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双摆渡站
位于一五圩双摆渡闸前、扁担河出口处。该河口自1958年建闸以后,沿河两岸建排水站18处、装机2718千瓦,当关闸时河水骤增,而内堤标准极低,严重威胁湾里机场、宁芜铁(公)路的安全。若停机排水,又造成两岸11.62万(其中当涂县4.98万亩)农田积涝成灾,每年汛期两岸告警,其症结在于有闸无站。为此,芜湖地区水利局上报省立项建站,设计排水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排水流量20.8秒立方米,排涝进水位8.0米,出水位11.5米;设计灌溉进水位6.02米,出水位8.5米。1979年2月动工,次年8月竣工,装机13台2015千瓦,为皖江南岸第一大站。
1981年6月5日,宣城地区、芜湖市及当涂县的水电局负责人,就站管理问题进行协商,商定委托当涂县水电局代管,并组建站管理机构。
在运行中发现当江水位高于9米时,扁担河水不能自排入江;如开机排水,又要增加排水电费的负担:加之扁担河上游(原芜湖县和芜湖市郊)河堤较高,要求起排水位高,而下游(一五圩)又与之相反,要起排水位低。为此,1984年经芜湖市、马鞍山市和当涂县协议,为提高扁担河自排能力,在机房内设置防洪墙一道,此项工程由国家拨款20万元,1987年11月动工,1988年竣工,起排水位可提高至10.5米。
二、河上港站
位于大公圩西北隅河上港,1962年建成。压力水箱为矩形,装机容量550千瓦,配带PV50水泵10套,设计排水流量6.4秒立方米,灌溉净扬程3.3米,排涝净扬程3.8米,排灌范围为原西河、亭头两公社。
建站初期,利用老沟塘送水,灌排不分,串灌漫排,严重浪费水和电。1965年,受益社队干群经过冬春填塘筑堤,完成干渠长16.1公里、支渠86公里、斗毛渠80公里,做土方107.6万立方米,兴筑渡槽、地下涵、倒虹吸等24座,做到“三渠”上田,自流灌溉,按用水收费。因高效益、低成本,曾连续5年评为省先进集体,1966年派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曾是沿江泵站的先进典型。
该站原排水面积52平方公里,70年代降为23平方公里;灌溉面积由3万亩降为1万亩。为此,国家拨款12.8万元作老站技改,1985年11月动工,计改装20ZLB—100S轴流泵配Y280—55千瓦电动机10台,排水流量增为7.3秒立方米。技改于1987年3月竣工。
三、龙山桥站
按照一五圩水利规划,龙山桥公社坚持民办公助,于1963年在镇西建成此站。排水面积25.2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5.5平方公里。压力水箱为竖井式,装机5台275千瓦,额定流量3.2秒立方米,设计预算15.12万元。灌区渠系配套:兴筑干支渠9条、长29公里,建筑物20多座。
该站按10年1遇7天降雨量314毫米、排水流量3.84秒立方米规模设计,后按3天降雨244毫米3天排完的规模施工,排水规模偏小。1969年大雨集中,开机34昼夜,低田仍淹了很多。1973年冬,县补助50%设备费,在老站边增设卧式机5台275千瓦,合计装机10台550千瓦,排水流量达5.2秒立方米,排涝能力提到7年1遇。如遇干旱年份,可用卧式机翻水,抽青山河水灌田,并供混流泵提灌的水源。
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电力泵站304座、设备保有量732台套、装机44568千瓦。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96.20%。但70年代初河上港等12座国营站灌溉面积仅14.32万亩,80年代只灌田4.51万亩。其中三马场站仅灌3万亩,只有3个站尚灌50%左右。其余各站渠系圮废,只排不灌,只得由小抽水机取代。
当涂县国营排灌站概况表

上一篇:第一节 概况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