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驿道
徽宁驿道纵贯县境中部,南起歙绩之界牌岭,经临溪街、雄路、下三里、徽溪桥入县城南门,贯穿县城出北门,经五里铺、十里岩、扬溪街、石街头、丛山关入宁国。全长31公里,石板路,宽2至3米。古为徽州府与宁国府之通衢。
翚岭驿道南起县城西门,过来苏桥、大徽村(今高迁村地段)、越翚岭、镇头、浩寨、分界山接旌德道,全长36公里,石板路,宽2至2.5米。古为徽、宣、池通道。亦是县境岭南、岭北通衢。
新岭驿道南起徽宁驿道雄路铺,经孔灵、祥云铺(九里坑)、新岭、镇头官铺桥接翚岭驿道,全长15公里,石板路,宽2至2.5米。明迄民国为商旅要径。
二、乡道
登源道即徽杭(州)古道,斜贯县境东部,南起临溪,经罗昆、湖里,或从吴家坑经富林坑登源洞岭抵湖里,再经仁里、油坑口、北村、水村、石()、伏岭、虹溪桥至岭前,全长32公里。石板路,宽1.5至2米、建国前为县境东部乡村主要干道。中有丁岭路,自仁里汪公祠西行至县城;大障路,自水村越甘桃岭至大障;忠周岭路、梅坑岭路分别自仁里、周坑越岭经歙县郑坑店达深渡。
逍遥岩道境内通杭州之捷径,自登源道虹溪桥东行,经逍遥岩、黄茅培、雪堂岭,东入浙,全长25公里。石板道,宽1.5至2米,接徽杭大道。中有自水阳坑经逍遥至荆州,自上雪堂至大障等支路。
半茶道自瀛洲东南越佛岭,经孔雀坑入歙县,7公里。石板、石阶路宽1.5米。
戈溪源道自宁国关英桥(今属绩溪)至戈溪河口(今38号桥),溯戈溪河,经高培()、戈溪、汪家店、磡头、石门口、越峤岭入浙,全长23公里。石板路宽1.5至2米。荆州道自磡头越荆磡岭,或自胡家经桐坑越竹岭,或自和阳(水碓下)越松烟堂岭至荆州上胡家,10公里。石板、石阶路宽1至1.5米。自上胡家沿荆州河而下,经三亩丘过黄毛岱入浙;自坞口经朱显、灰石岭,或经沙坝走板桥岭,或自上胡家经里庄走浪广岭入浙之临安县。
龙丛源道丛山关溯龙丛源至龙丛,经黄树岱、考溪、楼下至蜀水,或越吴周岭经校头、西坑至蜀水,再越株树岭或黄家岭通旌德,30公里。泥石路宽1.5至2米。
尚田至水岭道自扬溪西北走扬溪源过板桥,经尚田、隐塘出境通旌德,20公里;自扬溪东南经石京路至石京,经湖村、北村、水村,越水岭入歙县杞梓里,16公里。石板路宽1.5~2米。建国前为旌德运粮米至歙南之要道。中有歇岭路自扬溪通大石门;伏岭路自大石门经际下抵伏岭;楼下关路自大石门经楼基、宅坦出楼下通宁国黄土墈(今属绩溪)接徽宁驿道。
校头至上庄道贯通岭北各乡,北起校头,西南经蜀马、尚田、大谷、柳村至镇头,或经葛家湾、板桥、庙山、水洼、杨村至镇头;再西行过庄川、旺川、择里,达上庄,23公里。石板路宽1.5米。中有石洞岭路自大谷越石洞岭通浩寨接翚岭驿道;尺磡岭路自浩寨经冯村越尺磡岭通旌德;金岭路,自冯村越金岭经戴川通旌德;杨桃岭路自旺川经尚廉、黄会山越杨桃岭入旌德;大塔岭路自上庄上金山越大塔岭北通旌德白地;竦岭路自上庄经余村越竦岭南通歙县竦坑;攀黄柏凹走山路过金坑通黄山汤口。
三、路亭茶亭
县内乡道迢迢,行旅艰难,民间视建路亭、茶亭为善举,故主要路道皆“三里一路亭,五里一茶亭”。茶亭多由捐建人置山场或地产为基业,设亭户管理,或近村挨户轮年当值,或路旁寺、庵兼管,常年施茶,烘烤干粮,亦有低价卖“中伙”者。多数茶亭,赠借夜行客火把、灯烛。清迄民国徽商捐基金,提供灯笼。夏秋收获季节,亦见僧尼、亭户“化缘”田间,农户施谷麦以补茶亭费用。路亭多跨道而建,或筑路旁、桥头,配建房舍,皆砖瓦或石拱结构,内置木、石凳,便歇息。建于交叉路口者为三面亭、四面亭。建国初,主要路道有茶亭50余座,路亭近百处。后公路多沿古道修建,茶亭、路亭渐废。路亭尚存者除少有葺新外,大多失修。
建国初期绩溪县主要茶亭路亭表

四、板车路机耕路
板车路民国29年(1940)为输运军粮,皖南养路处修建雄路至旌德三溪手车道59公里,泥石路面宽2~3米。境内经孔灵、嵇公关、镇头、浩寨等地。抗战胜利后失修。33年民工修建扬溪至大石门路,翌年停。36年3月建成芦(水)适(适之村)道,自镇头经旺川至上庄。
建国后林业部门投资或民建公助,先后在林区、茶区、矿区修建板车路20条,计150.5公里。
1958~1984年绩溪县板车路修建情况表

1963~1987年绩溪县机耕路情况表


五、道、亭修缮
历来道、桥、亭修建由政府倡导,乡里士绅募资或善户捐助。维修则以桥会、路会为主,村人自动小修,相沿成风。路会举会首管理,立乡规民约,定农历七月半、十月半或农闲日为“修路日”。有逍遥岩、峤岭、翚岭、龙丛源、扬溪源、株树岭、半坑源等路会。桥会以桥命名,多置有桥产,举管理人筹划修架,有临溪上游桥、北门外川上桥、汪村桥、浒里桥、罗坑同善桥、湖村桥等桥会。
道亭重大工程由徽商、里长倡捐集资,乡民助工修筑。宋宝祐五年(1257)大石门胡旦凿石壁筑逍遥岩蹬道。元大德间(1297~1307)徽商北乡程氏复伐石为阶。明代邑人程相修翚岭路险段10余里。嘉靖间(1522~1566)旺川曹世科铺砌杨桃岭路石级10余里,并建岭头拱天济美亭。清康熙间(1622~1722)纹川邵飞凰建逍遥道雪堂岭房亭,并置田3亩作施茶费。乾隆间(1736~1795)上庄胡天旭鉴于常溪东流水患,改水南流,造村前石坝并建竦岭外亭。咸丰至光绪间湖村章访周祖孙3代筑坑口经湖村至大石门石板路,建上行(巧川)、下行(龙川)茶亭,并捐基金施茶、赠夜行人烛火。光绪三十年(1904)荆州胡寿六及其子商岩与方国卿募修荆磡岭路20里,宣统元年(1909)胡商岩倡修竹岭道,历时7年。旅外商人千余人捐3100余银元,铺砌石级15华里,建石桥4、路亭3、茶亭1。民国时期修建道路7处,铺石板17里,建茶亭2个。建国后民间仍继承修桥补路传统,整修乡村路道。60年代始县人民政府每年提取农业税附加,用于修缮道路、桥、亭。交通部门统筹“公助民办”。1970至1985年县政府拨款28.7万元,1986至1987年资助10万余元,修补古道及乡村道路9条(段)。葺新一些路亭,建桥48座,大修古桥11座。
明代至民国间绩溪县捐修道、亭表




附记:
祝三村路会旧逢农历十月半,以村中“放蒙山”户为首,邀集村人维修逍遥岩道。建国初中断,1954年复会,公举会首2人管年,集工募资修道。今会员36户,维修日仍在农历十月半。
罗坑同善桥会木桥13节长50余米,跨登源河,通伏岭下。每年从罗坑村石料坎收入中抽取10%作为修桥经费。民国33年建固定组织,推主席、秘书、委员7人,负责备料、护修、管理经费。1956年后由生产队管理。1979年改建钢筋混凝土桥后,活动停止。
上游永济桥会木桥24节,长70余米,跨扬之河口,通临溪。置田产20亩,屋两幢。村户绝嗣,遗产捐会。推会首1至2人管年。1956年会产收归集体,由生产大队管理维修。1984年建成石拱桥,活动停止。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公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