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大牲畜
历史上,县内大牲畜有牛、马、驴3种。民国22年(1933)全县共有大牲畜43580头,其中牛38880头,马1200匹,驴3500条。抗日战争后,大牲畜饲养量急剧下降,到1949年,全县大牲畜仅存13142头,其中牛12826头,马骡驴316头。
建国后对大牲畜的发展实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1954年大水期间采取移牛就草办法,将大牲畜转移山区饲养,加强对病畜治疗等措施,全县大牲畜饲养量迅速增加。到1956年,全县养牛达22961头。以后直到1978年的20余年间,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缺少饲料,耕牛数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大多年份牛的饲养量均保持在2.2万头左右。1979年后,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牛的饲养量开始呈下降趋势。1979年全县养牛20279头,较1975年减少2336头,下降10.3%。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牲畜转归农户饲养。由于牛的役用价值逐渐变小,加之牧草场面积锐减,牲畜饲草短缺,大牲畜数量继续下降。到1985年,全县大牲畜饲养量降至16979头,1989年,全县共有大牲畜16237头,与1979年相比,减少4042头,下降幅度近20%,品种包括黄牛2694头,水牛13543头,驴121条。
二、猪
养猪为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据民国22年(1933)统计,全县共养猪4.9万头。抗日战争后,由于受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生猪饲养量大幅度下降,到1949年底,全县生猪存栏仅2.2万头。土地改革后,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生猪饲养量逐年增加,1953年存栏达6.4万头。1954年遭水灾,牲畜损失惨重,1955年底生猪存栏量仅有2.2万头。实现农业合作化后,生猪生产又得到较大发展,1957年底存栏量增加到9.9万头。人民公社化后,由于农户生猪被平调归集体养猪场,挫伤了群众养猪积极性,导致生猪生产大幅度滑坡。1959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降至3.9万头。随后又遇3年自然灾害,粮食短缺,饲料严重不足,致使1961年底全县生猪饲养量降至历史最底点1.7万头。1961年后,政府采取鼓励农民养猪政策,实行公养私养并举和生猪派购制度,规定农户养猪1口可自食一半,从而调动了农户养猪积极性,到1965年底,全县生猪存栏又回升到8.9万头。1966年底达到11.5万头。1971年,国务院号召大力发展养猪生产,全县掀起集体养猪高潮,1976年全县集体猪场达3776个,养猪较多的猪场在百头以上。是年底,全县养猪达22.2万头。1979年为全县生猪饲养量最高的年份,达35.3万头,平均每个农户养猪3.2头。1981年后生猪饲养转为以农户饲养为主,生猪饲养量有所下降,1984年降至24.6万头。1985年后,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扩大,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出现养猪专业户。1988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又回升到30.4万头。1989年初起,由于受猪饲料价格上涨影响,养猪成本提高,生猪饲养量较上年略有减少,全年生猪饲养量近30万头。
三、羊
民国22年(1933)全县共有羊4872只。大多分布在薛、丹、博地区和青山、银塘、龙山等丘陵地带,圩区少量饲养。因山羊嗜啃树皮,故以拴养和圈养为多。1949年底,全县有羊3015只。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改善,羊的饲养增加。至1957年底,全县养羊达到13740只,1962年底又增加到27597只,1965年底达到32016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把社员养羊当作资本主义倾向批判,致使羊的饲养量连年下降。1969年底全县羊的数量仅存15136只。1971年以后虽有所增加,但始终未超过3万只。1979年以后,农村实行多种经营,社员正当家庭副业受到保护,羊的数量迅速增加到40681只。其中有山羊40579只,绵羊102只。80年代,全县羊的饲养量一直保持在4万只左右,1989年底全县共有羊44064只。
四、兔
历史上,县内很少饲养家兔。1960年粮食紧张,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饲养菜兔,弥补副食品不足。1977年后,国家提高了兔毛收购价格,县内开始饲养长毛兔。1982年从江苏吴江县引进安哥拉兔4000只,由黄池、太白、新桥、石桥等公社饲养。1985年春,薛津乡薛津行政村2户农民从上海市南汇县买回14只西德长毛兔,当年发展到639只。是年全县共养兔1871只,产兔毛550公斤。1986年起,市场羊毛跌价,养兔降温。
五、家禽
县内家禽生产主要有鸡、鸭、鹅3种,饲养量以鸡居首位。据民国22年(1933)统计,全县共饲养家禽20万只,其中鸡14.4万只,鸭4.7万只,鹅0.9万只,年产蛋980万枚。一般以家庭零星饲养为主,沿湖地带也有专业养殖户成群放养鸭、鹅的。建国后政府重视家禽生产,1957年开始对家禽进行防疫注射,减少了疫病流行,家禽饲养量增加迅速,1958年,全县存栏量达到110万只。此后,由于连续3年自然灾害,饲料紧缺,全县家禽饲养量大幅度下降,到1963年底存栏量仅剩45万只。1964年后饲养量虽有所增加,但每年存栏量均维持在50~90万只之间。1983年后,增加了对禽蛋的需求量,促使禽蛋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养禽专业户。1984年,全县饲养蛋鸡百只以上的专业户达到265户,其中千只以上的28户,总饲养量达到14.8万只。养禽专业户的出现,带动了全县养禽业的发展,使家禽商品率不断提高,产量大幅度增加。1986年起,全县每年饲养家禽均超过400万只。1989年,全县家禽出栏249.2万只,存栏166.1万只,禽蛋产量237.2万公斤,农户平均饲养家禽达到31.5只。
建国后几个年份当涂县主要畜禽生产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