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初期,当涂县有个体黑白铁制造业91户,五金制作业3户,机器及手工卷烟10户。“一五”期间,以入股形式的手工业合作社(组)生产铸铁锅、罐及铁制农具等。1958年后,城关的铁木业社(组)相继合并,成立铁工厂、农机厂、五金厂,生产弹子锁、插秧机、打稻机等。
70年代,机械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成立了机械厂、锅炉厂、电机厂,生产汽车和拖拉机配件、蒸气锅炉、电动机等。1978年,县属机械工业已初具规模,发展到40家,拥有金属切削机床503台、钻床133台、砂轮机及抛光机213台、锻压设备133台。
一、当涂县机械厂
系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城关北门,建筑面积7426平方米。1958年8月,由城关手工业五金社转为地方国营机械厂。初建时生产设备有C168车床5台、钻床3台、刨床1台和熔铁炉1座。生产滚动轴承、鼓风机、高炉设备、饲料粉碎机等。1959年,更名“当涂县中心机械厂”。主要生产离心泵及丰产35型混流水泵、高压阀门、人力打稻机、钢板水管等。1969年10月,更名为“当涂县农业机械修造厂”。翌年,承接芜湖地区下达的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试制任务,生产出第一台手扶拖拉机。1973年,自行设计的立式电介成型工艺上马,填补了省电火花加工的一项空白。到1977年,已形成各种手扶拖拉机变速箱内齿轮3万只的生产能力。
1980年6月,另增冠“当涂县纺织机械厂”,为一厂两块牌子。当年试制成功1293K细纱机14台。12月,又成立“城北农机修配厂”,为该厂的1个分支机构,主要承接农机修理、加工农机配件及工矿机械配件等任务。
1983年,亏损严重,通过整顿,使企业由生产型逐步转向生产经营型,增添了活力。1984年后,开发新品种有DT250横列式轧钢机、180型轧钢机、?750×500四轮破碎机、?2米立式圆筒筛、落锤仪、谷物膨化机、80—1型磨擦摆、80—2型弹道摆、SLT—80A型峒径收敛计等。1987年,正式挂牌“当涂县纺织机械厂”,并将老机型1293K细纱机改造成为1293牵伸摇架式细纱机,确立了以纺织机械为主导的生产结构。1988年,该厂升格为“马鞍山市第一纺织机械厂”,与上海双菱纺织公司合作,研制生产FA503型摇架牵伸细纱机,为纺织部80年代定型的新型细纱机型。1989年,完成工业产值611.94万元,其中纺织机械产值364.20万元,上交税金28.8万元,实现利润75.09万元。增添了行车、刨床、铣床、冲天炉、叉车等40种大中型设备,形成了机械加工结构配套完整,具有生产农业机械、粮油加工机械、纺织机械和冶金矿山机械的生产能力。
二、当涂县锅炉厂
系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厂址在城关西门。始建于1973年,原为县煤建公司下属知青待业厂,生产单一的喇叭炉。1979年,由县燃料公司接收,更名为“当涂县燃料公司喇叭炉厂”。生产大、中、小3种低压喇叭炉,供500~1000人的单位使用。1986年,转为新办大集体。1988年,更名为“当涂县锅炉厂”,隶属于县经委。
锅炉厂技术改造成绩显著,产品不断更新换代。1979年,投产的“79型”喇叭炉,采用新颖的定量水柱限压装置和独特的悬挂式炉排等新技术。1980年,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被国家列为10牛顿力/平方厘米以下压力的小型E级蒸气锅炉炉种。后相继推出“82型”、“85型”和“87型”喇叭炉。通过省、市级技术鉴定,1986年6月,取得省级小型E级蒸气锅炉制造许可证。自行设计改造的LSG型消烟除尘新型锅炉,注册商标为“风火轮”牌,其特点为烟尘排放达国家一类地区标准,节煤、节钢显著,热效率高,适用煤种广。1989年,获省机械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一代位差热水锅炉被省科委列为1989年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同年11月,取得专利权。
锅炉厂现主要产品有87型和LSG型2个系列9种规格,已形成生产40蒸吨锅炉的生产能力。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省市,
三、当涂县电机厂
厂址在城关河南马驿街,始建于1958年5月,前身为“当涂县造船厂”、“当涂县农具木业社”,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手工业管理局。1971年,更名为“当涂县农具机械厂”,主要生产电动机、铁木家具。1980年,更名为“当涂县轻工机械厂”,开发了工业用排气扇系列产品。1986年,更名为“当涂县电机厂”。
为发展电机专业化生产,自1986年开始进行Y系列电机生产线改造工程。1987年,该厂加入了芜湖电机集团公司。1988年,Y系列电机生产线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部颁标准,当年生产DN145系列电动机100台(出口产品)和烤炉4000台。1989年,完成总产值215.65万元,生产电机1.7万千瓦,钢木家具2万件。销售收入317.3万元,上交税金7.5万元,利润6.55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