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驻军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率兵六万伐楚,克郢都。伍子胥凯旋,在伍牙山岭上建牙(营寨)驻军,伍牙山以此得名。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后称冲天大将军,翌年(879年),率兵渡江,下江西,攻浙东,进浙西,入福建,广明元年(880年)回师,曾驻军在今郎溪地区。
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秦宗权派孙儒与杨行密争夺扬州,孙儒自苏州出屯广德,在今县西南及县北连营38寨。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八月,宁国节度使田君页反,杨行密遣兵击之。这年十月两军大战于广德,田君页败走宣州,祸及建平。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辛已(十六日),金兵陷广德军,岳飞率师营驻白茅岭,破兀术于广德、建平境内,六战皆捷。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将赵延寿叛变,刘世光派大将王德追击,至建平,全歼叛兵。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怀远大将军楚鼎率军驻建平,镇压建平、广德抗元诸军。
明初,邓愈任广兴(广德)府翼元帅,派兵驻建平。
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在广德、建平一带与清军作战。梅渚、汤桥等地驻有连营。十年(1860年)4月上旬,忠王李秀成会集各路大军10万余人于县北蚂蚁山一带,并召开部署二破清军江南大营的“建平会议”。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浔军黎宗岳部约一连人驻县城。建平自治公所成立,宣布脱离清朝统治。
民国13年(1924年)江浙战争,齐燮元调马联甲部由芜湖开拔,进驻郎溪、泗安等处,攻击卢永祥军。
民国16年(1927年)2月,北洋军阀五省联军白宝山部一营驻郎溪南乡及县城。
同年3月3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东路军)六师克郎溪,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驻城内凤凰墩。不久离去,留一排武装驻县城。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郎溪县划入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10月,国民党军队由上海撤退经县境向南溃退,沿途丢下大批枪支辎重,一部分为民众所得,组成抗日自卫团;一部分为流氓、土匪所有,组成各种“游击队”。同年11月,薛岳部十一师驻县境,后调往广德。
民国27年(1938年)初,各种游击队被第三战区司令部承认并加委。随后第二游击区总指挥杨遇春部麇集于梅渚、定埠、凌笪一带。当时梅渚驻有13个游击支队司令部,给养取之于地方,百姓有歌谣云:“街头巷尾都是司令部,闹得百姓不能过。”这年秋,冷欣任总指挥,将所有游击队编成江南挺进第二纵队,辖3个支队,1个大队,先后驻郎溪、溧阳两县边境。是年冬赣军三十三旅一个营驻梅渚。
民国28年(1939年)2月,陆军第五十二师工兵营驻梅渚,3个步兵团驻郎、溧、高边境,同年秋移驻姚村、十字一带。11月,陆军四十师驻郎溪溧阳边境,工兵营驻县城。自民国27年(1938年)3月19日,日军第二次侵占溧阳县城后,沿南京至杭州公路沿线都有驻军。县北梅渚离日军据点仅25公里,地接前线,国民党部队因而调动频繁。从民国29年(1940年)至民国32年(1943年)先后有新七师、六十三师、一O八师、江苏保安队一纵队、江苏保安第九旅均驻扎过县境。
民国27年(1938年)9月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第一支队后方医院及兵站驻梅渚王氏宗祠,同时设兵站于毕桥镇。由于军纪严明,买卖公平,免费为民治疗病伤,深得群众拥护。主力部队在溧阳县境抗击日军,捷报时有传闻,当地人民传有顺口溜:“新四军真打仗,打得敌人心胆寒。挺进队瞎捣蛋,五十二师吃干饭,三十三旅光要钱。”
民国29年(1940年),国民党宪兵一连官兵126人,第四十师师部及炮兵连官兵1120人和安徽保安团二营官兵149人驻扎县境内。 民国29年(1940年),忠义救国军派有特务组织“别动队”驻县内。江南挺进队总指挥部冷欣建立苏皖边区别动队,刘润乾任该部营长,驻梅渚附近,全系短枪便衣。江南行署政工总队(中统特务)第三队驻东门埂,人数约10余人,有时增至数十人,人员流动,对外保密。便衣短枪,破坏共产党地下活动。同年,第三战区奋勇救国队在梅渚设立联络站。
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第三战区将第二游击区(又称挺进区)改称江南绥靖区,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代替了冷欣,此后驻县境各部军队与日军相互默契,积极搜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日军稍有蠢动,国民党军队即闻风而逃。
民国32年(1943年),忠义救国军苏浙皖边区工作站郎溪组成立,该组成员为便衣特务,组长李亚白,人数不详。
民国33年(1944年)9月,国民党第三宣导组苏南郎溪联络站在梅渚成立,站长向志中,特务人数不详。
民国37年(1948年)5月24日青年军二O三师第二旅第六团驻扎郎溪,并在县城招考初中文化程度的学生或失学青年入伍。同年11月国民党三八四三部队(又名“吃光队”)陈瑞和部从皖北开到郎溪,招兵买马,拼揍反革命武装。师部驻定埠,县境城镇都驻有该部连队。
民国32年(1943年)12月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5000余人驻郎、广边境。同时江南军区教导第一大队范孝先部400余人也驻郎、广边境。民国34年(1945年)8月24日新四军主力部队来郎溪,一昼夜摧毁汪伪军全部碉堡,伪军全部瓦解,官员逃走,大部分伪军士兵投诚,日军龟缩在碉堡内。
民国35年(1946年),国民党郎溪县党部设有行动队,有30多人,便衣短枪。抗日战争前后,郎溪县政府设有情报组,并成立所谓党政军特种汇报会。此间,各师部也都在县境内设有别动队。
民国37年(1948年)皖南绥靖处管荣德派遣别动队一中队驻县城、梅渚,活动于东南乡一带,破坏新四军游击队地下活动。
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进驻郎溪。1950年7月县大队升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营,驻县城。196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炮兵部队驻县境,师部驻鹞鹰山。1969年5月4日解放军六四O八部队南字一三O部一个排进驻郎溪支左。1974年八三一一一部队驻郎溪,师部驻郎溪中学。1977年至1980年都有部队驻郎溪演习练兵。
1983年及1984年,郎溪县遭受两次特大洪水灾害。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三O一一部队、八三O一六部队、八三O一九部队先后均派来部队到郎溪县抗洪抢险,组织灾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常年驻扎在县境内的部队、武警有:
一、建设兵团第十六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安徽省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十六团,1969年4月以国营宣郎广农场为基础组建。下属4营、30个连队,另有1个营级单位精制茶场。全团共14000多人,现役军人125人,退伍军人600多人。1975年9月5日撤销建制,现役军人调回原单位,恢复十字铺茶场建制。
二、白茅岭农场武警大队
上海市白茅岭农场驻场武警部队,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上海市总队第六支队第一大队。原由上海市警备师第四团派1连兵力驻此。1962年改驻第二团第三营。1983年5月改为武装警察部队第二支队第九中队。1984年1月第九中队扩编为第六支队第一大队,下属3个中队。
三、社渚农场武警大队
江苏省社渚农场原驻六五四九部队,后改为武警部队。大队下辖5个中队。部分中队驻县境梅渚、岗南一带。
四、八三O八一部队六十三分队
1962年9月在县境内驻扎。
附:日伪驻军
民国32年(1943年)10月1日,日军陷郎溪,在郎川河南岸南门村驻军一中队(排),军官少尉难波于雄,后由中尉冢本泰山接任。梅渚、定埠、十字、东夏、涛城各驻一小队(班)8至12人,长乐方家村驻有日军物资搜集班1班。而南乡姚村,西乡南漪湖,东乡白茅岭山地驻有国民党五十二师、江苏保安一、九两纵队及忠义救国军,他们或率部投敌附逆,或骚扰民众,常以敌(日军)为友,以友(新四军)为敌。
民国32年(1943年),郎溪县城沦陷后,日军在县城设有“本部”和“洋行”,都是特务组织。汪伪第十五旅一八九团收编县内土匪也组织了别动队。
民国33年(1944年)3月,汪伪军十五旅一八九团阎斌部团部及第一、第二两营和特务连驻县城,第一营部分连分驻梅渚、定埠;二营驻涛城。同年春汪伪安徽省第七区保安司令张九如、张耀宗部在县城、涛城,东夏等地各驻一中队(连)。
(二)防务
明设千总营在县治前(今县巷东),后毁。演武场设在西门汪家渡(今吴村渡),厅房3间,左筑纛台。白茅汛营房10间,了望台1座,木牌1座,烟墩(烽火台)3个。青苔汛营房3间,了望台,木牌,烟墩同上。沿湖汛设前、中、后3座土堡(今毕桥乡境,清初堡废,沿为村名)。
清雍正八年(1730年)增设东夏、梅渚、定埠、顾置4汛,营房3至6间不等,了望台,木牌,烟墩同上。
县城城墙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经万历,崇祯,清康熙,雍正四朝增建加高,城门谯楼,垛口俱备,都起防御作用。
民国16年(1927年)县境设土碉楼21处(具体地址不详)。
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前期,国民党军队在驻地都构筑临时战壕:天子门至张冲岭,吼儿桥至东夏,涛城以西,梅渚以北,凌笪西北部挖有防御工事。
195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在分流庙附近建飞机场,后奉命停建。
1965年7月,在姚村公社石佛山麓建防空了望哨1座。1979年5月撤销。
1980年8月4日,县人武部在七里村建立民兵训练基地。
附:日伪军防务
民国32年(1943年)10月1日,日军陷郎溪,据点设在南门村,修砖木结构3层碉堡一座,四周挖5米深的壕沟,上布铁丝网,驻少尉1名,军曹2名,士兵30多名。梅渚外西门修同样碉堡一座,利用水沟为壕,布以铁丝网,驻军曹上士1名,士兵11名。定埠新庙前建一小岗楼,驻下士1名,士兵7人。十字打鼓台建两层碉堡一座,围以铁丝网。涛城、东夏也修有碉堡,驻军与定埠同。汪伪第十五旅一八九团于民国33年(1944年)春进驻县城,在今县政府前建一木砖三层结构碉堡一座,同时在涛城,梅渚,定埠都建有砖木结构碉堡。汪伪第七行政督察区保安队在县内驻地也筑有碉堡。汪伪郎溪县地方自卫队,在梅渚,定埠,东夏,钟桥,十字,涛城,袁村等地建筑碉堡,有砖木结构的,也有土木结构的,各驻有官兵20至30人。
(三)拥政爱民
民国27年(1938年)新四军后方医院驻梅渚王氏宗祠,当时药品来源极端困难,还为当地贫苦人民免费治疗疾病。摊贩葛江湖兄弟阋墙相争,被弟刀砍13处,经该院医生精心治疗,4个月痊愈。民国28年(1939年)3月3日(旧历正月十三日),日机3架轰炸梅渚,有12名居民受重伤,送医院抢救,半月后皆愈。同年6月梅渚镇北四庄陈家(现属溧阳县殷桥乡),雇农陈寅生患蜂窠组织炎,背部红肿似锅,奄奄一息,医师钱镐即为他动手术,放出浓血两盆,一周后即治愈。
1951年4月19日,县武装大队在城南七里店东南山坡打死豹子一只,为当地农民除了一害。
1957年7月1日至5日降雨295.6厘米,郎川河水位达15.75米,洪水漫至山脚底,49圩成灾,丁字埂溃决,县城为洪水所困,顿成孤岛。南京军区派12艘快艇来郎,抢救灾民7000余人脱离险境。
1959年至1962年恶狼为害,至1961年底全县被狼咬死31人,伤55人。1960年7月9日县委成立打狼指挥部,县人武部长王书琴任指挥。与苏浙皖3省10县,统一行动,围剿狼群。干部下田带武器,看狼就打。县人武部,公安局在解放军配合下,耗子弹2000余发,打死狼33条,打伤8条。1962年5月30日至9月30日被狼咬死3人,咬伤10人,人武部组织11个打狼队,配步枪27支,猎枪多支,日夜打狼,消灭狼害。
1971年3月30日,郎溪县伍牙山,高井庙等林场松毛虫为害,省军区命湾里机场派飞机两架来郎凌空喷药,为时一月,消灭全部害虫,保护松林6万多亩。飞机临时在宣城杨柳农用机场起飞、降落。
1975年,县境旱情严重。3月15日,首次试用高射炮进行人工催化降雨。
1976年8月20日,在梅渚分流庙进行人工催化降雨,共发射碘化银高炮弹180发。29日又在七里店县五七大学附近和小墩岗两处进行人工催化降雨,发射碘化银高炮弹331发,效果较好,缓和了旱情。
1983年夏,郎溪县遭受特大水灾,安徽省政府、省军区派飞机空投食品11万多斤,派直升飞机运送药品,南京军区派舟桥部队船艇抢救灾民5万多人。
建国以来每次防汛排涝、堵口复堤、抗旱抢种,县人武部不但组织民兵战斗,而且全体武装干部也都亲临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事后受到中央、省、地有关部门多次奖励与表彰。
上一篇:第三节 民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