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可养水面
泾县水面积40084亩,其中可养水面27080亩。天然状况下水的理化性质较稳定,酸碱度在6.8~8.1之间,透明度不等,水质适宜鱼类生长。放养水面90%均为灌溉为主的水库和山塘。境内青弋江流域有22个大小潭口,即麻川潭、龙潭、下潭、落星潭、长潭、沈家潭、上坊潭、下坊潭,纪村潭、新店潭等江河资源近2万亩,为自然养殖水域,大潭年产成鱼1~2万公斤,小潭年产4000~5000公斤。1949统计全县塘坝有3810处,1962年8598处。1986年统计1~10万方以上库塘有426个。另有1973年开辟青弋江境内东干渠40.5公里,水面3000亩。全县还有大小坑凼12000个均为养水面。泾县恒温泉资源丰富,潘村乡山口村泉水凼,恒温在14.7~18。2℃,出水量大,70年代县水产站作罗非鱼保种基地。
二、水产种类
常见鱼类:
鲤形目:鲤、鲫、青、草、赤眼鳟、鳆鱼管鱼、南方马口鱼、逆鱼、鱼固属鱼、鲂属、鳊属、飘鱼属、红鱼白属、鱼白属、鲢、鳙、鱼骨、麦穗鱼、棒花鱼、刺鱼巴、(雪花金鲐)、乌鳢、亚科鱼、泥鳅等。
鲶形目: 颡鱼属(安丁)、鲶鱼(鲶胡子)、胡子鲶。
合鳃目:黄鳝。
鳗鲡目:鳗鲡(白鳝)。
鲈形目:鳜鱼(桂鱼)、吻虎(琴鱼)。
1985年引进尼罗罗非鱼。1986年从浙江购进虹螃鱼6000尾。
琴鱼,为泾县特产,古为“贡品”。产地本县琴溪,年上市量200~250公斤。相传为汉时琴高在其地炼丹,将药渣倾入河中,乘赤鲤而去,药渣化成此鱼,故又名“药渣鱼”。宋梅尧臣《琴鱼》诗云:“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肥羊”。欧阳修《和梅公议琴鱼》诗中云“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重名务好奇。”可见琴鱼享誉甚久。琴鱼,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捕捞,他时他地不见,有“年年上己浮水面”之说。鱼长不盈寸,龙鳍果腹,鳞色银白。加工干制,佐食、作汤、羹食,其味鲜美。
雪花金鲐:学名刺鱼巴,产落星潭,本县特产。眼圈金红,鳞呈银白,边缘金黄,光泽鲜明。烹煮鲜食,细嫩味鲜。50年代年产3000~5000公斤,近年产量大减。每年产卵繁殖,一年生长可重达1.5~2.5公斤。最大10公斤左右。1956年曾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展出。
常见软体动物有褶纹冠蚌、田螺、无齿蚌、耳萝卜螺及纹沼螺等。1984年从浙江引进福寿螺。另外有鳖(甲鱼)、乌龟、螃蟹、石鸡、虾等。70年代曾人工放养一批中华绒鳌蟹。此外,泾县有珍稀水生动物扬子鳄,分布在百园、昌桥、琴溪等乡。1986年百园乡岩潭繁殖扬子鳄150余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保护区。
水生植物:泾县塘、凼沟生长有茭白、藕、芡实、菱、荸荠。其它有萍、满江红、水葫芦、金鱼藻、野菱、荇菜、水花生、水浮连、眼子菜、鸭舌草、稗、慈姑、菹草、聚草、小茨藻、轮叶黑藻、水芹、水芋等。1985年引进湘莲在全县繁殖。全县水生植物种类多,山塘河沟均有分布。
三、养殖与产量
鱼苗1966年成立泾县国营水产养殖场,用池塘40亩,开始培养鱼种。1970年引进家鱼人工繁殖新技术,1972年养殖黄鳝、白鲢、草鱼、青鱼等鱼种,并开始人工繁殖鱼苗,当年产鲢鱼苗19万尾。1973年开始引进纯红鲤和团头鲂鱼种,1975年首次人工繁殖优良鲤鱼品种成功。1984年实行承包后,引进日本大坂鲫鱼、黑鲤等鱼种,进行养殖,人繁初具规模,年产毛籽50000万尾。鱼种300余万尾。1987年存塘亲鱼,有黄鲢10组,草鱼100组,红鲤100组,团头鲂20组,黑鲤20组,及部分接班鱼种。
70年代。部分公社建鱼苗场,浙溪鱼场1971年建;童疃鱼苗场1979年建;昌桥鱼苗场1980年建;北贡鱼苗场建于1981年。大多先后停办,改由私人短期承包。
成鱼建国前,泾县主要产鱼区是境内青弋江流域大小深潭。自然繁殖生长,少数农村购苗在池塘放养。民国间《安徽渔业研究资料》曾记载:泾县在民国8年(1919年)购夏花鱼苗5000尾,用池塘30亩进行养殖,成活率30%~50%。建国初,全县仍是各潭口产鱼为主,年产鲜鱼一般在65吨左右。1956年全县有4308口池塘养鱼,全县年产鲜鱼84吨。1958年因大旱和当时“共产风”的影响,家庭养鱼停止。1962年又一度发展家庭池塘养鱼,1964年后发展集体养殖,家庭养殖减少。1965年全县有28座水库由本地社队养殖成鱼。1974年始利用溪口河段拦网养殖,1986年改网箱养殖。1987年50座10万方以上水库也全部养殖成鱼。河道与水库年产成鱼约300~500吨。此外,1980年西阳乡有33户农户率先稻田养鱼。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县出现稻田养鱼热。1985年全县36个乡镇稻田养鱼5687亩。形式多样,有一稻一鱼,两稻一鱼,一麦一稻一鱼,也有一藕一鱼。潘村乡山口村农民创“两稻一鱼、一鸡”立体养鱼法。198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5200亩(其中养鱼种2600亩)产成鱼60.6吨。
其它水产动物1974年从上海崇明县和江苏常熟购进49公斤蟹苗(约784万只)投放县内主要河流及较大支流。1975年、1976年又先后投放150公斤蟹苗于10万平方米以上水库和河道中,经3年试养,在溪口捕蟹2000公斤左右。
近年,农户自筹资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挖池养殖黄鳝,浙溪乡一专业户1985年、1986年两年挖池10口,面积200平方米,先后养殖黄鳝1800尾,两年出售5000公斤,纯收入达2千余元。1987年养殖黄鳝专业户增加到4户。全县还有养殖甲鱼专业户3户。此外,西阳、赤滩两地已开始河蚌育珠,养殖珠蚌3万余只。
1984年~1986年,县水产站先后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34期,指导交流渔业养殖技术,并选派技工去外地学习。1987年全县有12个乡配备渔业技术员,开展系列服务,指导养殖技术和对常见鱼病进行防治。对病毒及细菌性病,采取改良水质,生石灰消毒,漂白粉泼撒,磺胺内服,土法用大蒜,韭菜投喂,辣蓼草、松针叶、乌柏树叶,五倍子浸泡后泼撒池水中预防。
水生植物本县北乡历有养殖菱、藕、茭白、水芹等水生植物习惯,产量甚微。1957年从外地购优良菱角种籽1000余公斤,分布全县种植。1956年全县仅产藕38吨,1982年产藕50吨,产荸荠50吨,产菱140吨。1985年全县水生植物面积达1540亩,年产菱、藕、荸荠等3080吨。
捕捞传统渔具有网钓、箔筌、特种渔法和杂渔具。网渔具:有胶丝网(剌网),三层挂网(三层刺网)、撒网、抬网、罾、拉网。泾县水面窄,底部结构复杂,大型网具只在大面积水域中使用。70年代前,常用的是胶丝网和撒网、罾网。钩渔具:饵钩类,一般是杆钓。分握式、卡钩,箔筌渔具:笼、篮、筒。琴鱼用纟亳、筒、笼捕捞。杂渔具部:投刺类主要是叉,抓耙类有抓钩,还有推网、鱼盆。兽禽捕鱼主要是鸬鹚(即鱼鹰)现仍沿用。
民国初,全县专业渔户约500余户,后随鱼产量减少,抗战后渔户减少至百户以下。建国后,1956年建渔业社2个,渔户42户,亦农亦渔523户。1979年全县共有37艘渔船,总吨位22吨。
1973年建立泾县水产站,制定全县渔业生产计划与发展规划,推广科学养鱼技术。县人民政府制定渔政,加强渔业管理,禁止非法捕鱼,禁止投放药物毒鱼,禁止炸鱼、电鱼。1984年非法捕渔时有发生,1985年,县水产管理部门会同公安局查处,农业局、公安局并联合发出保护水产资源、维护渔业生产的通告。1987年县人民政府发布严禁非法捕鱼活动通告。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