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广德县位于皖南山地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带,地貌格局比较复杂。南部以低山为主,山间发育峡谷,山地组成的岩性差异较大,有二长花岗岩,石英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等;中部以岗地(台地)、平原为主,县内河流都由此向西北流出,入郎溪县境内;北部以丘陵为主,仅皖、苏、浙接壤处有低山蜿蜒,组成丘陵的岩性与南部低山相似,但该处石灰岩质纯层厚,发育了典型的亚热带地下喀斯特溶洞,其中太极洞,桃姑迷宫,已辟为重要游览景点,在国内已负盛名。县内最高点为南部的马鞍山,海拔863.3米,最低点为西北边缘的狮子口,海拔14.5米。
一、平原、岗地、丘陵、低山
(一)平原
河谷平原分布于无量溪,桐氵内河及其支流沿岸,由河漫滩和河流低阶地组成,无论组成物的颗粒或比降,都由上游向下游呈逐渐变小趋势,中上游河谷平原组成物多为亚砂土,至下游递变为亚粘土;中上游比降1/20~1/30,而下游小于1/100。河谷平原的宽度变化较大,由上游至下游逐渐拓宽,尤其在河流交汇地带,平原更为开阔,无量溪河谷平原,在广德县城附近宽达6公里,其支流流洞河河谷平原,在彭村以下宽4~5公里,而各河流上游地区的河谷平原,宽度都在1公里以内。
冲积平原仅分布于桐氵内河下游,与郎溪县相邻处,属郎川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由河漫滩和低阶地组成。组成物以亚粘土为主,比降1/150,最宽处达8公里,海拔15~16米,比高小于1米,在广德县境内所占面积很小。
(二)岗地(台地)
平坦的堆积岗地分布于流洞、赵村、山北等乡境内,海拔40~60米,比高小于20米,组成物质为亚粘土,经流水切割演变而成。顶部平坦,坡度小于3°,岗坡和缓为15°~20°,岗间发育的冲谷,冲坡平缓,为6°~8°。岗、土旁、冲三者比例为5∶3∶2,目前冲谷辟为水田,岗、土旁部分种植耐旱作物。
起伏的堆积岗地分布于清溪、花鼓、誓节渡等乡镇,海拔50米左右,比高15~20米。大部主要是网纹红土组成,因流水切割较剧,岗间发育较密于冲谷,地面显得破碎,起伏频度大,岗、土旁、冲比例为3∶3∶4,岗坡为4°,土旁坡为15°~20°,冲坡为6°左右。利用情况与平坦堆积岗地相似。
起伏的侵蚀剥蚀低岗地分布清溪、双河、祠山岗、独山、彭村、流洞、东亭等乡镇,海拔60~80米,比高小于30米,大部由白垩纪红层组成,是处于轻度上升过程中,经流水侵蚀剥蚀而成。顶部平坦,小于8°,岗坡为16°~18°,岗间发育的冲谷多呈狭长状,且密度较起伏的堆积岗地小。这类岗地大部尚未利用,生产潜力大。
(三)丘陵
侵蚀剥蚀低丘陵分布杨滩、卢村、凤桥、下寺等乡,海拔小于150米,比高小于100米,大部为长条状或浑圆状,为沟谷切割十分破碎,走向随沟谷方向而变,丘坡15°~18°,由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等组成。丘坡覆有薄层坡,残积物,部分丘坡有次生林和人造次生林,大部为荒坡草地。
喀斯特低丘分布流洞、独山、新杭、下寺等乡镇,海拔140~180米,比高小于100米,经流水长期溶蚀(喀斯特化)作用形成,丘坡基岩裸露,发育了小型岩沟石芽,丘间分布小型溶蚀洼地,其直径80米以下,深5米,洼地底部由亚粘土覆盖。该丘由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等组成。
侵蚀剥蚀高丘分布流洞、卢村、凤桥、柏垫、石鼓等乡镇,海拔200米左右为主,比高大于100米,大部呈北东向展布,延伸较远,丘体脉络清晰,由于地壳长期抬升,并经流水切割,丘脊较宽,坡度为10°~12°,丘坡为20°左右,由石英岩、砂岩、细砂岩、二长花岗岩等组成。丘坡覆盖薄层坡、残积物。
喀斯特高丘分布独山、新杭等乡镇,海拔200~250米,比高大于100米,地表由高丘、溶蚀洼地组合而成,丘坡岩石嵯峨,有裸露型或半裸露型石芽发育,高仅1米左右,丘间洼地直径50米左右,深3~4米,底被棕红色亚粘土覆盖,有时潴水成塘。地下往往有中~大型溶洞发育,如太极洞、桃姑迷宫都分布于此。
广德县主要丘陵简介


(四)低山
侵蚀剥蚀小起伏低山分布县内南部各乡和北部下寺、山北、砖桥、新杭等乡。海拔400米以上或比高200米以上,山体完整,脉络清晰,走向北东为主,少数呈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展布,组成物岩性较复杂,以砂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为主,山脊多呈波状起伏,山坡35°左右为主,山间发育盆地,且多为河流交汇之地,盆底有狭窄的滩地和河流阶地组成,并有丘陵散落其上,盆缘则为高丘和低山环绕。
喀斯特小起伏低山分布新杭、独山、卢村等乡镇境内。海拔500米左右或比高200米以上,走向北东或近南北向。地表呈低山、溶蚀洼地、溶蚀谷地组合形态,洼地直径小于80米,多近似园形,深6~8米,谷地为长条状,宽20~30米。低山石质嶙峋,坡陡25°~30°,植被稀少。地下有溶洞发育,以小型为主。由石灰岩、钙质白云岩、结晶灰岩等组成。
广德县主要低山简介




二、地貌分区
南部低山区(海拔500~864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面积150.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46.4%;位于同溪、桃山、梨山、柏垫、凤桥、四合、杨滩、月湾、独树、石鼓等10个乡镇。山体呈南东和南西走向,主要有马鞍山(海拔863.3米)、泰山(海拔789米),桃花山(海拔635米)、乌云山(海拔7043米)、牛角尖(海拔571米)、八卦山(海拔635.6米)、乌石山(海拔571.8米)。山地坡度陡峻,一般为20~30度,局部40度。因流水切割活跃,花岗岩类组成的山体风化强烈,离居民点较近的山体植被遭到破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局部母岩裸露。低山间的冲田,日照少,又有冷浸水及地表水的汇入。多有冷浸田分布。
北部丘陵区(绝对高度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面积33.6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0.4%;位于本县的山北、下寺、赵村、砖桥、新杭、独山等乡镇。受人为的影响较大,植被复盖率较低。线状、片状流失的冲刷作用都很强烈,水土流失也较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肥力较低。
中部平原、岗地(绝对高度小于200米,相对高度小于50米)面积139.9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43.2%。主要分布于桃州、清溪、双河、邱村、高湖、彭村、流洞、杨杆、花鼓等乡镇。地层表面为紫色砂岩及网纹红土,盆地中心即县城周围多为近代山河冲积物,本区由于长期流水作用,形成了开阔的河谷平原和岗冲起伏的地貌组合。是本县粮油生产的主要基地。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第三节 气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