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饮 食 业
泾县饮食业较具规模的称茶馆,其业务有:承办筵席(包括上门承办筵席)、荤素小吃、面食点心等。次之称饭馆,以经营小菜便饭为主;再次为点心店,经营油点(油条、糍粑、花卷、油饺等)、面点(包子、馍、烧卖)。此外,有走街穿巷个体饺儿(馄饨)担、甜酒担(糯米酒酿)、汤园担、油炸担、马头糕等肩担。入夏各地还有专售“凉粉”(采野生吊瓜籽水洗而成,晶莹透明,极为凉爽)的冷饮摊。民国25年(1936)前,县城、茂林、章渡、水东(今陈村)、万村、厚岸、榔桥、溪头、马头、赤滩等集镇共有茶馆、小饭馆、点心店90余家。以县城的鸿运楼、鸿兴居;茂林的三元楼、同庆楼;马头的集贤居、迎河园等茶馆为著名。一般菜肴为徽、扬风味,其中部分有独特地方风味。如县城的小烧、藜豆腐;茂林的粉蒸肉、糊粉等,其烹调不同一般。点心则以茂林的水晶糕和县城的烧卖最具特色。抗战期间,茂林、水东、榔桥、章渡等集镇饮食行业一度兴盛,抗战胜利后则不及战前。
建国后,1950年全县茶馆、点心店共31户(饮食摊贩未予登记)。1955年茶馆、点心店及常年经营饮食的摊贩223户,从业人员431人。1956年,全县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区镇为主组成15个合作茶馆和1个饮食摊贩合作小组。共设饮食门点162个,属各地基层供销社管理。1958年随供销社实行国营,属商业局系统,商业局下设饮食服务经理部管理。1960年新建第一个国营饮食餐馆——弋江酒家。1961年,国营、合作分开,集镇合作茶馆复属基层供销社。县城国营、合作饮食业统属经理部,分别核算。1970年经理部改为县饮食服务公司。70年代,县城增设国营红旗小吃部、车站饭店(兼旅社)、泾川菜馆等饮食门点;29个公社所在地均开设合作茶馆、合作饭店(兼旅社)。80年代饮食服务行业发展迅速,除原有国营、合作增设饮食门点外,部门和乡镇也在发展商业企业中开办餐馆、酒家。个体经营饮食业发展最快,1985年全县383户,从业592人,其中饮食摊点占74%。1987年,全县国营饮食单位7个,合作饮食单位3个,个体餐馆189个,个体饮食摊点244个。饮食业零售总额272万元,比1979年增长3倍多。
二、旅 馆 业
抗日战争前,县城、茂林、章渡、榔桥、赤滩、马头6处较大集镇有客栈、旅店、饭店47家。水东、厚岸、湾滩、焦石、沙河、晏公、考坑(巧峰村)、乌溪、白华、马渡桥、蔡村、孤峰、昌桥、湖冲、下坊等地有饭店80余家,多为夫妻小店,售小菜便饭,接待过往行人住宿。城镇旅店较为讲究,如县城鸿宾旅馆、南陵饭店、马头镇翠华楼旅社、茂林镇中南旅社等,设有统间、大间和少数单间接待旅客,供膳供宿。一般客栈饭店多为大间统铺,供应一宿两餐,宿食合并计费。只宿不食,谓之干房伙。
建国后公路交通发展,原来“十里一店”格局发生变化,到1955年,解放初的93家私营旅栈以区、乡、镇为中心组成合作饭店17个,划属供销社统一管理。县城合并为6家合作饭店(旅社)。1958年,县城开办第一个国营弋江旅社,设床位200张。旅馆经营形式普遍改为宿食分开,另设食堂供旅客就餐。1964年弋江旅社停办。县商业局饮服经理部新建4层楼房,开办泾川旅社,设床位380张。70年代初,泾川旅社由县革委会改作招待所,新建南楼一幢。县饮服公司在县城相继新设车站饭店、弋江饭店(云岭路北端)、泾县饭店、工农饭店、东方红旅社。全县29个基层供销社均新建或改建开设饭店旅社。1980年后,县城先后有粮食局招待所、人武部招待所、交通旅社、健康旅社(皖南电机厂办)、农民旅游公司住宿部陆续开业。汀溪乡粮站于1983年开设“观溪饭店”。与此同时,各地个体饭店旅社发展迅速。1987年,全县有国营旅社、招待所10个,合作旅店34个,个体旅店41个。其中泾川宾馆、泾川山庄规模较大。泾川宾馆主体分北楼、南楼、西楼(1984年新建)3部分,有单间、套间、双人大间,床位350个。设施有冷暖空调、电视机、电话、地毯、卫生间等,并有大、小会议室、中西餐厅、舞厅及商品服务部。中国旅行社和华侨旅行社设分社于此。1978年以来,先后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在此下榻或休息。1984~1987年接待旅客2万余人次。其中接待欧、美、日本、东南亚外宾及港、澳、台同胞3000余人。泾川山庄在县城东郊7公里处的晏公乡西坑。环境幽静,有现代新型楼层,有典雅古朴徽派庭院,设有高、中档客房95套,230个床位,7个会议厅(室),4个中、西餐厅;有冷暖空调、电视、电话、地毯、卫生间等设施;有交通车辆、卫生医疗、生活用品供应等服务部。1985年开业至1987年,接待全国各地会议及港澳旅游团体100多批。其中有来自加拿大、美、日、德、贝宁等国外宾。著名画家吴作人夫妇、吴冠中、陆俨少、艾中信以及王朝闻等学者专家都曾在此下榻。
三、服 务 业
民国期间,本县已有刻字、浴室、理发、镶牙、钟表修理、照相等私营服务行业。抗日战争前,县城、马头、茂林、榔桥、章渡、赤滩等地,有刻字业5家,浴室10家,理发铺33家,钟表修理、照相、镶牙业各6家。浴室仅限男子,以县城溶园池、复兴池和马头镇新兴池3浴室规模最大。女子无理发习惯,抗战后始有女子理发烫发(火烫)。集镇、农村有为数较多的理发担子终年走村串户上门理发。此外,修理钟表与镶牙者也常于各地集镇经营服务。
建国后服务业有所发展。1951年,全县登记浴室5户,理发25户,刻字3户,照相4户,镶牙3户,钟表修理3户,从业人员88人。1955年,县城私营刻字、钟表修理、理发、浴室、照相,分别组成集体性质的合作服务社。各乡镇归并饮食、旅店,合并组成饮食服务合作商店,划属基层供销社经营。70年代初县饮食服务公司成立后,部分转为国营。1986年,新建国营泾川浴室,设有男女浴池。1987年,县城有国营理发、照相、浴室各1个,合作浴室1个,刻字、钟表修理(包括家用电器修理)综合合作商店1个,合作理发店3个。集镇服务行业仍属基层供销社统一经营。此外,城乡服务业个体户增多,以理发、自行车修理、家用电器修理、照相发展最快。1987年,全县个体服务店铺共218个。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