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世纪30年代以前,当涂农田排灌从桔槔提水发展为人力和牛拉龙骨水车。建国初全县拥有手摇水车2800多部、脚踏水车14200部、牛拉水车8200多部,合计25200多部。前两种水车扬程高,机动性大,适合岗丘的畈田;后一种为固定型,适合地形平坦的圩区。30年代,只有新博乡唐宅圩村首次使用1台抽水机,农民称为“洋龙”,因出水量小,费用昂贵,使用不久即搁弃。
建国后机电发展迅速,1952年,全县有柴油机9台104马力用于流动提水。至1956年,增加到52台604马力。1957年,芜湖专区水利工程处安排八卦圩小花津建锅驮机站,单机25马力计5台套(出水量400立方米/台小时),采用钢筋混凝土压力水箱,一字形排列,同年3月动工,6月竣工,总造价10.93万元,投资9.73万元。该站为当涂县第一座机械排水站。为提高大公圩除涝能力,在国家支持下,1957年冬筹建青山街、乌溪两锅驮机站,分别装机16台套和14台套,单机75马力,计2250马力。1958年兴建杨湾柴油机站,装机3台计900马力。3站建成后,大公圩实现了机械灌溉自流化。至1958年底,全县拥有内燃机106台计4087马力,其中柴油机51台1517马力,锅驮机55台2570马力。
1959年10月,国家批准兴建新桥乡三马场电力排灌站,装机5台650千瓦,于第二年6月竣工受益。这是当涂县第一座电力排灌站。
60年代初,中共安徽省委作出“建设沿江圩区粮棉高产区”的决策,当涂县名列其中。从1961年起,国家投资746万多元,兴建电力泵站和配套工程。主要有牛头湾、乙字河、芮港桥、连牵、河上港、查湾、大闸、龙山桥、张河口、金家、黄池、李村等17座。在岗丘区建成肖家、寺前、联三、澄心等梯级灌溉站。在大办农电中,还涌现龙山桥、江心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型。至1965年,全县电动机保有量298台16902千瓦。
在建新站和搞好配套的同时,抓“机改电”和老站设备更新。1964~1970年,将杨湾、青山和乌溪3站改电,装机20台2665千瓦。有些电动机是旧的,级数也不合,用三角皮带盘来改速。电力泵站大多建于60年代,机泵老化,效率下降,亟需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县、受益区按3∶3∶4的比例,集资进行泵站技改。至1989年,省补助技改专款67万元,市、县、受益区筹款300万元,已将9个国营站51台5480千瓦机泵改造完毕。同时集体站(国有社营)也改造56座1912千瓦。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