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乡道桥梁
木桥单迭板桥,有独木、数木、拼木板等桥面,凌架溪涧两岸,今村道、山路仍沿用。
长板桥,两木脚架,上置拼木板,数迭相衔跨两岸,铁索扣连脚、板,拉固两岸。主河道遍设,村民自建。建国初桥长逾20米者50多座,多数分布登源河、扬之河。临溪上游永济桥最长,24迭,70余米。60年代后渐改建为现代桥梁,今存20架。石墩木面桥,罗昆村永济桥最长,70米,5孔,明代建,原为石梁,清康熙间,水毁后改木梁木板,抗日战争时期改架钢轨梁,1984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平板桥。建国初,石墩木面桥存荆州坞口桥、临溪辇显桥。今改建成现代桥梁。
石梁桥石墩、石梁并列桥面或石梁横铺石板。明代4座,清代17座,民国至建国初建26座,现存30座。西坑桥最长,60米;杨林桥最宽2.8米。上庄村上济桥是建国后唯一新建石梁桥。
绩溪县现存主要石梁桥


石拱桥临溪桥、徽溪桥,宋淳熙二年(1175)已有记载。宋开禧初年扬溪桥重建。元至正十年(1350)建石纹桥。明代兴建和改造石拱桥26座,多成于成化至嘉靖间。中王桥5孔、长74米,雄路桥5孔,66米,临溪桥3孔,62米,曹渡桥3孔,60米,绿杨桥5孔,60米。清代大跨度石拱桥已成主要桥梁,约90座。其中协济桥最长5孔81米,成于康熙间。民国修建6座,24年始芜屯公路利用通济桥(际坑口)、绿杨桥、徽溪桥、曹渡桥、临溪桥通车。
建国初石拱桥存76座,主要乡道49座。村内石拱桥群,以冯村十三桥、云川(磡头)六桥为大观。昌溪桥5孔,70米,民国22年水毁。雄路桥、孔灵桥、大源桥、竹林桥等,1954年绩旌公路利用通车。坑口桥、双溪桥、协济桥、利济桥、石纹桥、兵坑口桥、曹溪桥等为县乡公路利用通车。鱼川桥、从安桥皆水毁1孔,分别于1969年、1984年铺砼板桥面。
附记:
来苏桥在县城西门外2里潭石头,跨徽溪河,又名来苏渡桥。初为石梁桥,宋葛彦敬捐资创建。后人在桥东立去思亭。明代桥圮,知县郁兰命邑人葛岩等募建,又圮。清乾隆间众姓募建,葛应浩助资铺桥面,5孔,长40米、面宽4米、高4米。建国初炸鱼损1孔,架木通行。1969年水毁桥东2拱,亭亦塌。1972年政府拨款重修,钢筋混凝土结构。西3拱仍旧。
徽溪桥在县城南下三里,跨徽溪河。宋淳熙二年已有记载。元延祐二年僧人普通募资改造石桥。明洪武七年(1374)建亭桥上。后水损石拱,架以木。弘治十一年(1498)知县胡汉派冯赞、章以惠、刘仲华、方昌龄督工重建。清康熙间又重建。石灰岩构造,6孔,长60米、面宽6米、高5米。民国24年(1935)至1970年芜屯公路利用通车。
中王桥在临溪乡中王、湖里村间,跨登源河,又名湖里桥,始建年代失考。明胡彦瞻、胡恺募资修整。清道光十七年(1837)水毁。胡开泰、吴德全等倡捐重建,二十三年竣。花岗岩构造,5孔,长74米、面宽6米、高8米。光绪二年(1876)里人集资重修。1984年县政府拨款整修。
石纹桥在伏岭下村南,又名石痕桥,跨登源河。元至正十年,里人邵在琦倡建。5孔,长58米、面宽4.5米、高7米。明永乐年间(1403~1424)邵文愈、邵文敬率里人造桥中凉亭、桥东茶亭。清康熙间邵飞鸿及其子济川倡修,其后邵文绣又修。雍正十二年(1734)桥栏、桥亭水损。乾隆九年邵邦巩等修复。1970年绩胡公路利用通车,桥亭拆除。
协济桥在北村、水村间,跨登源河,又名水村桥。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水村许国佐募建,花岗岩构造,5孔,长80.8米,面宽5米,高7米。1965年绩北公路利用通车。
扬溪桥在扬溪村中扬之河上,始建年代失考,宋淳熙间(1174~1189)废,开禧初年(约1206)洪塘商人汪太重建。桥“高广五丈、径一丈”。后圮,元延祐五年(1318)主簿岳俊捐俸倡众复建。又圮。明宣德间知县詹白、正统间知县张魁督民许绍宗、葛文彬募众重建。嘉靖间市民胡廷杰重修。桥3孔,30米,中孔跨径9米、边孔5米,面宽5米,是现存历史最久的石桥之一。
铜罗丘桥在旺川会川谷口,又名里碓桥,单孔,长15米,孔径10米,面宽4米,高12米,高架两岸山崖。
冯村十三桥浩寨冯村沿河街有石桥13座。云庄桥明成化间建;安仁桥明弘治元年(1488)建,拱跨5米,面宽30米,连两岸成旷场,俗称大坦桥;龙门、万年、崇礼、荷花、红旗、大树、狮石(今断)、崇义、尚德、绿荷、北山等桥清代建。
云川六桥在家朋乡磡头村中。明代沿两岸河街建桥6座。桥名为永安、聚顺、三德、杨川、良桥、聚秀。良桥,清道光二年重造,其他桥十七年许族重建。皆花岗岩块石结构,单孔,长4.6至9米。杨川桥位村中心许祠前,俗称祠堂桥,长9米,面宽10.5米,高4.1米。
绩溪县现存主要石拱桥



新建石拱桥自1978年起,乡村集资兴建石拱桥,交通部门资助,并帮助设计、施工,迄1987年建成16座。瀛洲桥长百米,为最。
附记:
临溪西桥位临溪村西,跨扬之河。1983年12月至翌年7月建成。桥3孔,长84米,面宽5.4米,高11.5米。乡政府集资12.84万元,有42家企事业单位助资,550名乡人捐款。
瀛洲桥在瀛洲村,跨登源河。1984年11月至翌年5月建成。县公路站设计、施工,乡政府集资,行署交通局、上海驻绩光明机械厂、县机关团体资助,里居、旅外乡人捐款,总投资15万元。桥长100米,面宽5.5米,高7米,5孔空腹石拱桥。
1978~1987年绩溪县新建石拱桥


钢筋混凝土桥为更新乡道木桥,自1969年迄1987年民办公助建成钢筋混凝土桥50座,总长1197.6延米。今在施工建造的有:旅台胡鍾吾及其子女捐款5.4万余元所建的荆州上胡家正阳桥、仁兴桥。胡泉波捐款5万余元重建的逍遥岩口“江南第一桥”。
1969~1987年绩溪县新建钢筋混凝土桥表



二、公路桥梁
民国时期,境内芜屯公路利用古石拱桥5座。其中绿杨桥在城东南郊,跨扬之河,明洪武间知县周舟倡建,正统间邑人高友润、许绍宗募资重建,5孔,长60米,1970年改建;曹渡桥在城南5公里,跨扬之河,明成化间歙人殷文清建,康熙间城西吴炎捐数百金重建,雍正三年圮,雄路汪大科倡修,乾隆间殷姓复修,3孔,长60米,1967年改建。临溪桥在临溪村南,跨登源河,宋代建,明永乐间水毁,歙人殷荣信重建,清康熙间里人程天觐修,3孔,长62米,1965年重建。另有公路木桥13座。
建国后,绩旌公路利用古石拱桥3座。其中雄路桥跨扬之河,明代歙人程以贤建,清乾隆间龙塘胡良傅重建,1978年重建。余皆木桥。
1964年始,境内所有木桥及古石拱桥除少数几座石拱桥加固利用外,均改建成石拱或双曲钢梁混凝土桥。迄1987年,境内公路桥共95座。其中慈张线20座,725.8延米,跨铁路立交桥1座,48米。南雄线和岛洪线4座,149.4延米。县乡公路44座,965.3延米(含加固利用古石拱桥5座228.4延米)。企业专用线13座305延米。乡村公路13座199延米。环城公路1座92.4米;国家接养59座1671.3延米。
附记:
38号桥在慈张线275K+980处,跨戈溪河。以桥梁序数为名。民国23年(1934)建,初为石台、木墩、贝雷氏钢架木面桥,长52.5米,行驶单车。1966年改建3孔、2墩石拱桥,基础太深、施工困难,“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工,耗资3万元。1968年3月重新设计施工,翌年5月竣。为全线最大单孔双曲拱桥(砼空腹式),拱矢度1/12,净跨60米,全长88.7米,桥面净宽7米,人行道2×0.75米,总投资22.5万元。
戈溪桥在桥和公路6K+700处,跨戈溪河。1982年4月动工,11月竣。为县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跨度单孔石拱桥(空腹式),长69米,高7.4米,面净宽7米,人行道2×0.9米,投资8.28万元。
东门桥在县城东门外,跨扬之河,古为木结构,称迎春桥,又称河东桥。民国24年筑成铁路桥,27年初炸断,1959至1960年建土铁路修复。1969年7月5日洪灾,桥北段被毁。翌年构简易行人桥。1985年10月至翌年9月底建成全县最长的公路桥。石拱(空腹式),跨径3×25米,桥长92.4米,面净宽9米,人行道2×1.5米,总投资38.6万元。单位集资占47.9%。
高枧桥在慈张线24K+630处,跨扬之河,在高枧村南。民国间建石台木面桥,23年冬红军北上过境,国民党军队烧毁,旋修复。建国初严重损坏,后改线利用原铁路桥通车。1984年移址重建,1986年竣工。桥为空腹石拱钢筋水泥桥,孔径2×25米,长69.5米,桥面净宽9米,人行道2×0.75米。荷载汽—25吨、挂100吨,为境内荷载最大公路桥。总投资36.9万元。
绩溪县公路桥梁表







三、铁路桥梁
皖赣铁路在境内有桥梁34座,总长2184.09延米。其中,旱桥4座,跨公路立交桥4座,双线6座,3线1座,4线1座。
绩溪县铁路桥梁表



上一篇:第四节 铁路
下一篇:第六节 运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