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简况
建市前,铜官山矿区建筑施工由铜矿工程处和矿务局组织,施工队伍大都来自外地,经营方式是承发包制。建市后城建部门加强了对建设程序的监督,建筑市场没有统一管理。60年代后,承发包制被取消。1964年,工程建设由特区计划经济委员会管理,运用行政手段安排和平衡设计、施工力量。
1976年,工程建设归口市基本建设委员会管理,但建筑市场仍然是封闭式的,建设任务仍用行政手段进行分配。当时使用外地劳动力受到严格控制,每年用于建筑施工的外地劳动力指标只有1000名,未经省批准,任何单位都不准扩大用工范围和增加用工人数。这少量的外地施工队伍如承建万元工程量以上的建设项目,须由基本建设委员会进行资格质量审查后才可施工;若承建万元工程量以下的零星修建任务,由市劳动部门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逐步开放。1984年8月,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市人民政府决定:凡在铜陵施工的本地外地建筑施工队伍一律归口由市城乡建设局管理。
二、整顿建筑市场
建筑市场开放后,外地建筑队伍纷纷进入铜陵市参与建筑业的竞争。1985年底,来铜陵承担建设任务的外地和本地乡镇施工企业共有176个,1.48万人。这批施工队伍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985年,市人民政府和城乡建设局加强了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和整顿。首先进行企业资格质量审查。对各建筑施工企业按技术和规模划分为四个级别,明确相应的营业范围。
其次,取缔无证设计、无证施工和超级承包工程的行为。对查出无证施工和超级承包工程等违章事件,分别作出责令停工整顿、降低企业等级、吊销营业执照和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等处理。同时,严格禁止出卖营业执照、施工许可证、企业资质证书和银行帐号的违法行为。
三、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
1984年9月开始,铜陵市工程建设试行招标投标,改变过去单一靠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的老办法。建设单位通过招标发包,设计、施工单位通过投标,再经过评标、决标,最终确定承包单位,展开建筑企业之间的社会主义竞争。到1985年底,全市实行招标投标的工程有24个,建筑面积共6.67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额3667.9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2个,10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3个,2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9个。据1985年底市计划委员会、城市建设局和建设银行三家联合调查表明,凡实行招标投标的建设工程不同程度地节约了投资,缩短了工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