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0年底,县人民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16.3万元(折合新人民币,下同)。其中企业存款8.3万元,占50.9%;财政性存款7.6万元,占46.6%;城镇储蓄存款0.4万元,占2.5%。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提高,存款规模不断扩大。1960年全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12.万元,其中企业存款660.1万元,占43.6%;机关团体和财政性存款404.9万元,占26.8%;城镇储蓄存款97.8万元,占6.5%;农村存款349.4万元,占23.1%。到1979年末,存款余额达到3026万元,为1950年的185倍。其中:企业存款646.6万元,占21.4%;机关团体和财政性存款334.4万元,占11.1%;城镇储蓄存款343.2万元,占11.3%;农村存款1701.8万元,占56.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存款大幅度增长。1989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6730万元,占当年各项贷款余额的94.3%。与1979年相比,各项存款的比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储蓄存款余额7243.2万元,增长20.1倍,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上升到43.3%;农村存款4253万元,增长近1.5倍,占25.4%;企业存款3285.2万元,增长4.1倍,占19.6%;机关团体和财政性存款1063.1万元,增长2.2倍,占6.4%。
一、对公存款
建国后,银行对公存款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企业存款和农村存款等,都是国家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在银行存款中占主导地位。对公存款是在建国初期制止通货膨胀过程中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实施的,1958年后,公私合营企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村人民公社及其下属独立核算单位全部在银行立户,实行非现金结算。由于“大跃进”期间全县兴办了一大批地方企业,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各项贷款大幅度增加,贷款又派生存款,非正常存款增长较快,1960年末存款余额达到1414.4万元。其后,经过3年调整,压缩行政开支,精减职工,关、停、并、转了一批企业,到1965年底,存款余额降至539.7万元。“文化大革命”中,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遭到破坏,但全县社会总产值仍有所增长,对公存款超过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1976年底,各项对公存款余额达到2147.6万元,其中农村存款增长速度更快,达1123.9万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为4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工商企业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核算单位增多,企业留利增加,乡镇企业的崛起又扩大了存款来源,加之银行商业信贷改过去的“存贷合一”为存贷分户管理,提高存款利率,促使对公存款大幅度增长。1989年末,全县对公存款余额达到9486.8万元,占全部存款的56.7%,为1976年的4.4倍、1950年的596.6倍。
二、城镇储蓄
储蓄网点建国初期,县内无专门储蓄机构。1950年县人民银行仅在办理现金收付的同时,兼办储蓄业务。是年10月全国储蓄会议后,县人民银行开始在营业所设立储蓄专柜。当时揽储方法主要是组织人员到街道、机关、学校进行宣传动员,在一些职工较多的厂矿企事业单位聘请储蓄员、代办员,依靠和发挥社会力量协储。1953年,县人民银行设立储蓄股,专门指导营业网点开展业务。同年,在华东军区第六陆军医院设立全县首家储蓄服务处。翌年,县城正式设立储蓄所2个,1957年发展到3个。1959年为实现储网化,县人民银行在全县39个部门设立了简易代办所,聘请协储员578人,3年自然灾害期间,储户纷纷提取存款,储户减少。1962年底撤销储蓄所1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储源扩大,储蓄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为解决储户存款难、取款难的矛盾,1979年,县人民银行在县城东十字街和西十字街增设储蓄所2个,专门办理零存整取小额储蓄业务。同年又发展代办所19个,储蓄专业人员由15人增至27人。1980年后城关各专业银行及邮电局陆续开办储蓄业务,并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一批具有现代化条件的储蓄所。因同行业间竞争,零存整取代办单位到1988年已发展到104个。1989年底,城关地区储蓄网点计有22家。其中,工商银行8家(东门内街、竹巷、西大街、南寺巷、营业部、百货大楼、北门、城市信用社)、农业银行6家(行春桥、东大街、西苑楼、西大街、庆城商场、营业部)、建设银行4家(大城坊、建筑公司、提署街、营业部),此外还有中国银行营业部、邮电局、城关信用社、新桥信用社河南分社等、平均每个网点服务927户。县农业银行在乡镇设有储蓄所6个,储蓄专柜16个,按全县农户总数计算,平均每万农户拥有储蓄机构2个。
储蓄种类1950年1月,银行为配合稳定物价,稳定金融市场,首先开办折实储蓄。按当时几种日用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组成折实单位,收储和支取时都按当日公布的折实牌价计算收付额。3月份以后,物价逐步稳定,8月底即全部结清折实储蓄。同年6月,银行举办保本保值定期储蓄。存储时先在存单上注明当日公布的折实牌价,支取时如牌价上升则按折实保值,如牌价不变,则按存入款保本,并据以计息。1950年底,银行全部存款中90%以上为“双保”储蓄。由于物价长期稳定,“双保”储蓄余额逐年下降。1952年7月停止。同年还开办了定活两便储蓄。1952年底,全县开办的储种计有定额储蓄、有奖储蓄、活期储蓄和定活两便储蓄。其中有奖储蓄占46%、定额占25%、活期占24%、定活两便占5%。1953年起,积极发展以定期和活期为主的储种逐步取代定额储蓄。1956年开办活期有奖储蓄,1958年开办零存整取有奖储蓄(贴花储蓄),1959年开办工业投资存款。“文化大革命”中,部分储种停办。1980年起,银行广泛推行零存整取、集体户存款。1981年4月恢复定期定额有奖储蓄,以奖代息。1984年开办实物有奖储蓄,恢复有奖贴花储蓄。1985年开办有奖有息储蓄。1988年4月以后,市场出现抢购风,储蓄滑坡。城关各专业银行纷纷推出摸奖储蓄,吸引储户,并逐步增办了一些适应地方特色的储种:有定活两便储蓄、独生子女优化方案储蓄、以奖代息储蓄、定期大额可转让存单等。1988年10月开办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高档耐用消费品专项储蓄。1989年开办500元以上大额优惠储蓄、职工工资预约存款等。县农业银行还和县妇联共同开办“安徽女子爱国支农”储蓄。
50年代,县活期储蓄余额一般占存款余额的50%左右。80年代后,随着群众收入的提高和利率悬殊,定期储蓄增多,活期存款比重逐年下降,以县农行为例,1989年末城镇储蓄余额3398.6万元,其中定期储蓄2836.3万元,占83.5%。
1949~1989年当涂县银行存款余额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贷 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