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马鞍山中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普通中学从民国34年(1945)的1所增至1987年的34所,其中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成绩显著,在全市中学教育中起到骨干作用的中学有:市第一、第二、第六、第十七中学、马钢公司红星中学等。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前身是采石中学,创建于民国34年。是年,采石镇绅鲁亚鹤等在采石翠螺补习学校基础上办起安徽省当涂县私立采石中学。设初一至高一4个年级,有学生180人,以彭公祠、李公祠、杨公祠为校舍。民国35年改名安徽省当涂县私立刚直中学,学校发展到7个班300余名学生。民国37年底,学校迁往南京逸仙桥附近。1949年4月迁回原址,10月,改名为皖南区当涂县私立刚直中学。1951年元月,又改名为皖南区当涂县私立大江中学。暑期高中班并入当涂县中后,又改名为皖南区当涂县私立大江初级中学。1953年11月,学校收归公办,改名安徽省当涂县第二初级中学。马鞍山建市后,改称马鞍山市第二初级中学。1957年7月改为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一中学,同时恢复高中部。1982年,学校从采石公园旧址迁到镇外古塘寺旁新建。新校舍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79.6平方米,有5层教学办公楼、4层教学实验楼各1座,教室24间,教师宿舍楼两幢。该校历经40个春秋,是马鞍山地区历史最久的一所中学。早期学校办得较好,后期每况愈下。至建国前夕,仅有教职工17人,学生3个班124人。建国后,特别是建市以来,学校发展很快。到1985年,全校有18个班,825名学生,84名教职工,成为全市规模较大的全日制中学之一。
附表22—31949~1987年马鞍山市中学教育基本情况统计表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位于花山区车站路18号,创建于1957年7月。1963~1966年及1978年以后,一直是省重点中学。1985年,学校有30个班级,1588名学生,教职工164人。校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校设备先进,师资队伍较强,学习条件良好,建有教学楼2座、办公楼1座、电教实验楼1座、职工宿舍楼2座,另有图书馆、医务室、校办工厂、校办农场等设施。设有电影放映室、录音室、闭路电视映播室等7个专用教室。校办工厂收入,多用于学校基本建设,改善教学设施,增加教工福利。1983年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在办学中,学校十分重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五爱”教育,师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学校连年荣获先进集体称号,1983年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语文教师汪隆辉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学生以学为主”,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各科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特别是物理组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得到教育部肯定,被拍成电化教学电视加以推广。1983年,学校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该校学生在参加市、省、全国各科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在1984年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联合数学竞赛中,获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同年又在全省中学生外语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1985年,在全国联合数学竞赛中有90名学生获奖。自恢复高考制度至1985年,市二中为高等学校输送了772名新生。1984年,该校高考录取率达83%。1985年达84%,有15名高中毕业生免试升入大学。由于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学,加强学校管理,成绩显著,被省教育厅誉为全省6所办得较好的学校之一。
[马鞍山市第六中学]
位于雨山一村与二村之间,占地3.1万平方米左右,创建于1964年。初期有4个班级,学生207人,教职工19人。1977年,发展到44个班级,学生2695人。1979年以后,经过整顿,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正轨,教育质量逐年提高。1985年,有教职工136人,30个班级,学生1372人。建校20年来,由于广大师生努力,教学成绩显著。据1984年下半年统计,共培养初中毕业生7337人、高中毕业生4985人,被高等院校录取328人。1978年被定为市重点中学。自1975年至1985年,该校先后20余次荣获省、市级教育部门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马鞍山市第十七中学]
位于市郊霍里镇,原名霍里中学,创办于1968年,由霍里小学戴帽初中班和霍里公社农中合并而成。初期仅1个班,学生不足50人,教员8人,校舍9间。至1977年,学校初具规模,有高、初中12个班,617名学生,教职工40人;教学设备齐全,成为郊区同类学校中佼佼者。1978年,学校被列为市属两所重点中学之一,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学生来源由原来1个公社扩大到郊区大部分地区。是年,新建3层教学楼1座。1982年,又建成3层教师宿舍楼1座。在办学过程中,除国家拨款外,学校还通过勤工俭学自谋财源,先后办起农场、塑料热合厂、纸盒厂、面包厂等,所获利润用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再生产和提高教职工福利。至1984年,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物理、生物实验仪器设备、电化教学设备等均已具备一定基础,总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有高、初中15个教学班,896名学生,教职159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是郊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从建校至1985年,共培养初中毕业生1918人,高中毕业生606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该校先后有98人考取中等专业学校,8人考取大学。学校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各种先进称号。
[马钢公司红星中学]
位于雨山十村,1975年创办,有教职工56人,高、初中31个班级,学生1252人,校舍面积2500平方米,为马钢一钢厂主管。1980年,改属马钢教育处领导。1981年8月,马钢大治中学并入红星中学。至1985年,班级增至49个,学生2324人,教职工191人,校舍使用面积7780平方米,运动场地5184平方米,成为马鞍山市规模较大、人数最多的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据1984年底统计,共培养初中毕业生4122人,高中毕业生2230人。1978年以后,高、初中毕业生考入中等专业学校100人,初中毕业生考入普通高中1872人,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专科学校26人,考入大学本科学校50人。
附表22—41985年马鞍山市普通中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上一篇:第一节 概述
下一篇:第三节 教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