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污染
建国前,全县工农业生产落后,污染源较少,自然环境较为明显的改变只是水土流失;生活环境污染多为垃圾,污水粪便。由于卫生知识和生活条件所限,环境污染从不为人重视。
建国后,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方面,70年代,发展“五小”(电力、钢铁、水泥、机械、化肥)工业;80年代,县办工业和乡镇工业发展到28个门类,机动车辆日益增加,基本建设扩大,其中部分由于设备简陋,能源消耗较高,排放“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缺乏必要处理设施。农业方面作物种植使用化肥、农药、普遍增加;林木一度出现严重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损害。此外,人口增加,生活废弃物污染亦日益严重。
据1985~1986年调查:
废气:全县年燃煤2万吨(包括工业用煤和生活用煤),其中80%集中在城关镇区。乡镇办砖瓦厂14家,年燃煤1.3万余吨,排放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达60万公斤。
1986年,全县有汽车、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共1926台。其中汽车730辆,年耗汽油4000吨以上,排放废气、氧化炭、氧化合物、碳氢化硫、二氧化合硫、四乙基铝、苯并(a)蓖等有害气体物质,还有燃烧的排放烟尘,严重污染环境。加之外地过境机动车辆日渐增多,增加了污染源。
废水:城关地区造纸、化肥、冶炼等工业生产废水,年排放量约2200余万吨。居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74万吨。这些污水、废水都排入境内河流,对水质造成一定程度污染。此外,乡镇工业企业废水,尤其是造纸、电镀生产废水未作无害处理排放,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1985年监测表明,多数单位废水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废物:城关地区较为突出,除工业生产一定数量废渣及土建工程中废渣外,主要是生活垃圾。1986年调查,夏季每天生活垃圾达20吨以上,平时略低,是生活环境中主要污染源之一。
此外,县城交通噪音,据1985年在县城多点监测,平均噪声为54.4分贝。其中十字街、城关中心粮站两处超过国家规定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白天为70分贝的标准。
二、治理
1983年县人民政府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4年,成立泾县环境保护委员会,改办公室为泾县环境监测站,充实监测设备,开展监测工作,宣传贯彻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法令和环境保护重大意义。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实行谁污染谁治理,重点抓“三废”治理。1985年,泾县钢铁厂采取静电袋式除尘法,自制箱式烧结机,解决四法烧结烟尘污染。泾县建华造纸厂自行设计施工纸浆回收工程回收白水,变废为利,一年收回干纸浆67吨。泾县造纸厂采用气浮法处理废水,泾县电镀厂采用亚硫酸钠一石灰法处理含铬废水,使电镀废水排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全县23台较大工业锅炉两年内安装消烟除尘器12台。部分乡镇电镀工业缺乏处理能力,实行了停业、转产。1986年,全县用于工业污染治理费51.2万元。是年,县城建局还拨出专款整修疏竣护城河和下水道,改善排污条件。同时,对县城采取综合治理“脏、乱、差”,增加卫生人员,增设垃圾箱和运送垃圾车辆、洒水车,划分责任区。逐日清除街道垃圾。限制机动车辆进城,减少县城环境污染。
1983年起,还结合本县“三废”排放情况,开征排污超标费,除部分单位缓征或少征外,有28家企业已按规定标准征收其排污超标费。同时给予环境治理补助,促进生产单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三废”治理。与此同时,对由于烟尘、废水等污染造成农业、渔业生产直接损失,人民身体健康发生事故的危害严重单位、及时作出处理,除令其赔偿经济损失外,并责成限期治理。
县城地带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