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民间办学经费
民间捐资兴学使县内教育事业自古兴盛不衰,直至抗战前期,多数学校皆私人出资或宗族、社团集资创办。少数学校私人助资直至1952年。
清道光八年(1828)创办东山书院,邑人胡培翚等集纹银5000余两,制钱8180串,新建院舍数十间,购田地600多亩。并资助清贫学子入学和寒士赴考盘缠。义仓、学田和其他资产,亦是清末、民国间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私立思诚两等小学堂由程序东4兄弟出资建成,重金聘请堂长、教员,每年支付1000银元充作经常费用。光绪三十三年开办私立胡氏小学堂,以祠产作办学经费,公推胡效颜连任堂长16年,殁前遗嘱“丧事简办,将所遗捐赠学堂充奖学金以奖掖后学”。民国12年(1923)邑人胡适劝募基金,创办私立毓英小学,聘名士胡近仁为执事校长,留学日本的鲍剑奴等为教员。胡适每年从个人年俸中赠学校100元以充经费,直至1938年出使美国告止。民国19年冯村人为纪念宋代云庄书堂,创办云庄小学,旅外工商界解囊赞助,冯燮臣捐赠1600元,寡妇江氏遵亡夫遗嘱献金3000元,其他村人捐700元。该小学男女兼收,概不收费,学生由40多人增至170多人,来自远近10多个村庄。同期全县小学私立过半。
二、民国间公立小学经费
民国29年(1940)小学改制废止私立学校,统称乡(镇)、保国民学校。教育经费由县政府统筹,主要发至乡(镇)中心国民学校,保国民学校只发奖励金。县下拨教育经费9372元,其中分给乡(镇)中心国民学校6597元分校975元,保国民学校奖金1800元。县教育经费来源于学产、公产、田赋和其他税收的附加费及捐款。31年县筹集15.5万元,乡(镇)、保摊派28.325万元,预算报省,省府对不敷部分未予补助。年终欠发教员薪俸3至5个月。35年教育经费预算岁出需6910万元。实施结果入不敷出,教员月薪久欠难发。
三、建国后教育经费
解放后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由人民政府拨付,多数小学保留私立、民办,经费由校长筹措或行政村提供,政府酌情补助,称民办公助。1952年夏私立、民办小学全部转公办,教育经费由县政府统一开支。1962年鼓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办学,政府恢复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办法。公办民助,即公办小学内设民办班,聘用民办教师,政府给予补助。“文化大革命”中民办复改公办,吸收民办教师,由生产大队支付工资。1980年起民办教师工资改由政府支付为主,不足部分由学校在学生缴费和勤工俭学收入中解决。
全县教育经费1952年纳入地方财政计划,是年10.69万元。1953年20.97万元,占同年县财政总支出的37.45%,为比例最高年。1954年17.11万元。1958年增至35.8万元,占县财政总支出的21.74%。1978年是校数、学生数最多一年,教育拨款首次突破百万元,达101.5398万元,占县财政总支出的19.51%。1987年校数、学生数减少,教工人数略增,教育经费303.73万元,近1978年3倍,占财政支出比例比1978年多0.8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教职员工的工资和生活福利有较大幅度提高。
1987年绩溪县教育经费支出项目表

1979年后集体和个人投资兴教奖学之风复起,旅外邑人参与此项活动。1985年6月芜湖胡大瓜子公司胡福如,赠款2000元给故乡上庄小学。1987年胡效颜子家健、女家益、孙女荫华向华阳小学赠款5000元,建立“胡效颜奖学基金”。后旅台胡祖亮捐赠1万美元给胡家初中和胡家小学,建立“福禄奖学基金”。旅台胡鍾吾建立“绩溪县胡善述堂奖学基金会”,分设荆州初中胡忠葆奖学组、荆州小学胡包伍娣奖学组、临溪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临溪小学胡寿六奖学组、华阳小学和华阳二小胡唐玉凤奖学组,基金各1万美元;绩溪中学胡商岩、胡周有昭奖学组,基金2万美元,均以基金存款利息分学年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始于民国,学校开设手工、劳动课,课余艺蔬植树,饲养禽畜。民国32年(1943),县立初中学生种白菜,养猪羊,改善师生生活。缺少课本,师生油印。水村永明小学师生建平银校林,树竹成荫,并修筑篮、足球场。
建国初期学校发展快经费不足,全县中小学师生只好修旧利废自制教具,1953年县举办展览展出各科教学挂图、模型、标本、计算器、地球仪、识字卡片等,其中城区二小学生胡嘉禄创造的打谷机模型,被选参加省展并获奖。
1953至1957年贯彻“劳动教育、勤俭办学”方针。全县小学勤工俭学活动蓬勃展开。1956年课余生产收入625.8元,拾穗割草收入493.15元,其他劳动收入308.58元,师生自制教具1190件,价值508.66元,总收入近2000元。绩溪初中学生垦荒8亩,种植玉米蔬菜,养猪收入223.78元,养兔收入132元,兴建校舍3752平方米,学生参加劳动,节省开支约千元,修理公物,节支约1500元。
1958年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小学普遍制订“小五年计划”,办小工厂、小农场、小饲养场。全县共收粮油、蔬菜作物5.1万余斤,拣回粮食穗粒8500多斤。绩溪中学垦荒200亩,种植蓖麻、玉米、山芋,兴建石灰窑、砖瓦窑各1座,全年收入1.1万元。1959年转入大炼钢铁、大办工厂,一个月办起土化肥、机械和砖瓦等厂8个,200亩农场1个,养猪70头、鸡鸭120只、兔110只、蜜蜂14箱。全县中学收入5.4万余元,人均收入15.7元。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师生劳动过多,放松文化课,教学质量下降。
1959至1969年小学勤工俭学时松时紧,中学勤工俭学以蔬菜生产为主,支援社队劳动为辅。绩溪中学1961、1962两年生产蔬菜11.4万斤,其中出售7662斤。各校师生支援茶区采茶8.564万斤,收入5330余元。1966年扬中师生建成小水电站,解决照明用电。
1970年临溪公社永常生产队拨地20亩交周坑小学,办“五七农场”。后学校与工厂、生产队挂钩,办工厂、办农场。1975年华阳小学办粮油加工厂、五金厂、印刷厂,对外经营,以厂补校。1976年绩中办40亩农场1个、工厂1个,浩寨中学办30亩农场1个,扬溪中学办30亩农场1个,工厂两个,伏岭中学办9亩农场1个、工厂1个。镇头中学开垦林场百余亩,培育杉苗11万株。1977年,绩中砖瓦厂产瓦35万片、砖15万块,产值1.3万元。扬中加工厂、算盘厂年产值1700元。伏中加工厂年产值2200元。
1978年后学校工作重点转向以教学为中心,小学勤工俭学改为小种植、小养殖、小采集和回收废旧等小型多样活动。1978年调整中学校办工厂、农场,保留校办工厂两个,总产值1.5万元,纯收入4000元。校办农场22个,土地面积418.8亩(其中农场211.3亩、林场175亩、茶园32.5亩),粮食产量3.3万斤,农副业收入6000元,其他收入5000元。1981和1982年校办工厂总产值3万元,纯收入1.05万元。校办农场产粮9.38万斤,农副业收入2.565万元,其他收入3000元。
1983至1985年小学勤工俭学发展不平衡,较好的有华阳小学粮食加工厂,产值达2450元,纯利润920元。上庄辅导区各小学有学农基地7处,面积34.4亩,种植茶叶,纯收入1946.73元。中学勤工俭学受到政府支持,县税务局给胡家初中无息贷款1.2万元办冰棒厂,当年收入878元。镇头中学林场间伐,收入2000余元。绩溪中学增办食品厂,扬溪中学办电扇装配厂。1986年后勤工俭学活动稳步发展,除坚持兴办工厂、农场外,学生挑沙运土,协助扩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为国家节约开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