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粮食作物
建国前,农业生产条件差,作物产量普遍较低。丰收年景水稻亩产在3石5斗左右(1石合60公斤、1斗为6公斤),小麦1~2石上下,大豆4~5斗之间。民国22年(1933),全县水稻总产量为342万石,小麦12.7万石,大麦7.4万石,大豆9.7万石。
建国后,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粮食生产总的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1949年,因遭受水灾,全县粮食总产量只有4927万公斤,平均亩产为48公斤。1950~1957年,粮食产量一般在1.35~1.5亿公斤左右。其中出现过3次较高的产量,即1953年1.56亿公斤,1955年1.73亿公斤,1957年1.51亿公斤。1958~1962年,由于受“共产风”及三年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产量连年下降,最低的1962年只有0.84亿公斤。1963年开始,粮食产量逐年稳步提高。1966年,因扩种双季稻,提高了复种指数,粮食总产量达到2.34亿公斤。197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8亿公斤。1989年,全县粮食总产3.66亿公斤,平均亩产为321公斤,农业人口人均生产粮食665公斤。
水稻水稻有早、中、单晚、双晚。1950年全县早稻5.4万亩,亩产143.5公斤。1956年曾一度扩大到35.6万亩,因盲目扩种产量下降,1957年后面积时大时小。直到1966年推广双季稻后面积才逐年扩大,播种面积最大的1977年达到48万亩,亩产250公斤。1980年后早稻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1989年降至24.9万亩,亩产354公斤。中稻建国初期播种面积较大,农民习惯以种植一季中稻为主。1950年播种面积53万亩,亩产155公斤。其后除1959和1960两年面积较小外,其余年份均在30~50万亩之间。1966年扩大双季稻面积,中稻种植随之减少,最少的1972年只有0.63万亩,亩产284公斤。1980年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稻面积回升。1989年1季中稻面积达到23.9万亩,亩产354公斤。单季晚稻1950~1957年面积在5~8万亩之间,亩产最高的年份为174公斤。1958年以后扩大到10万亩以上。1966年,单、双晚面积增加到38.8万亩,亩产分别为327公斤和205公斤。1977年为晚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年份,达到60万亩,单晚亩产329公斤,双晚236公斤。1980年以后,晚稻面积逐渐减少。1989年全县单、双晚播种面积为37.5万亩,亩产分别为456公斤和294公斤。
小麦民国前期,县境的丘陵地区一般不种小麦。间或有少量种植的,一般也在春季发棵后犁作肥料。民国20年(1931)后才逐渐扩大种植,但亩产最高不过1石许。1950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10.4万亩,亩产45公斤。以后直到80年代初,全县播种面积均在10~20万亩之间。1983年,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到25.2万亩,亩产163公斤。1989年全县播种22.2万亩,亩产162公斤。
大豆民国年间,大豆为县内秋季大宗作物,亩产量在25公斤左右。民国37年(1948),全县大豆播种面积为12.5万亩,80%分布在大公圩和江心洲。1950年,播种大豆12.1万亩,亩产64公斤。1953年以后,因水田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下降,1969~1977年播种面积均未超过2万亩。80年代后,全县大豆面积始终保持在1.5万亩左右。1989年,全县大豆播种面积1.7万亩,亩产99公斤。
山芋建国前每年种植1~2万亩。1950年全县种植面积0.5万亩,亩产164公斤(以五折一计算产量,下同)。1960~1962年粮食困难时期,群众多扩种山芋弥补口粮不足。1961年山芋面积达到近7万亩,亩产136公斤。1966年以后每年均不超过2万亩,亩产在200~500公斤之间。1989年全县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487公斤。
玉米建国前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1950年全县播种面积0.98万亩,亩产95公斤。50年代播种面积最大的是1954年2.5万亩,1956年以后均不超过1万亩,主要在江心洲地种植。1960年种植0.81万亩,亩产58.5公斤,1978年减少到0.36万亩,亩产50.5公斤,1989年为0.2万亩,亩产124公斤。有些圩区、丘陵岗地群众习惯利用菜园、畈埂、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不等老熟即采作零食。
二、经济作物
油料油料以油菜籽、花生、芝麻为大宗。油菜籽建国前产量不大,农民一般是自种自食,少量出售。民国22年(1933)全县产菜籽16.9万石。抗日战争时期油菜种植面积每年约7~8万亩。1950年全县种植4.4万亩,亩产31公斤,总产量137万公斤。1951年起,年种植面积在10~20万亩之间,亩产量也有所增加,50年代在15~45公斤左右,60年代为20~50公斤,70年代后一般为50~80公斤。1982年起,随着早稻面积的缩小,菜籽播种面积扩大到20万亩以上,亩产增加到60~100公斤。花生产量,民国22年为6960石。建国后多数年份播种2~3千亩,最多的1957年1.1万亩,亩产95公斤,总产107万公斤,最少的1970年仅0.18万亩,亩产97公斤,总产17.5万公斤。1989年全县栽种0.33万亩,亩产96公斤,总产量31.5万公斤。芝麻,民国22年产量1.15万石。建国后面积与花生大体相等,年播种面积2~3千亩。最多的1952年2.5万亩,亩产35公斤,总产88万公斤;最少的1969年仅0.07万亩,亩产32.5公斤,总产量2.3万公斤。1989年全县播种面积0.14万亩,亩产77公斤,总产量11万公斤。
棉花建国前,全县棉花种植面积常年在0.4万亩左右,亩产籽棉约15公斤,农民作家庭纺织土布之用。建国后,种植面积扩大,品种更新。1952年后,棉花产区集中在江心乡,面积常年保持在1万亩左右,最多的1966年达2.6万亩,亩产皮棉49公斤。1967年大公圩石桥公社开始种棉,当年全县棉田面积扩大到3万亩,亩产皮棉45公斤,总产量136.4万公斤。1970年大公圩新棉区扩大到11个公社,全县棉田面积猛增到7.9万亩,亩产皮棉33.5公斤,总产量达到269.5万公斤。1977年以后,全县棉花播种面积每年均保持在10万亩左右。1983年全县种棉11.2万亩,亩产37公斤,总产量416.5万公斤。当年,因种棉成本逐渐增大,农民无利可图,致使棉田面积逐年下降。1985年全县种棉8.7万亩,1989年降至7.9万亩,亩产皮棉39公斤,总产310万公斤。
麻类建国前,农民习惯利用空隙地种植大麻、苎麻、黄红麻等自用,每年种植面积100亩左右。民国22年,全县产麻约1300公斤。1950年全县种植面积122亩,亩产53公斤。建国初全县种麻最多的年份为1952年529亩,总产量7.4万公斤,最少的1968年只有12亩,总产量1350公斤,其余年份多少不等。1985年因纺织工业发展,麻类需求量增大,县农林局从湖南省引进芦竹青麻种150公斤,全县种植1500亩,亩产60公斤,总产9万公斤。1987年全县种麻面积2.3万亩,亩产178公斤,总产量达到178万公斤。1989年,麻类因受市场影响,销售不畅,面积又减少到2222亩,亩产94公斤,总产量20.8万公斤。其中苎麻2168亩,亩产92公斤,总产19.9万公斤。
茶桑瓜果茶叶,民国22年(1933)产量50担,建国初期,县境已无种植。60年代中期,一批社队林场开始种茶。1971年种植212亩,产量4担。1974年种有1477亩,产量40担。产品多为烘青、炒青、雨花条等,少量仿制泾县尖茶、火青。1977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1881亩,总产量146担。80年代起茶叶种植面积日趋减少,1989年全县茶地减至955亩。蚕桑业,清末至民国初年一度颇为兴旺,鼎盛时期缫丝厂多达28家,20年代常年产蚕茧4000~5000担。30年代后逐渐衰落,到1949年,蚕茧产量仅有6担。建国后政府曾力兴蚕业,60年代年产茧量一度达500~800担,最高的1970年达到1470担。1970年后,蚕业再度衰落,1971年蚕茧产量只有69担。1978年,全县桑园面积626亩,产茧100担。1988年县政府采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政策,复兴蚕业,1989年全县有213亩桑园,其中新辟桑园131亩,蚕茧产量180担。瓜有西瓜、香瓜。80年代前西瓜各地少量种植,全县瓜田每年约1~2千亩。1985年开始扩种西瓜,1989年全县瓜田面积达10040亩,亩产3~3.5千公斤。西瓜品种80%引种新澄、金种冠龙、丰乐1号、湘蜜1号和苏蜜1号等。香瓜少量,多为自食,见市不多。果品有桃、李、梨、柿、枣等。民国22年全县水果产量2100担。建国后,全县水果产量正常年份一般为7~8千担,1970年产量降至4651担。1985年,由于大量引种水果新品种,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734亩,有梨园859亩,桃园2345亩;水果产量达到1335吨,其中梨442吨,枣44吨,桃649吨,柿200吨。
三、蔬菜
当涂传统蔬菜有白菜、萝卜、茄子、辣椒、韭菜、菠菜、芹菜、苋菜、芥菜、葱、大蒜、豇豆、扁豆、刀豆、菜瓜、黄瓜、冬瓜、南瓜、丝瓜、瓠子、茼蒿、芫荽、莴苣等。建国后引进蔬菜品种有马铃薯、蕃茄、黄牙白、包菜、菜豆、花菜、球茎甘兰。8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平菇、香菇、草菇、木耳等。
历史上农民种菜多自食,少量出售。民国22年(1933),全县蔬菜产量12.5万担。建国后,全县每年栽种面积在1万亩上下。1958年后,划城关人民公社五一大队为专业蔬菜队,辟有菜地700余亩,生产蔬菜专供县城人民消费。1983年,丹阳、黄池、博望、乌溪、龙山桥、银塘、马桥等7个集镇又划地建立专业蔬菜生产基地。是年,全县有专业菜地1017亩,全县共栽植蔬菜14722亩,产量约100万公斤。1989年起,城关五一蔬菜队始用拱架塑料薄膜覆盖和竹架大棚栽培技术,辣椒、蕃茄等蔬菜提前上市,产量提高50%以上。1989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2611亩,产量比1983年翻了一番。
1949~1989年当涂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