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广德县大地构造属下扬子台坳与江南台隆的过渡带,它们之间以虎岭关~月潭深断裂为界。
纵观广德县地质演化历史,具多旋回发展特征。前震旦纪主要为地槽发育时期,经皖南运动二幕基底最终固结,结束了地槽发展历史,形成准地台。自震旦纪以来形成坳陷区,接受稳定型地台的盖层沉积。由于演化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岩相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震旦纪至上志留纪都属次稳定型~非稳定型建造。上奥陶纪至下志留纪形成巨厚沉积,反映这一阶段的强大坳陷活动,泥盆纪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地壳抬升,海水一度退出县境。晚古生代仍表现坳陷过程,但沉降中心已向西北转移。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印支运动使地壳褶皱隆起形成台褶带。从此,海水全部退出本县,结束海洋环境,进入陆域边缘活动带地史发展的新阶段。
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受燕山运动强烈干扰,发育了北东向主干断裂,断块上升区成为山、丘地带,断陷带成为盆地,且接受红层堆积。并发生频繁的岩浆活动,发育了一系列岩体。
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受喜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县内标高和比高再度增加,起伏率也相应加大,隆起区不断发生侵蚀,下沉区的盆地和沿河地带,堆积了陆相沉积。
一、地层
(一)志留系
主要分布塘辛、笔杆冲、蔡家岭、大朱村、五龙山、汤家边、木人界、东川岭等地,包括下统霞乡组、河沥溪组;中统太平群;上统茅山组。以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等为主,总厚度逾1500米以上,产鱼类、三叶虫、腕足类、笔石等化石。
(二)泥盆系
分布独山、洞口、东苑村、祖宁村、桃园冲等地,仅出露上统五通组。以石英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等为主,厚约140米,产楔叶羊齿、鳞木等化石。
(三)石炭系
分布东苑村、独山、大高村、祖宁村、洞口、桃园冲等地,包括高骊山组、金陵组、黄龙组、船山组。以钙质砂岩、粉砂岩、页岩、石灰岩、结晶灰岩、钙质白云岩等为主,厚约180米,产鳞木、蜒、珊瑚等化石。
(四)二叠系
分布沟窑、大小王村、祖宁村、东介山村、松墩、桃园冲、独山、大高村、牛头山、洞口、伏陵岭等地。有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长兴组等。大部为砂质页岩、硅质岩、泥灰岩、粉砂岩、硅质灰岩、沥青质灰岩、钙质粉砂岩、厚层灰岩等。厚约490米,产菊石、芦木、楔羊齿、珊瑚等化石。
(五)三叠系
分布大王村、牛头山、燕子岭、东介山村等地,仅出露和龙山组、殷坑组、扁担山组。有薄层条带灰岩、砾状灰岩、结晶灰岩、鲕状灰岩、瘤状灰岩、巨厚层灰岩等,总厚620米左右,产菊石、瓣鳃类等化石。
(六)侏罗系
分布东介山村、西介山村、大王村、祖宁村、东川岭一带,有象山群和砖桥组,以砂质页岩、粉砂岩、页岩、细砂岩、角砾凝灰岩等,厚约700米,产植物化石碎片。
(七)白垩系
分布南冲、誓节渡、七房村、流洞、双河、东亭、清溪、凤桥、花鼓等地,有广德组、七房村组、杨湾组,以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细砂岩、细砂岩、块状砾岩、细砾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等为主。厚约412米、产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
(八)第四系
分布县内盆地和桐氵内河、无量溪等沿河地带,以冲积层、洪积层为主。
二、岩浆岩
县内有两次主要岩浆侵入过程,第一次是印支期运动晚三叠世,形成的刘村二长花岗岩体,呈北东向展布,面积约62.5平方公里,岩体普遍有钾长石化现象,呈花岗和似斑状结构,由内部至边缘石英和钾长石含量降低,斜长石含量增高。岩石的化学特征和副矿物特征见附表。
第二次是燕山运动期白垩纪,形成了庙西花岗岩体、薛塘村花岗岩体、金鸡岭闪长花岗岩体等,以及穿插入刘村二长花岗岩体中的小型花岗岩体。它们的展布方向多变,其中庙西岩体面积最大,约15平方公里,其余都小于2平方公里。庙西岩体岩石的化学特征和副矿物特征见附表。

三、构造
(一)褶皱
金龙山向斜西半部被月湾街断层破坏,呈北东向,核部为五通组或船山组,两翼为太平群、茅山组等,为平缓对称向斜,两翼倾角8°~15°。
阳岱山向斜在刘村岩体之中,核部为五通组,翼部为太平群、茅山组,轴向35°,共长13公里。
亭子山背斜位于广德与郎溪县交界处,北起牛尾巴山,南至亭子山,长13公里,核部为茅山组,两翼为五通组,轴向20°~40°,两翼不对称,西北翼陡,东南缓。
大龙山一砺山复向斜大龙山向斜为主体,长20公里,宽18公里,外貌近似盆地,盆内上覆砖桥组,盆缘出露五通组。
新杭向斜向斜核部为扁担山组,西北翼为五通组、金陵组、黄龙组、孤峰组、龙潭组,东南翼为龙潭组,轴向40°~50°,长9公里,宽2.5~3公里。
牛头山向斜向斜核部为龙潭组或扁担山组,两翼为五通组、金陵组、黄龙组、船山组,轴向25°~50°,长12公里,宽1~2公里,为一近似箱状向斜。
独山背斜核部为五通组,两翼为金陵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龙潭组,轴向20°,长7.5公里,宽0.5公里,两翼不对称,西北翼45°,东南翼60°。
金山复向斜在独山背斜之东,轴向25°,长10公里,宽5公里,由西边村向斜、洞山背斜、金山向斜组成,而以金山向斜为主体,其核部为扁担山组,翼部为栖霞组、龙潭组、和龙山组,西北翼陡峻,东南翼较缓,为正常~倒转向斜。
广德坳陷位于皖浙交界处,西部在广德县境内,走向北西,形态不规则,坳陷堆积七房村组,地层倾向南西,倾角10°~15°,坳陷发育受北西向老断裂控制。
门口塘坳陷知广德坳陷北部,呈椭圆状北东向展布,长15公里,宽12公里,堆积七房村组,据钻孔揭示北部厚约250米。
(二)断层(断裂)
周王深断裂它是一条区域性深断裂,横亘于皖浙交界地区。从宣州市、宁国县、广德县接壤处的海口冲入境,东延至百亩地,然后进入浙江省境内,县内长约45.5公里,在其继承性活动影响下,断裂南北地貌组合完全不同,南部为低山谷地,北部多丘陵平原。虎(岭关)~月(潭)深断裂它是斜贯皖东南地区的深断裂,北东~南西向展布,起自县内虎岭关,至杨滩西南入宁国县,县内长66.5公里。
月湾街断层走向30°~35°,长30公里,断层面呈波状,近断层处地层倾角变陡,岩石破碎硅化,并见大量角砾岩。
刘村断层分布刘村岩体之中,长14公里,呈北东向展布,破碎带宽30米,见褐铁矿化。
鄣吴村断层分布在刘村岩体东部,走向45°~50°,长15公里,断层宽5米,北部有褐铁矿化现象。
柏垫断层呈北西向展布,长26公里,宽200米,沿线见大量角砾岩,断层带内有6条次级断层。
独山断层呈北西向展布,由4条小断层组成(独山、西边村、东范村、西范村断层),横切独山背斜轴部,使背斜发生位移和断层多次重复出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地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