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气候概况
绩溪位于北纬30°附近,东距东海160余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多山,地势较高。受地形影响,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风力较弱,且表现出垂直分异。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气温下降快,雨日少。春、秋两季短,实为冬、夏之过渡性季节。
绩溪县四季划分日期表
二、太阳辐射量
县境太阳有效辐射量为111.9千卡/平方厘米,多于同纬度平均值。建国后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26.4小时,最多年(1963年)2195.6小时,最少年(1957年)1639.5小时。年平均每天日照5小时又16分12秒。云量平均为6.6成,最多6月8成,最少11月5.4成。日照时数7月、8月最多,平均每天7.5小时;2月、3月最少,平均每天3.9小时。
1957~1980年绩溪县太阳辐射量、云量、日照时数对照表

三、温度与湿度
气温清末至民国初,每年小寒至大寒,多寒风雨雪。有“三九、四九,冻煞老狗”之谣。乡村中火烛塘和城内庭院池塘,结冰厚盈寸,孩童在冰上嬉戏。城乡屋檐挂冰凌长尺许。40年代后,冷冬年池塘结冰约1至2厘米,小孩不能踏冰。屋檐冰凌长约20厘米。建国后始有气温测量数据。历年平均气温为15.8℃,最高年(1961年)16.7℃,最低年(1958年)15.2℃,最热月(7月)27.4℃,最冷月(1月)3.4℃,年较差为24℃。
绩溪县月平均气温(℃)表

极端最高气温41.5℃,出现在1971年8月1日午后。极端最低气温-13.2℃,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凌晨。气温最大日较差11.6℃,出现在11月;最小日较差9.3℃,出现在6月。
绩溪县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日期

无霜期232.9天,最长年(1973年)265天,最短年(1963年)191天。初霜11月9日,最早年(1963年)在10月18日,最晚年(1962年)在11月29日。终霜3月19日,最早年(1961年)在2月19日,最晚年(1968年)在4月12日。
年积温约5500℃。
1957~1980年绩溪县平均积温状况表

【冬季气温特点】严寒日子少,日平均气温≤0℃日数为16天,≤5℃日数为54.9天。12月至次年2月最低气温平均分别为1.4℃、-0.7℃、0.9℃,此3个月内,多晴日,除雨雪天和早晚外,气温很少在0℃以下。低温期迟早不一,大致10年里有3至4个冬天气温最低月出现在2月或12月。约10年里交叉出现2个冷冬和3个暖冬年。
降雪日历年平均为8.5天。最多年(1979至1980年)25天。最少年无雪,如1974至1975年冬。初雪12月14日,终雪次年3月9日。初雪最早年(1959年)在11月25日,终雪最晚年(1980年)在4月14日。
【夏季气温特点】酷热日子不多,气温基本稳定。6、7、8月平均气温为26.2℃。最高年(1971年)27.5℃,最低年(1974年)24.9℃,存在机率20%。日最高气温≥35℃日数历年平均为25.2天,分3~7次出现。≥40℃日数历年平均为0.5天,一般年份无此高温日。6月、7月、8月日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9.1℃、33.4℃、33.3℃,日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9.8℃、23.0℃、22.5℃,早晚犹觉清凉。
地温历年地面平均温度为19.3℃,比气温高3.7℃。最高7月、8月为33.9℃,比气温高6.5℃、6.8℃。最低1月为4.9℃,比气温高1.5℃。日最高地温均高于气温,8月高差最大,为19.7℃,1月高差最小,为8.7℃。日最低地温,7月与气温相等,其他月份均低于气温。1月低差最大,为1.1℃。极端最高地温75.4℃,出现在1970年8月9日。极端最低地温-15.7℃,出现在1977年1月5日。
1959~1980年绩溪县月平均地面温度(℃)表


湿度绝对湿度为15.4g/m3。7月最大28.6g/m3,4月最小5.6g/m3。相对湿度为75.6%。6月最大在81%,1月最小70%。
1957~1980年绩溪县月平均湿度表

四、气压与风
气压,历年平均994.2mb,1月最高1003mb,7月最低983mb。极端最高气压为1023.5mb,出现在1961年1月11日。极端最低气压为971.5mb,出现在1962年7月24日。
风向,全年频率最多为东北风。夏季高空多偏南风。低空受北东向山地制约和空气强烈对流影响,往往无定,午后常见偏南风,夜晚多东北风。
1957~1980年绩溪县各月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风力多为1—2级,风速平均1.9米/秒。冬季风速较大。12月和次年1月、2月分别平均为2.1、2.2、2.3米/秒。夏季风速较小,6月最小为1.3米/秒。极端最大风速有记录可查者为20米/秒。
1957~1980年绩溪县各月风速表


五、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历年平均1519.3mm。最多年,据水利部门资料1954年降水量2971.6mm;县气象站资料1983年降水量2308mm。最少年,1978年降水量1001.8mm。最多6月259mm,最少12月38.2mm。
年蒸发量为1483.8mm,接近年降水量。各月蒸发量,2至6月小于降水量,7月至次年1月大于降水量。
绩溪县月均降水量与蒸发量统计表

降水量集中春夏。按季节分配,春雨(3至5月)约占35%,梅雨(6至7月中旬)约占30%,伏秋雨(7月下旬至9月中旬)约占17%,秋雨(9月下旬至11月)约占7%,冬雨(包括雪、霜)约占11%。降水量≥0.1mm日数年有151天。
1957~1980年绩溪县各月平均降水日数表


降水以锋面雨、锋面气旋雨为主。锋面雨历时长,范围广,雨量多,强度大,尤其是锋面气旋雨,来势凶猛,雷电交加。惊蛰前后之雷暴雨,霉天之大暴雨,伏天之西风暴以及其他历时较长之大雨、暴雨,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以上。
降水变率大。因冬、夏季风的势力对比及其活动状况每年有别,降水的月变化及年变化大,表现为降水的强度大小、数量及雨日多少不同。例如1954年降水量为1978年2.9倍。1969、1983年梅雨过多,1950、1958、1978年空梅,1959、1977年春雨过多,1963年1月、1979年10月、1986年12月无雨,而1957年1月、1972年10月、1968年12月雨量特多。1956至1957年、1976年至1977年冬季雪量大、降雪日多。
1957~1988年绩溪县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表

六、气温、降水垂直差异
境内中山占总面积27%,低山占55%,与盆谷相对高度一般为300至1100米,多数超过500米。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导致热量与水分条件呈明显垂直差异。大障山、大会山、徽岭深山区同邻近盆谷相比,海拔600米地带,年平均气温低4至5℃,≥10℃积温少1700至1800℃,稳定通过≥10℃初终间隔日数少约50天,无霜期短45至50天,年降水量多150至200mm;海拔1200米地带,年平均气温低7至8℃,≥10℃积温少2800~3000℃,稳定通过≥10℃初终间隔日数少约98天,无霜期短75至80天,年降水量多450~500mm。
绩溪县气温、降水垂直分异状况表

绩溪县年降水量≥10℃积温分布图

七、灾害性天气
雷暴雨水、惊蛰前后,天气变化剧烈,雷暴特多。初,有雷无雨,称“到春雷”。数次后,常伴降大雨或暴雨,有的年份,局部谷地有龙卷风。雷暴最早出现在1月27日(1967年、1979年)。历年平均在2月27日。
清明寒春季气温回升后,南方的暖气团时受北方的冷气团驱阻,锋面来回摆动,时晴时雨,时暖时寒。冷锋凌厉之年,出现短期低温天气,甚至有霜、雪(1968年4月12日有霜,1980年4月14日有雪),俗称“清明寒”,即倒春寒。存在机率为20%。民谣:“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种田寒立夏前后,极地大陆气团未完全消退,有的年份表现顽强,影响显著,称之为种田寒。存在机率为30%。
梅雨6月初旬至7月中旬,东南暖湿气流临境,天气恶化,雨带在上空停滞,雨日、雨量特多。相对湿度达80%,空气中水分含量多至25至28g/m3。每年有3至5次特大降水,每次历时3至5天,多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有“五月(农历)南风涨大水”之谚。近百余年,梅雨特多之年有1866年,1885年,1901年,1942年,1954年,1969年,1983年。
冰雹境内冰雹下降地域狭小,历时短暂(一般不超过15分钟),多见于春夏午后或傍晚天气闷热之时,常伴有风暴。雹粒一般如蚕豆,大如鸡蛋者少见。300多年来有记载的有30余次,大致10年发生1次。建国后发生4次,均造成灾害。
伏旱梅雨期结束,偏南风劲吹,雨带北移,伏旱即至。午后或傍晚偶有短暂雷阵雨及江淮温带气旋(西风暴)过境,1个多月内天气晴燥、炎热,蒸发旺盛,常呈现干旱。近百余年,旱状严重连续一二个月无雨或基本无雨之年有1856年,1934年,1950年,1958年,1964年,1966年,1967年,1978年。故有“六月(农历)南风井底干”之谚。
桂花霉(一称“冻桂花”)9月中下旬,蒙古高压输送的极地大陆气团前锋到达县境,受其影响,天气恶化,出现为时5至10天的低温细雨过程,俗称“八月(农历)濛雾洒”。存在机率为54%。
暮秋风雨11月初旬前后,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增强,与县境较暖空气相遇,产生锋面活动,形成间断性冷锋雨,直至较暖空气完全消退为止。期间东北风劲吹,大致有3至4次降水过程。每次降水1至2天,强度中等或偏小,气温随降水逐次递减,俗称“秋烂煞”。民谣:“一番秋雨一番凉”;“十月(农历)无霜地也寒”。
晨雾四季都有,冬季最多。冬季存在机率>30%。夏季存在机率为20%左右。宁国——绩溪——歙县断裂带中段冬季晴日必有,年雾日多达125天以上。雾有辐射雾和平流雾。辐射雾范围小、轻而薄,日出后即消散,境内晨雾多属此种。平流雾多在冬春雨雪将临之际出现。范围大、重而浓,能见度仅三五米。金沙、华阳、临溪一线,往往至9时始消散,10时后方尽。全年雾日(指平流雾)有46天。
1957~1980年绩溪县天气状况日数表

附记:
物候
(一)动物候象
家燕4月上旬南来,9月上旬南归。俗谓:“来去不见社(春分、秋分)。
大雁10月下旬北来,次年3月上旬北归。
布谷5月初始鸣,5月底终鸣。
杜鹃4月初始鸣,4月底终鸣。
青蛙3月中旬始鸣,10月下旬终鸣。
蝉7月上旬始鸣,10月初旬终鸣。
蟋蟀6月中旬始鸣,10月下旬终鸣。
蛇惊蛰(3月初旬)出洞,立冬(11月初旬)进洞冬眠。
蚂蚁“搬家”、“返家”,雨将至。
蜗牛爬上墙,大雨至。
(二)蚕候

(三)花木候象
腊梅1月至2月盛开。
红梅3月初花开。
杜鹃花3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放。
太阳花、凤仙花、鸡冠花8月中旬前后盛开。
桂花9月中下旬开放。
菊花10月上旬至10月中下旬盛开。
(四)园地林木候象表


(五)水田农作物候象

(六)旱地农作物候象



上一篇:第四节 水系
下一篇:第六节 土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