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良种繁殖农场
该场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县农业实验场,在县城东郊跑马场和西山庙两处设作业区,有土地17亩。县境解放后改名旌德县农场。1951年11月迁今旌桥乡凫秀村,水田增至81亩,以引进繁殖水稻良种为主。有工人7名、技术员2名、会计1名。1952年下半年迁至三溪,规模扩大,有水田320亩。1953年三溪(四区)区政府在霍家村办区农场,1954年并入县农场,改为县农场下属霍家作业区。1962年县农场改为县良种繁殖农场。1968年霍家作业区改为县“五·七”干校,脱离农场。1970年干校撤销,次年该作业区仍交回县农场。1976年霍家作业区又从县农场划出。分设县农科所和县种畜场,延续至今。1985年实行家庭承包制后,耕地及生产资料均由农场职工承包经营。
二、县种畜繁殖场
1965年9月,从原县良种场霍家作业区划出138.6亩耕地,与原县农场养猪场合并建立旌德县种畜繁殖场,是繁殖畜禽良种和皖南花猪保种基地。固定资产投资30多万元。1984年饲养种猪最多达50余头,产仔猪2000多头。现有职工30人,其中技术员3人,行政干部2人。
三、县种子公司
1962年前,农作物种子的收购、供应由粮食部门兼营。1962年农业局下设种子站,引进良种,试种推广。1979年建立县种子公司,下设良种繁育站和经营服务门市部,以经营农作物种子为主。近年来,良种繁育工作主要委托农科所和农场进行。
四、县农业技术推广所
1954年建立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负责农业、蚕桑、茶叶、畜牧兽医等方面良种引进、繁育、动植物保护以及土壤、肥料等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1955年撤销,工作由县农业局下设的农业股、畜牧兽医站、特产站负责。1977年成立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除上述任务外,还配合县农牧渔业局各专业站、片(区)农技站,进行农技推广工作。1982年曾获农牧渔业部授予的农业技术推广奖和安徽省农牧渔业厅的农技推广三等奖。现有试验示范土地70亩和一般仪器设备,有技术员9人,职工10余人。
五、县畜牧兽医站
成立于1952年,当时有技术员2人。60年代增至6人。基层农技站各配有1~2名畜牧兽医。其主要职责是:引进推广良种,提高饲养技术,管理民间兽医,防治畜禽疫病。1963年增加家畜检疫业务。1984年县兽医站增挂家畜检疫站牌子。1985年后,组织民间兽医建立区(片)中心畜牧兽医站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由区(片)农技站专业技干兼任中心站站长。1987年全县共有专职兽医20多名,其中高级兽医师1人,畜牧师和兽医师8人;不脱产兽医防疫员38人。
上一篇:第六节 养殖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