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青年团
民国20年(1931)下半年,山日山村青年学生胡机、胡昭在安庆中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回乡,与家住柏山在宣城中学读书的青年卫坤跃(也因加入中共被开除回家)在左家榨(今属昌桥乡柏山行政村)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泾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隶属芜湖中心县委领导,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至民国24年,发展共青团员42名。是年12月,县共青团改属中共宣(城)宁(国)泾(县)旌(德)中心县委领导。不久,国民党加紧“反共”围剿,中共宣宁泾旌中心县委撤走,停止活动,地方党组织遭到破坏,县共青团负责人卫坤跃叛变,胡机、胡昭被杀害。组织随之解体。同年12月间,戴阳村(今爱民乡)建立共青团宣宁泾中心县委,董月中担任书记,设组织、宣传2个部,同时成立戴阳村共青团支部,发展团员30余名。此后共青团中心县委随中共宣、宁、泾、旌中心县委更名为共青团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次年7月进行改组,李先进、盛守福(后叛变)任正、副书记。同时成立共青团泾县委员会,隶属团泾旌宁宣中 心县委,盛守福兼书记,配有组织、宣传部长。团县委下辖4个共青团区委。是年,宋村、杨尖村相继建立共青团支部。
“皖南事变”后,中共泾旌宁宣 中心县委率游击队离开泾县。团县委停止活动,后遭破坏而解体。
1949年9月成立泾县青年工作委员会, 翌年4月,更名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皖南泾县工作委员会。1953年3月,召开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泾县委员会(简称青年团泾县委员会)。团委员会选出书记,报中共泾县县委批准。团县委内设组织、宣传部,后增设少年儿童工作部,城市工作部和秘书室。1957年6月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泾县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年9月,在各中学成立红卫兵组织的基础上,成立县红卫兵代表 会(简称红代会),取代团县委。1971年12月,团县委机构恢复。1972年10月始,红代会与团县委合署办公,翌年9月撤销红代会。
主要活动:50年代围绕土地改革、一化三改造,合作化运动,抗美援朝等以及各项中心工作开展活动。1955年7月,县委表彰227名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其中5名代表 出席省青年 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大跃进”年代,全县青年投入大办钢铁,培植丰产田等活动。1963年至1965年学习雷锋活动作为共青团 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五好”(①听党的话,执行政策好;②积极劳动,完成任务好;③克服困难,突击作风好;④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好;⑤尊重老农,学习技术好)青年和“四好”团支部活动。1979年和1980年重点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团县委在云岭召开全县青年造林大会,掀起以植树造林为主要内容的争创活动。1980年厚岸公社团委发动团员青年造林,开垦荒山100多亩,植树2000余株,种蓖麻5000多棵,桑园百余亩。1982年青年造林9处,共400余亩,植树26万株;北贡公社陈塘大队青年徐志文植树造林12600株,育苗5000多株。是年团省委分别授予青年 造林突击队和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在争当新长征突击队(手)活动 中,2人受团中央表彰,5人受团省委表彰。同时,厚岸公社查济大队团支部受省表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团县委引导团员青年组织助耕队、包户小组,帮助本地五保户、贫困户、计划生育受术户以及在外地从教的民办教师和烈军属生产。
团县委还组织青年团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基层团支部多数建立了“青年之家”。1986年7月,查济乡团组织创办业余团校,随后太园、凤村共建有10所业余团校。这些团校吸收团员、青年入校学习,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水平。
自1953年至1987年,泾县团员代表大会共开7次。时间依次为:1953年9月,1956年7月,1963年元月,1971年12月,1979年12月,1982年11月,1987年10月。
1964年,云岭公社团委书记胡继旺作为老区代表出席中央团代会。1982年丁桥乡团委书记曹克俭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央团代会。
此外,省团代会第一次大会泾县有1名列席代表。第二次大会省7名正式代表。第四、七、八次大会各有4名正式代表,第五次大会14名正式代表。团省委第五、六届委员会泾县各有1名委员。
泾县共青团基层组织若干年份发展概况表
二、 青年抗敌会
民国27年(1938)9月,泾县民众动员委员会在县城组织成立各种抗敌协会,其中有县青年 抗敌协会,但未开展活动。
与此同时,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在茂林、水东(今陈村镇)、章渡、中村、云岭等地先后建立青年 抗敌协会,吸收社会青年入会,茂林青抗会并吸收广益中学和宁属中学泾县分校学生入会。各地青抗会宣传抗日十分活跃,经常与工抗会、农抗会、妇抗会开会、游行,捐募寒衣、演讲、唱歌、演戏、散发传单、书写标语,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并有许多青年踊跃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民国29年12月,茂林各界群众集会,青抗会带头呼吁制止内战,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新四军北撤时有数以百计的青年随军撤离北上抗日。
“皖南事变”后,青抗会组织被迫解体。
此外,在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县各学校及社会青年曾掀起抗日救国热潮。是年水东(今陈村镇)桃潭小学由中共党组织秘密发动成立学生抗敌协会(简称学抗会),宣传抗日救国。民国24年,中共党组织遭破坏,学抗会被迫解体。
三、民族解放先锋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县各地发展建立各类抗敌协会的同时,新四军在茂林吸收芜湖广益中学和宁属中学泾县分校及福群小学中进步青年教师、学生加入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组织,广益中学曾成立“民先支部”,团结青年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开展反对国民党破坏团结抗日和独裁统治的斗争。在童疃、孤峰等地也曾发展“民先”组织(各地“民先”组织状况与活动情况不详)。
“皖南事变”后“民先”组织消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