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50年代初期,金家庄、七家庄开始建筑土墙草顶简易住房和砖墙瓦顶平房。马鞍山建市后,钢铁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猛增,当时靠建造简易住房解决职工困难,住宅区多集中在金家庄一带。60年代初,市区房屋建设开始伸向花山、雨山地区,住房结构一般为2~3层楼房。“文革”前,雨山区建成以马钢公司职工为主的居住区,花山区形成新的市中心。70年代,市区住宅建设主要以雨山湖为中心向外展开。进入80年代,住宅建设重点移向湖东路中段以南地带,先后新辟湖东一村、二村、三村、大北庄、桃花村、佳山新村等居民住宅小区。
[金家庄住宅区]
建国前,金家庄一带的居民,住的大部分都是破旧草房。日本侵华期间,在杨家山建有85幢平房。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居住条件很差。建国后,马鞍山地区的建设首先从金家庄开始。1953年9月铁厂改建投产后,金家庄房屋的建设速度加快。初期建的住房,大部分是简易平房,从1957年起开始建设2~3层楼房。1958年、1959年毛泽东主席两次来马鞍山视察后,金家庄地区住宅建设有更大发展。在改造旧房扩建新房的同时,居民区开始组群成片,连片成坊成街,杨桥村、幸福村、金字塘村等相继建成。建市后,金家庄一度成为马鞍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的中心,住宅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据1984年底统计,金家庄区先后建成新工房、工人新村、新港、恒兴、彭山等33个住宅新村,用地6400亩,职工住宅建筑面积达65万平方米,住户1.8万户。金家庄成为马鞍山市第一个居民集中的住宅区,也是马鞍山最早的繁华街区。
[花山住宅区]
花山区为今市中心,环雨山湖半周。地形东北偏高,西南低洼。建国前,岗峦起伏,荒山、坟地、水塘、农田间布。原有中沙村、竹园村、低沙村、濮树集、苏庄、杨墓、小北庄、八亩塘等8个自然村,400多户,约1200多居民。
1956年4月,花山开始辟山建设,庙子山、周家山住宅工程破土动工。1957年5月,建成和平楼住宅区,共有36幢住宅楼,为马鞍山铁厂职工住宅。1958年,又在火车站西南、花山口、朱家岗一带建起100多幢土木结构草房和砖瓦结构平房,作为职工住宅。从1960年开始,市区中心由金家庄逐渐移至花山地区。花山距一铁厂、二铁厂、二钢厂较远,空气不受污染,环境适宜。马钢、市属单位、十七冶开始在此投资,进行大规模房屋建设。几年内,境内山岗逐渐推平,田塘洼地迅速填平,机关、学校、商业、居民住宅群等高大建筑物一座座拔地而起。
1956~1984年底,花山地区共征用5000多亩土地作为建房用地,建有2~6层楼房576幢,平房473幢,全区住房建筑面积78.93万平方米,住户2.03万户,住户人口7.01万人。座落在花山区域内县级以上单位有61个,市办商业69家,花山地区已成为马鞍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雨山住宅区]
雨山地区位于市区南端、宁芜铁路东侧,主要为马钢三钢厂、轮箍厂、焦化厂、机修厂和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职工的生活区。1958年始建,1959年基本完成。截止1984年底,生活居住用地188.5公顷,住宅建筑总面积74.5万平方米,全区居住人口8.3万人,1.86万户。居住区选择在工厂区东面的高坡地段,处于工厂的上风侧。该区东北部滨临雨山湖,西沿宁芜铁路,以400米宽、1500米长的防护林带与厂区相连,距污染较重的焦化厂、烧结厂约1.1公里,环境适宜。
1963~1966年间,为配合轮箍厂建设和马钢各厂的发展,按照城市规划,马钢在雨山区建成大片职工住宅群,大部分为2~3层楼房,先后建成的有雨山一村至六村共6个居民住宅区,以后又相继建成七村、八村、九村、十村。1979年,马钢公司成立民建指挥部,在雨山区开发新的职工住宅区。5年时间,新建大治村、新建村、安民村、老庄村、立新村、勤奋村,计198幢4~6层楼房和34幢平房,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有5069户职工搬进新居,此外,还新建单身宿舍1.5万平方米,其中于1984年建成的立新村规模最大,有29幢5~6层住宅楼,形成一片楼群林立在雨山区西端。这片楼房结构牢固,设施配套齐全,总建筑面积有6.5万平方米,居住1223户。
[湖东新村住宅区]
湖东新村是1979年以后,按照远景规划建成的新的职工住宅区,包括湖东一村、二村、三村、大北庄、佳山新村、中岗村、桃花村等,从雨山湖东畔到佳山脚下,湖东路南端到市建筑设计院,纵横五六华里。该区辟建前,佳山脚下的大北庄一带,原有50多户人家,村里泥土小道,村外荒山坟地。1981年,开始征收大北庄50多户土地,共征水田170亩,塘洼荒地500余亩。市住宅开发公司在这里先后统建住宅楼93幢,面积13万平方米。经过10年建设,今湖东路两侧楼群、新村鳞次栉比,颇为壮观。兴建最早的湖东一村现有楼房37幢,其中有五层楼房25幢,住户711户;湖东二村有住宅楼36幢,住户788户。此外湖东三村正在加紧建设,大北庄、中岗村、桃花村已建住宅楼102幢,楼高5~6层,楼房排列整齐,生活设施完善。新建佳山新村地接山陲,背靠青山,绿荫映衬,分外静谧。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