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当涂县除万亩以上圩堤外,尚有千亩以上万亩以下圩堤5处。
一、北河圩
北滨外桥河(古名灌渡口),南傍超山等山丘。原有新城、倪家、超山、塘西诸圩垾。1973年冬修,沿超山开渠撇洪,在蚂蚁腰建闸,封堵小河汊,遂成此圩。圩区总面积4.4平方公里,耕地0.57万亩,属银塘镇前进、中心等行政村。圩堤长6.54公里,堤顶高程12.5米左右,堤顶宽3~4米,坡度为1∶2。
二、四联圩
南临姑溪河,东旁寺山,西北依白纻山。原有石山、松塘、关家、杨山四圩。原堤长16.6公里,堤顶高11米左右,1973年大水后,沿白纻山挖撇洪渠,堵拦马桥河(古名新开港),联成此圩。1974年翻建石山闸,1981年在河口建钢筋混凝土闸,以利启闭。圩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0.5万亩,属藏汉乡松塘、石山等行政村。圩堤长9.5公里,堤顶高约12.5米,堤顶宽6米,坡度1∶2~1∶2.5。
三、太兴圩
位于长江汊江中,北与江心圩、南与一五圩隔水相望。属江心乡太兴、彭兴两行政村。太兴洲成于清道光年间,筑圩于本世纪30年代;彭兴(又名落雁)洲成洲稍晚于太兴,筑圩于40年代。50年代以后,两洲间淤垫甚速,1969年便合二为一。联并后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0.49万亩。堤土含沙量大,1983年7月14日东南埂溃破。经逐年培修,圩堤长18.2公里,堤高12.5米,顶宽2~5米,坡度1∶2~1∶2.5。崩岸处曾抛石护岸。
四、梅塘圩
东南滨青山河,西南傍龙山和钟山。全圩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0.17万亩,圩堤长7公里,堤高12.5米,顶宽4米,坡度1∶2。属龙山桥镇双梅行政村。梅塘为古地名。明万历年间太平府知府李春熙“筑梅塘圩,视事甫数月”,清代有梅塘上、中、下三垾名。建国之初分圩修防。1973年沿山开渠撇洪,河汊建闸,统一修筑和防守。圩堤外河内沟,汛期动辄出险。1983年7月15日圩堤溃破,冬春堵口复堤,矿区运土填塘固基。经逐年培修加固,圩堤抗洪能力得到提高。
五、四小圩
东南傍青山西麓,西北滨青山河。原有东梅塘圩、西梅塘圩、大垾圩和顾家圩。全圩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0.33万亩,属太白乡太白、幸福两行政村。圩堤长5.5公里,堤顶高程12~12.6米,堤顶宽4~6米,坡度1∶2。原圩垾分散,堤身矮小,动辄出险。70年代初,河东公社按照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发动民工沿山开挖撇洪渠,堵塞湾汊,将4个圩联并,缩短堤线8公里。经过逐年培修加固,兴建闸站工程,使圩区抗灾能力得到增强。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