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创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的北门油坊,是当时县内最大的油坊,有木榨2具。至民国7年(1918),共产油9.28万公斤。建国前,全县有私营油坊21家,木榨约百具,生产菜油、麻油、棉籽油,年加工产量约25万公斤。建国初期,仍维持原生产状态。
1954年,油坊(厂)增至23家(其中供销合作社经营5家、私营18家),有大小木榨114具。水灾后,合作社营5家合并,成立当涂第一榨油厂,18家私营油坊并为10家。1955年3月,县成立“油脂增产办公室”,推广李川江“两高两低”先进榨油法,运用冷榨黄豆和米糠榨油新技术,出油率提高。1956年6月,油脂归口,第一榨油厂改为县粮食局榨油厂,全县油坊尚有城关的复兴与工益、黄池联谊、护河青潭、大陇鑫太、博望星火、薛津宝义、丹阳二友、霍里等9家,职工总数244人,年加工总量401万公斤。合作化时,除黄池联谊油坊转为公私合营和丹阳二友油坊停业外,其他就地转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私营油坊从此结束。1959年,粮油加工机构合并,原有油脂加工单位,分别并入城关,黄池、查湾、丹阳、薛津等粮油加工厂,粮油联合加工,业务扩大。
1983年,城关粮油饲料加工厂学习外地经验,在省粮食厅的支持下,投资48.72万元,自行设计、制造安装1套日产30吨油的平转式浸出器,同时在新建的预榨车间安装3台200型榨油机。1985年投产,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比购买同类成套设备节约资金30%。
自1957~1989年,全县共加工食用油2952.2万公斤,年均89.47万公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