前的。
凤凰山铜矿深部开拓、铜山铜矿新区、狮子山铜矿老鸦岭采区相继投产,弥补了井边铜矿(1979年采完闭坑)和其它采区已消失的生产能力,矿山的提升、运输、通风、充填、排水等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矿山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三级矿量基本平衡,矿山生产走上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
1979年安庆铜矿开始筹建,由日本国无偿投资约1000万美元的中日合作进行的安庆铜矿精密探矿工程于1982年12月动工,预计该矿在1989年投产,届时将形成年产铜料1万吨,硫精砂3.3万吨、铁精砂4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公司新的主力矿山。
这期间、采、选、炼技术改造有了较大进展,采矿方面:完成了凤凰山铜矿充填采矿方法的技术改造;在凤凰山铜矿、狮子山铜矿进行了VCR法新采矿工艺的试验,建立了尾矿胶结充填系统。选矿方面:凤凰山铜矿引进芬兰等国选矿自动化设备,实行了浮磁等选矿工艺流程。冶炼方面:第二冶炼厂于1985年进行以富氧熔炼新工艺为主的技术改造和续建大电解车间,以增加冶炼制酸、电解和烟灰的综合利用能力;第一冶炼厂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增建制氧车间和一套制酸系统,将敞开式鼓风炉改为密闭式鼓风炉,实行富氧熔炼,通过改造,将对增加产品品种、改善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
1984年3月,铜陵有色金属公司经省、市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联合验收团一次检查验收合格,获得省企业整顿验收合格证书。同时成为省能源计量一级合格企业。
1985年1月,经国家经委批准,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划归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直接管理。该年,有色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34528万元,比计划增长7.9%,创历史最好水平,粗铜、电解铜、铜料、硫、铁精砂、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及机修、地质、货运等辅助作业量有17种超计划完成,9种超历史最好水平,利税在11种原材料提价增支1708万元的情况下,仍实现3010万元。
1977~1985年,铜工业累计完成投资总额11918万元,新增固定资产19655万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63亿元,实现利润23368万元,累计完成粗铜41.40万吨,铜料18.35万吨,硫精砂(35%)146.27万吨,铁精砂232.62万吨,硫酸139.2万吨 ,水泥27.68万吨、电解铜2.55万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