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8年(1919),上海人吴祥泰在城关西大街开设“裕丰碾米厂”,火油擎机1台,是当涂县最早的1家私营粮食加工厂。民国23年增至3家。解放前夕,全县有私营机器碾米厂10余家,私营砻坊151家。每家砻坊,日加工量在250公斤左右,机米厂每厂日产熟米约3000公斤。农民口粮主要用木砻砻稻和石臼碾米。
1949年11月,县粮食局首先接收私营广兴机米厂,成立加工库,一部分粮食仍委托私营砻坊加工。1950年2月,城关设南聚大米厂,由县财政科接收,后移交县粮食局。同年4月,中粮公司当涂支公司相继成立第一、二、三加工厂。1953年前,各私营机米厂,由粮食部门接收。1955年9月,县粮食局加工厂,改为第一碾米厂,并在采石、黄池、查湾、新市设二、三、四、五碾米厂。1957年6月,一、三、四碾米厂合并,成立县加工碾米总厂,下设6个车间:城关为1、2车间,大桥为3车间,黄池为4车间,丹阳为5车间,另一个是流动车间,在县内水陆交通便利地区巡回生产。1958年,芜湖专署粮食局工业机械修配厂改为当涂县粮食机械厂。
1958年5月起,县加工碾米总厂及各碾米车间,相继与各地榨油厂合并成城关、黄池、大桥、查湾、丹阳、薛津等6个粮油加工厂。其后,因区划及生产规模不同,略有变动。到1985年,全县计有城关、黄池、护河3个粮油加工厂,查湾、丹阳2个碾米厂和薛津、博望、亭头3个粮站附属大米车间,至此,全县粮食加工企业机构相对稳定。
在调整加工企业机构的同时,有计划地进行重点投资,改进设备,逐步由内燃机人工操作,转为电动半自动化操作。内燃机从1952年7部(131.3千瓦)减至1955年4部(71.52瓦),电动机由1953年3台(37.57千瓦)增至1955年13台(135.85千瓦)。1962年碾米机台时产量为600公斤,至1985年提高到1257公斤。
截至1989年,全县加工大米总计128503.9万公斤,加工面粉总计2587.8万公斤。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