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地表水
泾县多山,溪壑纵横,构成大小河流146条,全长695.5公里。江河面积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7%。主要河流为青弋江,徽水。
青弋江古称“清水”、“冷水”或“泾溪”、“泾水”。唐及北宋时称青弋水。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源出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舒溪、麻溪合流后称青弋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县境,汇合溪、渣溪、濂溪、夏浒溪、徽水、幕溪、孤峰河、琴溪诸水,流经11个乡镇,于马头村(昔为马头镇)北1公里处出境,经南陵县、宣州市至芜湖入长江。县境内流长75公里,河道宽150~250米,深2—10米。境内集雨面积2029平方公里。河床深潭为泥沙型,激水滩为卵石沙型。青弋江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据水文资料记载,最高水位34.63米,最低水位27.25米,流量为5600立方米/秒,是泾县最大河流。
徽河县内第二大河。位于县境南部,源出绩溪县徽岭、古川、黄石坑,经旌德县于本县浙溪乡入境北流,穿浙溪、榔桥、乌溪、黄村、丁桥、百园5乡1镇注入青弋江。境内流长51公里,集雨面积361.3平方公里。河道宽100—150米,水深1—5米。最大流量773立米/秒,最小流量0.2立米/秒。
孤峰河古名虎狼涧。位于县境西北部,源出中村乡冰山东麓小荫坑,向东北流经中村、北贡(为栗阳河)受芝麻岭水过虎氵门东桥,汇管岭和大曹村水经汀潭北流,绕南陵县一隅,东转泾县田坊、孤峰、昌桥乡注入青弋江。全长49公里,河道宽10—50米,水深1—3米,洪峰流量40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60.65平方公里。
琴溪位于县境东部。原头为汀、漕二溪,在琴高山合流后称琴溪,流向西北,经赤滩注入青弋江,全长42.5公里。总流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含汀溪、漕溪)。
汀溪位于县境东北部,源出唐山坑,西北流经宁国县板桥,大河口折回,经汀溪、爱民、蔡村、琴溪诸乡,于琴溪桥与漕溪汇流为琴溪河。汀溪河37公里。
漕溪位于县境东南部,源出苏红乡羊皮坑,向北流经苏红、漕溪、古坝、潘村、琴溪等乡与汀溪水汇入琴溪河,全长约25公里。
涌溪位于县境东南部,源出唐山南麓,向西流经涌溪、屏山、榔桥、举山、榜山等村,在车园大河口注入徽河。
小溪位于县境东南部,源出磨盘山南麓,向北流经小溪林场,汇涌溪,入徽水,全长约12公里。
榔桥河位于县境东南部,系涌溪、小溪石井坑水合流后称榔桥河,注入徽河。
丹溪位县境东南部。源出黄沙岭,白杨岭南麓,流入南香涧向西流经西阳、金溪、溪头、白华、周坑、昌铺等村。在乌溪乡下叶村汇乌溪水,全长约24公里。
清溪位于县境西部,源出白沙山北麓,向东南流经清溪,苏岭、文村、高园等村。汇合溪、全长约11公里。
柳溪位于县境西部。源出上菥荻,石柱坑,黄柏岭等水,在厚岸乡境内称柳溪,全长约14公里。
许溪位于县境西部,源出佛回山北麓,向东北流经查村、济阳、富春、前岸等村汇入合溪,全长约9公里。
合溪别名包村河。位于县境西南部,系清溪、许溪合流水,向东南流经包村、大和、高园,在陈村镇水口注入青弋江。
渣溪(即铜山河)在县城西南部,源出铜山乡麻岭,向北流经唐里、陈坑、渣溪、绿林等村,在陈村镇水口注入青弋江,全长约60公里。
茂林河别名古溪。位县境西南部,茂林镇境内,源出齐云山北麓,向北流经末桥、潘村、茂林、延陵、山河等村汇濂溪,石井溪,于溪口注入青弋江,全长约6公里。
石井溪位于县境西南部凤村乡境内。源出南容乡伏牛山(放牛郎山)西麓。向西北流经石井坑,溪里凤、长征、沈岗、金盆等村,与濂溪合流汇入茂林河,全长18公里。
濂溪位县境西南部,源出南容乡濂岭,向西北流经濂长、高坦、高湖、西洪、奎峰、山河等村,汇流茂林河,在溪口注入青弋江,全长约24公里。
思溪位县境西南部南容乡境内。源出狮子山,向北流经山水、南容等村,在景照汇濂溪,全长约8公里。
中村河别名夏浒溪。在县境西部中村乡境内,源出芝岭和冰山,向东流经梅村、冰山、郭峰、中村、兰山等村注入青弋江,全长约15公里。
云岭河位县境西部,源出四顾山西麓黄龙岗,向南流经南堡、罗里、新兴、马家、洪村等村注入青弋江,全长约13公里。
爱民河别名张北坑河。位县境东部爱民乡境内。源出杨尖岭、金牌岭、檀皮涝等。在宋村入汀溪,全长约14公里。
小康河位于县境东北部蔡村乡境内。源出洋桃岭北麓,向西流至蔡村坝入汀溪,全长约12公里。
乌溪位于县境东南部,源出游马尖、白花尖、夫人尖,向西流经同心、杨山、乌溪等村,在程家坦入徽河,全长约16公里。
感坑河位于县境东南部苏红乡境内。源出小桃岭坑,向北流在前塌村汇漕溪,全长约5公里。
茶冲河原名佘冲河。位县境东部潘村乡境内。源出枫树岭、向北至晏公堂汇入晏公河。
晏公河别名伏梓溪。源出考坑岭,向北流经巧峰、石山青龙等村,在晏公堂与茶冲河汇流,全长约7公里。
幕溪(山口河)位于县境东部,系茶冲河、晏公河合流水,自南向北在园艺场幕山冲注入青弋江,全长约18公里。
秦坑河位百园乡境内,源出大坑,经秦坑、东坑,至百园赏溪村入青弋江,流长12公里。
泾县主要河流集雨面积情况表
表2—6

二、地下水
境内雨量充沛,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1953年和1958年严重干旱时,各地农村曾挖泉眼找地下水浇灌农田。据1986年统计,全县农村有水井923口。(不包括居民自打压水饮用井)一般深度为6~8米。省水利厅机械队在鼓楼铺隧洞施工时,为解决工地用水,曾在琴溪乡五里村打一口50米深的水井。1979年312地质队在凤村乡钻有直径15公分的300米深井,水喷出8米高,水井最多的是茂林镇,有井150口,丁桥乡有83口。凤村乡63口。
附:古池、塘、泉、井
道士湖在县城内南端。据旧县志记载,原湖水北流入儒学明堂池(即今荷花塘),出北水关入青弋江。后来湖水不再北流,改从赏溪巷入青弋江。解放前后,俗称长塘,湖面仍见百亩以上,后淤。今仅存县医院内小池可辨遗址。
柳湖《宁国府志》载,柳湖在泾县治西北五里桂山下。清嘉庆县志称,桂山在白云山北,山多桂树,故名。桂山下有柳湖,下坊河西镇在焉,水面有20余亩,环岸皆柳,故称柳湖(当地人称大塘)。水与旧河道相通,因年久洪水冲淤。湖面渐小,今已不存。
考棚门前塘解放前俗称小荷花塘(今县城后勤大院内),塘淤不存。
甄塘在县城外小东门外,三塘相连,今存。
官塘在县城东10里许,潘村乡境内。水面约二三十亩,今存。
长塘县北3里由幕溪入青弋江。
明堂池在县城中心,即今荷花塘。明弘治十三年(1500)始置,嘉靖三十二年(1553)拓置,面积23亩余。翌年建亭,名洗心亭。历有修葺。今存。
城墙下池自南门城墙至东门及北门城墙下池。(按:此系东、南、北城濠。自南城左环带城垣,绕北门出凤凰桥入大河。)今废。
济泉井在县治仪门东。旧寅宾馆前,水较他井甘冽,遇大旱不涸,又称衙前井。今废。
花井在县城三友坊左。相传晋郭璞投花其中因名。又称东井。今废。
东门井在县城东。今废。
北门井在县城北。今废
大井在治南大井石勘。今废。
甘泉井在城南赏溪巷。早废。
观前井在城北宣阳观前。已废。
观后井在宣阳观后,早废。
双井在北城外大路左,距河里许。早废。
葛洪井在县城西5里水西宝胜寺侧。相传晋葛洪炼丹汲水于此,后成大溪。
裴公井在水西,相传唐剌史裴休所凿。不存。
真君炼丹井在县南40里承流山(今黄村乡九峰村王府),昔许、窦二真君在上炼丹。
石井在县南60里,其泉甘冽。不存。
文家井在茂林,相传北宋时文氏所凿。取泉疗疾多有功效。早废,名存。
朱沙井在县西80里铜峰上。早废。
雀浴池在县西80里铜峰上。早废。
发丰井在县西100里上查村后,依石凿井,得活泉,其味甘美,日供千家饮不竭,可疗热疾。仅存遗址。
欧家井在下查村平田中,相传宋初欧姓所凿,方广2尺许,可灌田数顷。
炖官塘井在今陈村桃花潭西岸。
天井在县西野炉坑,方2尺,深不河测。天将雨池水先涌。
汪家井在县东50里老乌石岭。其泉甘美,隆冬甚温。
童子井在县东60里龙坦村(今西阳乡)方山下,天然石瓦秋。深广均不过5尺。
杨榨坦泉在贮元岭,清冽甘美,四时不竭。
上一篇:第二节 气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