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务农
发土旧时,正月初四或初八,农家带香纸爆竹到自家田里,面朝大利方向(旧历书上标有某方大利)站定,烧香纸放爆竹之后,拿着铁锹,喊一声“哎!色色累。”挖一棵稻桩子带回家,供在堂屋的香炉里。这时农家主妇向发土人奉上一碗欢团茶,以示祝贺。此俗今已不存在。
照田漏子旧时,正月十五晚上,家家带上火把下田照田漏子(漏水处)。一边照一边喊。一人高声问:“照什么哎?”众人应答:“照田漏子”。或者应答:“照蛇虫蚂蚁子”。这样以达到农田不漏水的目的。此俗今已废除。
浸种清明前后浸种。浸种的缸或盆子里要插上柳树枝条和1把镰刀,意思是让秧苗象柳树一样茁壮成长,让镰刀来驱除邪祟。至今尚有此俗,但仅存“报青”之意。
开秧田门旧时每年第一次插秧称开秧田门。农产点一柱香在秧田边绕一周,还要燃放鞭炮。栽秧结束时,栽秧人之间趁对方不注意,用泥糊其屁股,俗称“封仓门”,于是引起相互打闹取乐。今此俗很少见。
收获旧时在打稻的掼桶边或稻场上要说收得多,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掼桶上掼稻的姿势也很讲究,掼一下抖三抖,这叫“凤凰三点头”,以使主家欢喜;如果掼一下,向后一扬,这叫“乌龙摆尾”,会把很多谷粒洒到桶外面去,这样主家就不高兴。现今通常已不用掼桶,而用机械脱粒。
饲养畜禽过年时牛囤门上要贴春联,牛角上要贴福字或挂上一块红布。除夕还得让牛吃一顿蔬菜年饭。老死的耕牛一般都挖坑埋掉。
二、雇工
包户旧时工匠到人家做活,各包各的门户,一般是不允许随便揽活的。一个剃头匠包几个村子,上门理发。大致每人每月两刀头(男的),其代价是一个大人一年约老秤30~40斤稻子,小孩免费。50年代后,此俗渐渐消失。
学徒旧时,想让子弟学手艺,事先得托人和师傅说合。说妥了再择日办学徒酒,让师傅坐一席,介绍人坐二席,还要请一位识字先生作陪。席后写一张师徒纸(协约),就此定夺。徒弟在3年学徒期不许吸烟喝酒,不准要别人盛饭;师傅跟人家说话,徒弟不准插嘴。学徒期满,徒弟办出师酒感谢师傅,师傅也送给徒弟一些工具。今此俗尚存,但对学徒的限制已没那么严格。
上工工匠上门做活,东家要杀鸡、买肉、打酒、买烟,如待上宾。瓦匠木匠来建房,第一天要办开工酒。每天早上要摆茶点,餐餐有菜“十大碗”。上梁时要给瓦木工匠每人1条糕、1个红纸包(酌情包钱)。瓦工上门头,要送喜烟。瓦工砌灶,木工制犁,都要付双工资。裁缝上工做喜衣,第一天要办酒,称为“开剪”。这天要将未过门的媳妇接来聚餐。
三、经商
开张旧时,商店开业,都要树立金字招牌,择吉开张。招牌上披红插花(挂上1条长幅红布,插上1对精制的金花)。店家焚香放鞭炮。附近的店家和亲友前来祝贺,店主备办酒席请客。现在,商店开业还要在门前摆放花篮。
敬财神旧时,店家有“请财神”之俗。店里设1个木制神龛,里面安放一尊黑虎玄坛神像,即财神菩萨。每月初一、十五都向财神焚香礼拜。尤其是正月初一零点的请财神仪式十分隆重。店主备三牲供品、金银实物(称为现宝),点上财神烛,焚上贡香,燃放很长的鞭炮,恭请财神爷降临。还办1桌丰盛的财神酒,让大小店员一起聚餐。此俗今已不存。
站店店员在店堂里只准站着,不准坐。靠柜台站着时不准用手托下巴,只能用手捺着柜台面子,这叫“趴柜台”。顾客买东西,店员得大声说出所购东西及其数量,还要说出所收钱钞面值,这叫“唱票”。
关门过节旧时,五月初五端阳节,商店关门吃中饭;八月十五中秋节,商店关门吃晚饭。两节都在下午停业半天,称“关门过节”。
定工酒旧时,年初四晚上吃定工酒。一般情况,商店朝奉(店员)都在这天定工,用则留,不用则辞退。今已无此俗。
货郎担旧时,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货郎摇鼓还有名堂,进村摇的鼓点是“出动,出动,出出动。”唤人们出来购货。人出来多了,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建国后,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货郎担已逐渐消失。
四、渔猎
打造渔船旧时打造渔船,桑树不能用在船头上,槐树不能用在底板上,这叫“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渔船建造成功,要在船头横板里口正中的部位,挖1个浅洞,放1块大龙洋(银元),象征船入长江,如龙得水,如果没有龙洋,就放一枚顺治钱(铜钱),意思是船入江河,顺风顺水。这种做法叫“避龙口”。此俗今已不存。
捕鱼捉蟹旧时,渔民每天出船捕鱼之前,要烧香、化纸、放鞭炮,并把渔具在烧纸的火上晃几下,还要用船桨在船头向水里打3下,说:“开水生财,动水鱼来。”某户渔民如能捕到100条鲥鱼,鱼行就要备办小礼三牲送上渔船,让渔民祭祀水神,并以此向渔民致贺。要是捕到江猪(江豚)或白鳍豚,就认为不吉利,马上烧香放鞭炮,并把它们放掉。还有春季不捕鱼花,夏季不张放子的鳝鱼的规矩。捕蟹时,打头根蟹网桩,必须用1个公鸡头祭桩头。此俗今已不存。
猎雁旧时,秋后第一次猎雁要祭“五一金王”(管禽兽的神)。雁不论多少,一定要留一对,不能一枪打尽。如果打尽了就认为对自己的子孙不利。夜间猎雁必须头扎白布,船身也得披白布。现在为保护野生动物,已禁绝猎雁。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