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妇女会
郎溪妇女组织,始建于北伐战争时期。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郎溪县党部成立妇女部,第一任妇女部长吕孟松。
民国19年(1930年)10月初,陈建富在姚村夏桥主持召开姚村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姚村苏维埃政府妇女救国会,主席赵永安。
民国27年(1938年)8月,中共广德县工委(辖郎溪党组织)设妇女工作部,负责人徐竹芳。
民国28年(1939年)2月,成立中共苏皖特委。特委内设有妇女部,部长凌菲。8月,中共郎广县工作委员会成立,设有妇女部,部长徐竹芳。同时在涛城、城关、东夏等地,建立“姐妹会”,利用其组织串连各界妇女,开展拥军优属,搜集敌人情报,组织发动妇女做军鞋,资助前方抗日战士等工作。并开展反对包办婚姻,破除迷信,解放妇女等活动。
民国33年(1944年),郎溪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时,同时设立了县妇女抗日协会,各抗日根据地的区、乡,亦建立了妇女抗日协会,组织教育妇女送夫、送子参军,团结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活动。在开展生产自救工作上起了积极作用。 妇女抗日协会,组织妇女教唱《中国女儿》等抗日歌曲,鼓舞妇女参加抗日,动员亲人参军,做好后方拥军优属等工作。
民国35年(1946年)5月12日,国民党郎溪县党部组织成立县妇女运动委员会,会址设在县党部内。主任汪蘅香,委员有尹宗纯、王锐、胡淑清、刘茜亚等人。
民国36年(1947年)3月8日,国民党郎溪县党部组织成立县妇女会,会址设在凤凰墩。理事长吴履清、张影,理事有汪蘅香、王锐等人。
(二)妇女联合会
1949年5月,皖南区郎溪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成立,主任孙德胜(兼),委员有丁浩、孙德胜、孙振花、张天星、赵守信等5人。
1951年7月28日至30日,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召开县第一届妇女代表大会。应到代表78人,实到59人。大会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婚姻法》,动员妇女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发展生产。全体代表听取县委书记汤太元所作的《目前形势和妇女工作》和县长高长年所作的《关于婚姻法》的报告。听取白凤珍所作的《解放以来妇女工作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并通过有关的决议。同时通过《告全县妇女同胞书》。大会选举产生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县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11人、常务委员3人,白凤珍当选为主任委员,孙振花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1956年10月5日至9日,县妇联召开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应到代表156人,实到153人。大会主要任务是听取《县妇联六年来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会上通过《县妇联组织章程》和《选举法》,通过《县妇联1956至1962年的工作规划》。大会选举产生县妇联执委会委员23人,常务委员9人,周波当选为主任。
1957年1月,安徽省郎溪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更名为郎溪县妇女联合会。
1962年3月25日至29日,县妇联召开第三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57人、列席3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县妇联六年来的工作情况》的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妇联执委会委员18人,程茶秧当选为副主任。
1964年12月20日至23日,县妇联召开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暨县妇女“五好”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代表会议。应到代表326人(含先进集体与个人代表103人),实到278人,列席103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妇联会工作报告,表彰先进集体与个人。大会选举产生县妇联执委会委员19人,周波当选为主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展后,妇女联合会工作停顿。
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建立后,妇女工作纳入政工组的群工小组,设一妇女干部管妇女工作。
1973年5月26日至28日,县妇联召开第五届妇女代表大会。大会应到代表400人,实到372人。大会主要任务是听取县妇联《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大干快上多贡献》的报告。经审议通过这一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和向全县妇女发出《倡议书》。大会选举产生执委会委员29人、常委9人,江晓华当选为主任,汪凤莲、王舜香当选为副主任。
1979年3月8日至10日,县妇联召开第六届妇女代表大会。大会实到代表450人。大会主要任务是听取并审议县妇联《全县妇女行动起来,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开展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和开展“三八红旗集体”、“三八红旗手”活动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执委会委员32人、常委7人,周波当选为主任,汪凤莲当选为副主任。
1984年12月21日至22日,县妇联召开第七届妇女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250人,特邀代表11人。大会主要任务是听取县妇联《奋发自强,锐意改革,为开创我县妇女运动新局面而奋斗》的报告。号召全县妇女自强、自尊、自爱、自重,开拓前进。会上,县妇联向93名“三八”红旗手和47名“五好”家属代表颁发了奖状与奖品。大会选举妇联委员31人、常委7人,汪凤莲当选为主任,陈爱云当选为副主任。
郎溪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建立后,在县下辖的基层行政组织中,同时建立了民主妇联组织。1949年5月,5个区设立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会。1953年,全县调整为8个区,区都设立了民主妇女联合会,配备专职区妇联干部;区辖72个乡2个镇,也都建立了妇代会,配备了不脱产的妇联会主任。1957年,撤区后,全县设置16个乡1个镇,都建立了妇女联合会,配备了专职妇联干部。1958年11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各个公社也都成立了妇联会,配齐了专职妇女主任;72个生产大队和3个街道居民委员会,都建立了妇代会,并推选了不脱产的妇联主任;1689个生产队,配备了不脱产的妇女队长,领导和组织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工作。
县妇联会通过区、乡(镇)、村、厂(场)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代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妇女工作,发挥妇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半边天”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帮助妇女排难解忧。
1952年,农忙季节,妇联会在全县农村组织了带孩小组,集中带孩子。
1957年,全县有7个较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妇女组织,办起了农村幼儿班8班,入班幼儿287人。1958年办幼儿班367班,入班幼儿12832人。到1959年底,全县农村有托儿组943个,入托幼儿8946名。幼儿班375班,入班幼儿8425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妇联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书记处关于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指示,积极发展城乡托儿组织。
1959年8月,县幼儿保教委员会成立,内设办公室。创办幼儿园(班)6个,入园幼儿400余人,配有专职教养员12人。
1964年12月,县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时,出席大会的“五好”妇女代表会30个,“五好”妇女干部代表73人,“五好”妇女代表175人。
1979年开展“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活动,全县涌现“三八”红旗集体20个,“三八”红旗手180人。
1980年下半年,开展“五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好;努力生产、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实行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民主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家庭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至1986年,全县共评出“五好”家庭2197户。几年来,受全国妇联表彰的“五好”家庭3户,受省妇联表彰的“五好”家庭12户,受地区妇联表彰的“五好”家庭3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