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雨山河起源于雨山、佳山、平山头山丘,由东向西横贯市区,流经雨山、花山、金家庄3区,到长江边抽排入江,全长5.5公里,是市区排水的主河道。50年代,雨山河为自然河貌,河道弯曲、浅狭,河床宽窄不一,河内障碍物甚多,流水极为不畅,遇暴雨侵袭,内涝成灾。60年代初,开始雨山河流域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通过拓宽整治河道、兴建泵站,解决了市区50年一遇的排涝问题。“文革”开始后,雨山河治理受到严重影响,1963年的排涝工程规划未能很好实施,马钢公司在扩建、改造厂区道路、铁路时,有5座跨河桥梁的孔径比原设计缩小,桥底标高也高于原设计,跨越雨山河的各种管道多达22条,沿河的马钢一烧结厂、二烧结厂、小型轧钢厂、三轧钢厂、二铁厂以及马鞍山电厂等,常年都有大量的工业废渣和粉尘随着工业废水排入河中,淤积河底,阻碍河道水流畅通,内涝日趋严重。1977~1980年的4年间,市区发生3次内涝。其中1980年7月间的内涝,市区受涝面积3.5平方公里,市内公共汽车大部分停开,煤气柜因积水低压送气,影响市区1.8万户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气。这次内涝给马钢和地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受淹农田1.9万亩。
[河道治理]
1963年汛期前,马鞍山市人委针对马钢烧结厂至江边电厂河段严重淤塞的情况,召开了疏通雨山河会议,号召全市各有关单位抓紧疏通被淤塞的河段,各单位在汛期前都对分工的河段进行了疏通。年内成立了马鞍山市防洪排涝办公室,确定雨山河疏浚工程由城建局市政工程队承担施工。城建局委托华东市政工程设计院对雨山河流域进行勘测设计,制定了排涝工程规划,投资200多万元,拓宽整治河道,兴建排水泵站。相应进行金字塘、孟塘、雨山3个小区排水设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文革”开始后,雨山河排涝工程建设规划被废弃,原有防洪排涝设施长期失修失养,破坏严重,造成1977年、1979年、1980年严重内涝。雨山河河道严重淤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79年,市革命委员会颁发了《市政工程设施管理办法》,划定沿雨山河中心线两侧各18米之内的土地都属河道管辖治理区域,禁止沿河各厂、居民向河内倾倒废渣、垃圾。1980年8月,市政府决定成立治理雨山河办公室,委托上海市政设计院编制雨山湖地区排涝工程方案,确定雨山河行洪能力由1963年设计的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河底设计宽度13米,河口宽22~24米,河道治理的主要工程是拓宽疏浚、改建各种跨河桥梁和跨河管道。按照设计要求,市自来水公司一水厂的一级泵站至一烧结厂的高架桥、二烧结厂桥至市钢桥、市钢桥到机械化站河段的疏浚工程相继完成,共挖土方9.5万立方米,改造跨河管道两条,建拱管两根,修筑沿河水泥混凝土路1734米,土便道1500米。部分河岸已经植树绿化,并安装了路灯。
[治理效益]
雨山河经过多年治理,基本上保证了河道行洪,达到了5年一遇的排涝要求。1982年7月,全月降雨量396.7毫米,为该年月平均降雨量的226%;中旬降雨量297.3毫米,为该年旬平均降雨量的508.2%。在全市湖塘蓄洪量近饱和的情况下,7月20日、21日两天又降雨123.4毫米,雨山湖水位高达6.98米。经雨山河两天排泄,雨山湖水位下降到6.6米,净降了38厘米。1984年6月13日降暴雨127毫米,雨山湖水位只有6.79米。1985年,雨山湖的最低水位已由1980年的6.20米降至5.95米,降低25厘米。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