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土壤概况
县境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异,依海拔高度自下而上为红壤、黄壤、黄棕壤及少量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沼泽土,非地带性土壤有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共9类。其中,红壤分布最广,占县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盆谷地带的土壤,一般以距河流远近、地势高低及成土母岩分成若干土种。
绩溪县盆谷地带土壤土种分布示意图

境内土壤,76%以上的山地、旱园地耕层厚度在20cm以下,水土流失严重。登源河流域每年流失表土达50万吨以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流失7600吨,即表土每年流失厚1cm左右,局部地方表土流失殆尽,变成沙山、沙地,或基岩裸露。北村乡、大石门乡每年流失有机质约10600吨,全氮流失约740吨,速效磷流失约1.65吨,速效钾流失约28.05吨。因水土流失,建国后登源河流域内814口山塘,泥沙淤塞338口,报废69口。七姑坑水库(蓄水量10万立方米)1972年未竣工就被泥沙淤毁。山田、山地年年水冲、沙压。登源河中下游河床比30年前淤高1.2米,河水变浅,沙滩扩大、增多,洪水期河水泛滥年渐加剧。
绩溪县水土流失现状

二、土壤类型及分布
红壤面积82.2万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6.7%,遍布全县海拔6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及盆谷外围。境内红壤具有富铝化高岭土矿物类型和黄壤的粘土矿物类型特征。主要特点是酸、薄、瘦。分布地区是林、桑、茶、果主要生产基地及粮油生产的补充产地。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天然植被已毁灭殆尽,次生植物受到不断破坏,致水土流失加重,尤其红壤性土地带更为剧烈,近年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措施,促进土壤的良性发育。可分为2个亚类,10个土属,13个土种。
绩溪县红壤概况表


黄壤面积24.9万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2%。主要分布在红壤上界海拔600至900米的山地。所在地带气温较低,湿度较大,脱硅富铝化作用较弱,伴有水化过程,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较红壤高。黄壤地域次生植被保存较好,生物资源丰富,是发展林业的重要基地。今以合理开发利用为主,保持水土,营造用材林、经济林,建立和扩大茶、山核桃、药材等园林生产基地。可分为2个亚类,8个土属,10个土种。
绩溪县黄壤概况表

黄棕壤面积13.7万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5%,分布于海拔9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上部。土面有枯枝落叶层,下为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磷钾含量一般。心土上层呈灰棕色,下层呈黄棕色。黄棕壤地区植被完整,生物资源丰富,今以保护为主,适当开发利用。可分为2个亚类,4个土属,4个土种。
绩溪县黄棕壤概况表

山地草甸土面积约450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03%,仅分布于清凉峰、南云尖、湖田山等中山顶部平缓坡地及山坳地段。植被为草地,上有枯枝落叶层,下为草根盘结层,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及速效肥成分高。团烂结构,疏松湿润,呈灰黑色,属强酸性轻中壤,唯人迹罕到,生长期短,尚未开发利用。
中山沼泽地面积约300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02%,主要分布在清凉峰的野猪(),湖田山的白鹤湖及海拔1100米以上的其他中山凹地底部。土体中草根盘结,地下水位超过或接近地面,土层厚,质地较粘重,小块状结构,酸性,黑灰色,有机质、全氮含量极高,严重缺磷。
石灰岩土面积10.2万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1%。石灰岩风化物发育而成。分布于石灰岩地区低山、丘陵的中下部,与亚类黄红壤土种相互嵌合呈鸡窝状分布,为中性土壤。天然植被多受破坏,一般难以恢复。今以保护植被为主,适当合理利用。旱地宜种豆麦、薯类和油料作物。园地宜发展水果生产。可分为1个亚类,3个土属,3个土种。
紫色土面积1.9万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5%。淋溶脱钙作用强,多呈酸性或中性。集中分布于扬之河、金沙河及登源河谷地,海拔25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与红壤呈复域分布。成土发育晚,常有母岩出露或夹杂风化壳碎屑,肥力较低。地势较高地段土层薄,偏酸。中下部土层较厚,中性或微碱性。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玉米、芝麻、油类、薯类,亦宜发展桑、桃、梨、李等园林。可分为3个亚类,4个土属,4个土种。
潮土面积1600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1%,耕地面积的0.9%和旱园地面积的8.2%。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分布于登源河、扬之河和大源河中下游河谷阶地,呈微酸性或中性。土层厚一般为40~150厘米。速效养分含量低,但地势平坦,结构疏松、潮润,排灌条件优越,施肥见效快,为旱作、蔬菜重要生产基地。只有一个亚类,一个土属,一个土种。
绩溪县石灰岩土酸碱度及其土种分布示意图

绩溪县石灰岩土、紫色土等五类土壤概况表


水稻土面积11.5万余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05%。分布于盆谷地带,是境内粮油生产基地。可分为3个亚类,13个土属,28个土种。
【淹育型水稻土】面积9千余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7.7%。耕作历史短,多属初期形成阶段,一般地下水位低,水源无保证,靠降雨灌溉。受水作用弱,土体中矿物质淋溶淀积不明显,养分含量少,肥力低,多耕作一季。可分为2个土属,5个土种。
【潴育型水稻土】面积10.1万余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87.2%,是县内主要产粮土壤。耕种历史久,发育程度高,灌溉条件较好。土中矿物质氧化、还原交替进行,铁、锰淋溶淀积明显;通透性好,渗水不漏,滞水不渍,肥力较高。可分为6个土属,17个土种。
【潜育型水稻土】面积5870余亩,占水稻土总面积的5.1%,多零星分布于平畈心部、冲沟底部或平畈与山交接之凹陷地段。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排水能力差,通透性差,矿物质常年处于还原状态。水温较低(称“冷浸田”)。氧化不足,有机质含量高而分解不彻底,常出现锈水,普遍缺磷少钾。土体呈兰灰色软膏状或糊状,有大量硫化氢、甲烷等气体释出而产生臭味。可分为5个土属,5个土种。
绩溪县水稻土概况表


三、土壤性状
土壤质地境内土壤质地,分3类9种。水稻土以中壤土、轻壤土为主,有7.3%属粘土。旱园地砂壤土、中壤土各占1/3以上。自然土大部分为重壤土,中壤土占1/4。
绩溪县土壤质地构成表

土体构型耕地多数属均质型壤质土,团粒构造及构型较好。水稻土有13%(15090亩)的土体构型低劣,即上砂下粘或上粘下砂,或中层夹砂。缺点是漏水、漏肥或滞水不通气。
土壤酸碱度土壤PH值多数在4.5至6.5之间,呈酸性反应。水稻土PH值<6.5(酸性)的有4.4万余亩,占水田总面积的38.4%;PH值>7.5(碱性)的有4万余亩,占水田总面积为35.2%。其中,强酸、强碱水稻土有3.3万余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于大源、扬溪、临溪、尚田等乡镇。农民沿袭传统习惯,大量施用石灰,实不增产。田间实验证明,水稻土PH≥6.o时,施用石灰,非但无益反使土壤板结变劣。70年后期已不用或少用石灰。
四、土壤养分
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土壤取样化验分析,318个水稻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3.20±0.09%,变异系数为26.5%;116个旱园地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17±0.26%,变异系数为65.8%;224个山地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94±0.24%,变异系数为48%。因海拔高度、植被类型、成土母质、排水状况及耕作制度不同,有机质含量高低有别,大致随海拔增高而上升。泥质岩类母质土壤高于花岗岩类母质土壤,轻度侵蚀土壤高于强度侵蚀土壤,高塝田和丘陵、岗地土壤低于水稻土,而潴育型水稻土又低于潜育型水稻土。
绩溪县清凉峰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表

绩溪县不同母质土壤有机质含量表

氮素含量一般中等偏高。水稻土耕层为0.188±0.006%,变异系数为30.9%。旱园地耕层为0.126±0.010%,变异系数为44.1%。山地表层为0.211±0.016%,变异系数为62.6%。其中,有机态氮约占99%,无机态氮约占1%。
磷素含量一般全磷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不足。水稻土耕层全磷含量为0.058±0.006%,变异系数为31%;速效磷含量为8.8±0.6ppm,变异系数为61.4%。旱园地耕层全磷含量为0.062±0.027%,变异系数为70.1%;速效磷含量为6.5±0.5ppm,变异系数为71.1%。山地表层全磷含量为0.054±0.001%,变异系数为46.3%;速效磷含量为4.2±0.2ppm,变异系数为81.1%。全县缺磷水田有8.9万亩,其中,严重缺磷约占33%。
钾素含量一般全钾含量偏低。水稻土耕层全钾含量为2.193±0.201%,变异系数为25.7%;速效钾含量66.0±4.5ppm,变异系数为60.5%。旱园地耕层全钾含量为2.470±0.431%,变异系数为30.8%;速效钾含量为108.6±11.2ppm,变异系数为56.2%。山地表层全钾含量为2.089±0.269%,变异系数为30.6%;速效钾含量为124.7±11.3ppm,变异系数为49.3%。全县缺钾又缺磷水田有2.6万余亩,其中严重缺钾占0.8%。
微量元素含量土壤的微量元素,经13个农化样分析,含铜、锰丰富,锌、钼不足,严重缺硼。有效态硼含量0.02至0.31ppm,平均含量0.10ppm,变异系数78.6%。有效态钼含量0.07至0.43ppm,平均0.115ppm,变异系数84%;有效态锌含量0.5至4.2ppm,平均含量为0.81ppm,变异系数33.6%。有效态锰含量8至74ppm,平均含量34ppm,变异系数为53.7%。有效态铜含量1.42至3.84ppm,平均含量2.46ppm,变异系数39.4%。

上一篇:第五节 气候
下一篇:第七节 植被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