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疫情
当涂县是安徽省10个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
1953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人。其中县医院发现两例,乌溪和龙山桥发现20多例。随即在屯溪血防所帮助下重点调查了黄池、博望、年陡、亭头和湖阳5个区,并在黄池、年陡、亭头查到了钉螺和血吸虫病人。1958年初,全县已有17个乡(镇)流行血吸虫病,占乡(镇)总数的43.6%。同年,湖阳居村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死亡6人。1963年7月,全县集体急性感染血吸虫病945人。1969年,全县开展围垦灭螺,结合平整土地、药喷、药浸等综合灭螺措施,使得钉螺及病人数逐年减少。1974~1976年,湖阳公社反复检查下放知青360余人,无一例感染。
1985年,血吸虫流行区共20个乡(镇)109个村,按钉螺分布环境,流行区分为3种类型,即湖沼型、水网型、山丘型。湖沼型的有新桥、黄山、江心、大陇、兴永、乌溪、湖阳、新博8个乡54个村,自1956年累计(下同)有血吸虫病患者14883人,占全县病人总数的83.7%。其中湖阳乡最多,有6591名血吸虫病人。水网型的有护河、西河、黄池、石桥、马桥、查湾、年陡、新丰、亭头9个乡(镇)46个村,有血吸虫病患者2444人,占13.8%。山丘型的有龙山桥、丹阳、青山3个乡(镇)9个村,有血吸虫病患者105人,占0.6%。外疫区有血吸虫病患者333人,占1.9%。
1956年,全县钉螺面积30.8万平方米,1959年猛增到4750.9万平方米。1975年,降至2145.1万平方米。1985年下降到1005.9万平方米。1989年增至1147.8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江心、新博、新桥、湖阳、黄山5个乡。全年急性感染771例,发病之多、流行之广仅次于1963年,以江心乡发病最多,急性感染688人。
二、防治
当涂防治血吸虫病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个反复。1956~1989年,全县检验2671964人次,查出阳性56841人次,治疗51156人次。1955~1958年为第一阶段,主要开展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1956年在新桥、新丰、黄池、中闸乡均设血防组1个,各有病床60张。至11月底,收治491名血吸虫病人,治疗399人。4年间共培训血吸虫病医生167人,业务技术人员58人。
1959~1961年为第一个反复时期。这一时期因医务人员全力投入新三病(浮肿病、子宫脱垂、尿漏)的防治,血防工作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
1962~1970年为第二阶段,血防工作恢复生机。着重结合兴修水利和农田建设,狠抓灭螺工作,至1970年全县有螺沟、塘、田从原来的1628条、口、块降到26条、口、块。即内陆钉螺面积从121.2万平方米下降为6.8万平方米。1963年,在护河公社的汪村和龙山桥公社的腰村开展粪管试点,分别造钢筋水泥结构的三格式无害化厕所一座,后经地区血防所检测,血吸虫卵均告死亡。10月,对丹阳湖的运粮河两岸逐滩逐块检查核实,绘出示意图,为以后的围垦灭螺提供了资料。翌年主要抓个人防护工作,汛前,建立防护组织,分发防护用具和防护药物,对主要易感染区的交通要道派专人设点把关。
1970~1972年为第二个反复时期。这一时期因“左”的思想影响,特别是1970年将60%的基层血防干部下放,撤销了血防机构,使血防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1973年后为血防工作第三阶段,主要抓江洲湖滩钉螺治理和查治工作。每年均组织20个以上查病小组深入流行区工作。秋后建立10~20个治疗组,以大队为单位集中收治。因查治力量有限,从1973年起每年都遗留待治病人2000余人。1978年在省、地区有关部门支援下,连续突击两年,使待治病人降至1000人,此后情况逐年好转,1989年底,遗留待治病人156人。
1973年原下放的血防人员全部调回,血防工作再次得到重视。是年,八六医院血防手术队在湖阳公社首次开展晚期切脾术,又会同血防人员分赴薛津、大陇、新丰、塘南、乌溪、黄池、江心、黄山等公社检查11693人,确定手术对象68人,当年手术40例。次年该院再次组织手术队在县血防站住院部开展切脾手术,完成48例。1977年,当涂与宣城、芜湖、泾县、南陵、郎溪等县市开展血防联防。1986年,工作重点转向治理江、洲、湖地区的江心、湖阳、黄山、新桥、新博5个乡,对其他15个乡镇开展复查监测工作。
1987年4月,血防站迁东门新建大楼,内设门诊部、住院部,有病床50张,配有X光机、心电图、B超、显微镜及其他设备,职工65人。1989年7月,江心乡发生急性感染,血防站组织医疗队就地设点治疗。9~10月,又组织人员对急感发病多的江心乡洲头、太兴、金马、彭兴等村复查复治,并组建灭螺专业队开展灭螺、培训工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