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名山
小九华在荆州乡东北部。山水幽奇,传“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苦修,故名”(《中国名胜词典·安徽册》)。小九华山势突兀,涧壑深邃,似游龙数条逶迤奔聚。中一山丘,河水至此曲折潆回,形如半岛,上有地藏殿。对岸山列如屏,前为银屏寺。附近奇峰两座:一在丘东北,危岩倾斜三叠,似重楼复阁,上流飞瀑,下通行人;一在丘西北,石峰傍河湾突起,顶尖侧锐,中丰而曲,下圆而长,有草丛生腰际如垂缨。弯环似刀,俗称“关王刀”。刀锋高39米。锋面古书“万古不磨”4大字,年久湮没。民国27年(1938)农历闰七月,乡人胡鍾吾出资,书写“七七纪念”于上。1965年10月,庄子村民张必进等3人又在峰面上书“中国共产党万岁”巨幅标语。沿河石岩交错,横截如坝,多天然岩洞、深潭,俗称“九井十八坝”,数铁釜潭为著。小九华有十景:铁釜深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横岩瀑布、狮嘴啸天、双溪烟雨、五龙夺珠、高峰暮霭、九井甘泉、梅岗早雪。历代题咏甚多。“文革”中,殿、寺、佛像尽毁。今胜山秀水依旧,仍是旅游、避暑佳境。
江南第一关又名瑶瑶岩。在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过江南第一桥,自西拾级登关,山势嶒峻,怪石嵯峨,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漏米砻最奇。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河水蜿蜒其间。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顶端一孔云天,即为关口。自岩脚至此,凡1400余级。初登者心悸目眩,扪壁缓行,不敢俯视。涧中一川乱石,如兽如瓜,重重堆叠。涧水潆回跌宕,轻吟怒啸,时而涓细飘逸,时而湍急成潭。关门由4根大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同治二年里人建造邵道棠题”,楷字。门当关而立,山风猎猎,恍若凌空驾虚。入关后,石径稍夷,仍盘旋陡壁间。关东施茶亭旁岩壁上,刻记古道小史:宋宝祐间(1253~1257),大石门胡旦随山势凿石为磴,凡五里余,以便行旅。元大德间(1297~1307),北乡(今北村)程氏视下深险,复伐石为栏,障于旁,往来愈安。明成化间(1465~1487),汪以茂等重修。以后历代均有修补。建国后,附近村民立约组织维修至今。关内有“二程”庙,胡家村胡桂森建。传民国21年(1932)春,北村程灶起、程瑞湖去浙经商,避雨悬岩下,岩崩俱毙,遂筑庙志哀示诫。后由邵在炳出资造石亭于旁。江南第一关得名的由来:相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一说为明代胡宗宪所取。
大鄣山属天目山脉,绵亘今大鄣和逍遥乡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统称大鄣山,面积近80平方公里。《山海经》、《祥符经》皆云:三天子鄣山,又名三天子都、三王山、玉山。大鄣山水“白天池下分三支,结金陵、姑苏、临安三都会,到海而尽。鄣山所以名三天子都也”。(清代,徽州教谕周赞《六声堂记》)。传说远古,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来山中采药炼丹。春秋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因山命名。“鄣山叠翠”为古华阳一景。山中有天子墓、丞相坟等古迹。周赟诗曰:“有三天于此山都,古迹空寻山海图。一气苍茫东北走,临安、建业与姑苏。”主峰清凉峰(古名鄣峰)在逍遥乡东南角,海拔1787.4米,是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境最高点,山势磅礴,沟壑深幽。从江南第一关进山地势较平缓。自然生态完整,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31种属国家保护植物;动物丰富,黑麂、梅花鹿、金钱豹、云豹、白颈长尾雉等13种为国家保护动物。人称华东地区又一生物“大观园”。奇松、怪石、云海、天池为清凉峰四绝。有黎明尖、社母娘娘尖,戏台顶、笆篱岩、百丈岩、鲫鱼岭、野猪()、庖刀背、头髻石、合掌石、骆驼石、狮子石、观音石、仙人踏船、金龟望天门、和尚背尼姑、十八龙潭、迎客松、奇龙松等胜景。峰顶多“小平原”,大至五六亩,小则亩余,箭竹丛生,流泉飞瀑,潭水不涸,中有娃娃鱼、柳叶鱼。晴日远眺,千峰竞秀,雨后初晴,常现“佛光”。山名的由来:1953年夏,徽州驻军护苏联专家登临主峰勘察,以气候特点命名。后,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考查。1985年,省、地、县科技人员20余人,联合组成“绩溪县清凉峰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5月17日至6月7日对清凉峰北坡及顶峰4.5万亩山场进行全面考察。1986年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
百丈岩大鄣山西南口,悬崖陡壁,中夹羊肠小道(1964年修成的板车道)。两峰隔溪,水鸣如雷。南岸巨岩拔地而起,光滑陡峭,突兀峥嵘,如覆钟,名百丈岩。右侧又有一峰,高及百丈岩三分之二。两峰顶端均有巨石垒其上,如双蟾望月,妙趣天成。岩面相传长灵芝,今石耳甚多。偶有群猴攀游岩边林间。岩下潭水清澈,游鱼可数,相连一潭,水色墨蓝,深不可测。两潭状似葫芦,称葫芦潭。潭口有合抱圆石如塞,水从空隙迸泻,喷玉溅珠。登顶四眺,重峦叠嶂,树舍田畴,松杉茶竹,历历在目。晴日可遥望黄山诸峰参差天际。
七姑山在北村乡水村南,与歙县分界处,海拔994米。山列7峰,峭拔可爱。中峰崇耸如阖门状,常有云霭萦绕。传说昔有七仙姑栖此,上有石棋坪。又传东向山腰古有佛寺,僧侣恃强,为非作歹。民间嫁女,寺僧强宿3夜,新娘死难甚多。恶僧后被官兵杀戮,葬身一天然深窟。今东麓有新娘坟,中部犹存寺庙故址。山上有洞天跌水、水竹坪、奈何桥、鸡头颈、上马石、老虎嘴、观音庙等景。
龙须山在瀛洲乡东部,东连七姑山,有双峰,主峰龙峰,海拔1048.6米。顶有龙池,四时不涸。次峰白沙山,有龙台岩、石门、石梯、飞瀑诸景。西麓古有龙峰禅院、古樵庵,已圮。龙峰禅院传为明代胡宗宪幼年读书处。山间多黄柏、龙须草。隔登源河大坑口村,是明两尚书胡富、胡宗宪故乡。
山云岭在胡家乡东部,与荆州乡接壤,巉岩绝巘,石角嶙峋,山顶两峰夹峙,一线洞天,中通窄径,下临幽谷,奇松怪石、滴翠凝青。旧志称“此为绝胜”。有飞来石,又有石线悬于幽岩古树,长者三四尺,质如钟乳,斑驳陆离,色彩纷呈。清·方竹《入山云一线天》七律:“矗矗莲峰架石机,杼天坱轧线如飞。月梭出入镶痕窄,风剪直斜练影微。缝际霞铺拖彩缕,索间斗错缀明玑。雯谁神臂能抽此,引取长针缉帝衣。”
饭甑尖在胡家乡山云岭西南,海拔1349.6米。峰端突一巨石,高15米,状如饭甑。北麓涧底,岩石滩涂长达里许;西麓巨石棋布,绵延至石歇村。满山虬松异卉。山峰靠山云洞口近巅处有石缝阔约80厘米,可攀跻登临。“甑”底东、西、北三面壁立,唯西南侧有岩架接“甑”顶,岩高3米,陡70度,由数块巨石垒成,中有壁缝崆峒。缝阔30厘米,仄身辗转穿插,方可登“甑”。顶平,椭圆形,面积约50平方米。上有小“天池”3口,积水不枯。甑顶中央有裂缝,阔约1米,俯视幽暗,投石訇然。闻有人试将麦壳倾缝中,却从10里外胡村桥潭水复岩下浮出。坦旁矗一高约10米长石,人称“饭匙”。晴日登顶,隐约可见岩寺塔。
笔架尖在胡家乡山云岭东南,与山云岭、饭甑尖三峰鼎立。海拔1385米。顶出五锷,形如笔架,悬岩削壁,望不可攀。西北有群峰排列,若菡萏初绽,纷呈云海,蔚为奇观。
石镜山在华阳镇东部。又称石照山,海拔463米。山中有峭石壁立,方广2丈,平滑晶莹,光可鉴物,人称“石镜”。“石镜清辉”为古华阳一景。镜旁有岩石,形似“仙女梳妆”座。又有石照亭、普照寺。亭早圮,寺已改建民居。近有白泉,从石罅泻出,四时不竭,传可疗暑,实为矿泉。山中丹崖翠壁,林木葱茏,风景幽丽。唐宋以来,时有名士登临游览,留下诗文传世。宋元丰八年(1085),苏辙任绩溪令,到县方视事3日,便游石照,作诗两首。有关石镜的神话故事颇多。相传此为“女娲补罢情天漏,堕向人间作镜台”之遗石;又有石镜照人三生之说,不仅显示外形美丑,还能透视心灵善恶。
岩山尖又名玉台山,在板桥头乡东北部。海拔825米。形如马鞍,亦称鞍山。上有石壁,方可20丈,不生草木,卵石错落,色亮如珠,称珍珠帘。巅多怪石,夏时,忽变白色,移时复旧。岩下清末建有佛寺,僧圣永募造。寺供大佛3尊,旁列十八罗汉、二十诸天,迎门为灵官、韦驮塑像,俱彩绘金描。殿东十数步,拾49级石阶进入“狮嘴”,有古观音庙,终年香火不绝,清末民初尤盛,传农历六月十九日为观音生日,香客日达三四千人。僧圣永传衣钵于尼,尼俗名丁妹女,常酗酒,不信佛,后醉死。其女朱凤执管庙产,维持香火。1945年,国民党军队52师进剿时焚毁寺庙。附近有老虎洞、狮子嘴、仙字牌、仙人座诸景。
二、幽洞
船形山三洞浩寨乡西北船形山社屋坑上首山腰,纵列3个天然石洞,洞距均约3米。南洞外口高阔,内壁低窄,深约2米,阔约3米,入洞顿觉凉风习习,名风洞。中洞口近5平方米,深3米,内壁成夹角,洞内幽暗,入则热气腾腾,名火洞。北洞口高2米,阔4米,分3层:首层面积约10平方米,中层洞口高、阔各1米,底层更小。每层深约3米。洞内泉水潺潺外流,名水洞。
祥云洞高迁乡九里坑,古称祥云镇,村口路西有山,上下二洞,盘曲相通。上洞奥旷如厦,可纳百人,顶有牖,螺旋而上,下洞略小。山脚复有小洞,人匍行可入,曲折深邃,传能通大源。洞前原有庙宇、石坊,坊额刻“祥云洞天”,为古华阳一景。洞犹在,坊早圮,庙改民居。
梅家洞在金沙乡北部前坑坞。洞口向南,拱形,高3.5米,宽2.5米,似用黑砖卧砌,隙溢钟乳,如石灰嵌缝。传说有7进,今人已探4进。头进顶高7米,内宽4米,深36米。顶、壁有钟乳、石笋,若蟠龙走蛇。内多蝙蝠,粪沙盈尺。还发现古陶瓷片。向西下旋一米,有窦通2进。窦窄尺许,长约2米,蛇行而入。洞圆形,可纳10余人。匍地西北上行,经7米窄道,入3进,如葫芦状,有圆洞相通,亦可纳10余人。再向西下旋,即达4进,曲尺形,宽窄不匀,似藕节。上怪石峥嵘,底土软滑。附近有垂直山洞,以绳探测,深约20余米。梅家洞传说甚奇,宋代梅家村(今五丰陂)有梅姓大户,因忤朝廷,全家被戮洞内。
三、瀑布
龙潭瀑浩寨乡船形山社屋坑西,有泉从石洞涌出,洞口阔约4米,犬牙交错,酷似龙嘴,吐水终年不绝,俗称龙潭。水从悬岩泻下,跌差30余米,形成瀑布。
常溪瀑在上庄乡北部上金山南麓。东侧山下有3石,如鹤俯饮常溪,称石鹤山。山顶有圣泉洞,’宽广丈余,水出四时不竭,飞流直泻百余米,注入常溪。上有石岩如桥,称仙桥岩。旧志载:附近有五代陈武帝祖墓。
黄会瀑在旺川乡西北部黄会山。山上飞流百丈如练,下注昆溪,至下舍,与大会山钟鼓瀑汇合,成为昆溪上源。
附记:
清代华阳十景
1、大会晴峰在县西,广约20里,众峰环峙。上多云雾,晴日登绝顶可望宣、池、太平。原有石屋,传为粹白道人修练处。旁立石碑,题“大会山”3字,款落“白书”。
2、鄣山叠翠在县东,周百五十里。峰峦重叠,螺旋而上至清凉峰。西南口有百丈岩,缘岩而上,环谷叠翠,庐舍田畴,尽收眼底。
3、石镜清辉城东5里,山中有石镜方广2丈,光可鉴物。旁有石门对峙,又有白泉。镜前建石照亭,亭旁数十步,有普照寺。
4、翠眉春色翠眉墩(山)在城西1里。宋元丰八年,县令苏辙命名,并筑有亭。立墩上可望来苏桥、苏公堤和眉山门(县城西门)。
5、石印回澜城南5里灵山西麓,扬子河心有石印潭。潭中巨石方如印,有纹痕。河水流此绕石回澜。古谚云:“印纹露,邑宰显”。借此告诫官吏,寄托民意。
6、苍龙瀑布县东北15里,扬溪镇西南有苍龙洞。洞口多龙须草,又多怪石。洞涌清泉,瀑泻如帘,下注龙湫。(1981年建成水库)
7、飞云天池城东大屏山北,丘上数洞连通,石如飞云。顶可坐数十人。洞右有亭,洞左有庵。庵前“天池”,水不盈斗,四时不涸。洞东半里石榴坞,筑有栖霞精舍。
8、大屏积雪城东有山,方列如屏,名大屏山。顶端平展数亩,冬日积雪,宛若玉屏。山半有观音庙。旁一峰秀拔端丽,名德峰。
9、文峰雅会城东梓潼山腰白石坪,清初建有梓潼庙、文昌阁、魁星楼。士子多会读讲学于此,称县学文峰。
10、祥云洞天县西10里祥云镇(今九里坑)水口山上有上下2洞,盘曲相通。上洞宽敞,顶有牖。洞前有石坊、庙宇,坊额刻“祥云洞天”。




下一篇:第八节 古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