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6年(1947年)7月,在国民党郎溪县党部的策划操纵下,县总工会成立,理事长王宗德,并在城厢砻坊,搬运行业中,组织了行业工会。规定凡加入工会的工人,每个会员按月应交会费大米1斗(折合17市斤),上缴县总工会。同年,理事长王宗德以总工会代表身份,被选为县参议会参议员。
民国37年(1948年)1月28日,县总工会组织码头搬运业职工,在城厢中山堂召开码头搬运业工会成立大会。5月2日,县总工会出面组织成立公教人员联谊会,理事王图奎,王承烈、胡玉鹿等。1949年4月郎溪解放,这些黄色工会组织自行消亡。
1949年5月,郎溪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县农会主任孙德胜兼任主任委员,张天星等6人为委员。当时全县共有工人300多人。
1950年2月,成立城关行庄工会(包括砻坊、油坊、黄烟业)和邮电工会。3月,成立城关手工业工会、航运工会。此时,城关供销社、中粮公司、教育、财政金融,以及梅渚、定埠、毕桥、东夏镇的店员、搬运、手工业等工会相继成立。6月,在城区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全县共有职工1500多人,会员有956人。县工会筹备委员会还配备专职干部2人。
1950年9月,县工会筹备委员会召开了县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工人代表38人,选举产生县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县总工会。大会提出了工会在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培养教育职工、改善工人福利等方面的工作方针与任务,并号召全县工人积极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大会选举产生9名工会委员,王彦才(县委组织部长)当选为主席,张天星为副主席。
1951年,全县的基层工会组织共23个,有会员1206人。
1954年1月,县总工会更名为县工会联合会。内设秘书、组织、宣传、生产、劳保、财务等部。
1954年6月7日至7月11日,县工会联合会召开第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43人,列席6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生产救灾和大规模的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组织广大工人掀起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竞赛,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大会选举工会常务委员15人、候补委员4人、经费审查委员5人。雷宣礼当选为主任委员。
1956年1月11日至15日,县工会联合会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43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全县工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组织支援农业合作化运动,协助县委和政府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选举工会联合会常务委员13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雷宣礼当选为工会常委会主任委员。县工会联合会撤销下属各部,改设秘书室和宣传、生产工资、财务劳保委员会。
1959年,全县基层工会组织发展到67个,职工达5632人,有会员2488人,工会会员小组338个。县工会联合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7人。
1961年9月,县工会联合会更名为县总工会。
1962年3月2日至5日,郎溪县总工会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会员代表118人,列席6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和开展创“五好”单位和“五好”个人活动。大会选举总工会委员11人、常务委员5人,雷宣礼当选为主席,同时选举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3人。
1963年全县职工共有3694人,其中工会会员2051人,建立基层工会91个,下辖工会小组199个。
1965年4月27日至30日,郎溪县总工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本次大会和“五好”工人代表会议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13人、列席33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以创“五好”为动力,以技术革新为内容的“比、学、赶、帮、超”增产节约运动。表彰“五好”职工。大会选举总工会委员15人、常务委员5人,雷宣礼当选为主席。同时选举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3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人运动和工会组织遭到破坏,工会工作停顿。
1968年10月19日至21日,县革委会召开县首届工人职工代表大会,“职代会”篡改了工会工作宗旨,把工会工作引入歧途。出席大会的代表190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率领广大革命工人、干部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革命大批判,搞好本单位斗、批、改,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大会选举产生“工职代会”委员28人,常务委员11人。
1973年4月11日,中共郎溪县委批转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关于整顿基层工会计划的报告》,对全县基层工会组织进行一次整顿。在基层工会整顿的基础上,选举会员代表,召开县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恢复县总工会组织。大会于5月30日开幕,6月1日闭幕,出席大会的代表324人、列席28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整顿工会组织,健全工会组织。大会选举总工会委员28人、常务委员9人,张天星当选为主席、孙玉林当选为副主席。各级工会组织虽经整顿建立起来,但工会工作仍然处在“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想支配之下。
1976年,粉碎“四人帮”,工会工作才逐步趋向正常。1976年底,全县职工人数已达6245人,其中工会会员4620人,建立工会基层组织35个、工会小组207个。
1979年3月24日至25日,县总工会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贯彻中国工会“九大”会议精神,建立与健全组织,活跃工会民主生活,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动员全县广大职工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出席大会的代表222人。大会选举总工会委员35人、常务委员11人,张天星当选为主席,毛秀蕃当选为副主席。后又在全委会上补选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5人。张天星、毛秀蕃于1983年5月离退休后,由唐灶久任主席、魏俊才、施来顺任副主席。
1985年1月20日至21日,县总工会召开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97人,列席10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搞好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6人,唐灶久当选为主席,施来顺当选为副主席。同时选出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人。
1985年全县职工总数增至10779人,其中女3432人。全县教育、卫生、农林水、供销、财粮、工交、建筑等系统共有工会会员9442人(其中女会员2375人),建立基层工会组织95个,另有86个单位建立了工会组织员,工会小组共528个,基层组织配专职工会干部32人,不脱产基层干部1002人。县总工会配备专职干部10人。县总工会内设有工人俱乐部,职工业余学校。
1987年全县职工总数10788人,其中女3627人。工会会员共9275人,其中女会员3143人。共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13个,工会小组278个。
1950年县总工会建立后,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坚持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的原则,迅速恢复生产,以支援抗美援朝斗争。全县工人捐献飞机大炮款1846.4万元(旧人民币),控诉美帝武装日本,写控诉书1028份,参加控诉1.1万多人次;青年工人报名参军11人,参干64人。组织工人协助政府,进行反偷税漏税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工人开展技术革新,增产节约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建立工人俱乐部,开展工人文娱、体育活动。
1954年,郎溪遭受水灾,总工会发动300多工人,支援东夏区花赛圩防汛排涝,城关缝纫社工人节约棉布64丈,为灾区人民多制寒衣45套:梅渚、城关、姚村、定埠、毕桥等工人帮助开荒204亩。组织全县工人支援灾区,捐献人民币129.16万元,衣服21件。
1957年,水灾,全县有140个单位,受洪水袭击,有228户职工家庭虽被水淹,但他们仍坚持在防汛第一线。在组织生产自救的同时,还组织城关搬运、航运等单位的工人参加抢险打桩队。
1965年,县总工会积极组织发展职工业余学校17所,有21个班级,参加学习的工人478人,配有专职教师3人,义务教师1人。
1976年以后,在工会工作趋于正常的情况下,重新开始组织工人补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以适应“四化”建设需要,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各基层工会办政治夜校26所,31个班,参加学习的工人1089人。县总工会还在永丰造纸厂、酒厂创办“七·二一”工人业余大学各一所,学员31人,设立造纸、酿酒、机修3个专业。
1980年3月,总工会办职工业余中学1所,招收两个初中班,1个高中班。到1985年,先后共招收3届工人学员,有410名青年工人从初中部毕业,有190名青年工人从高中部毕业,有15名职工经考试合格,录为国家干部。各系统送往大学、中专深造的青年工人有52名。职工业余中学在1984年和1985年,连续两年被省职工教育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
1983年1月,总工会还在工人俱乐部内增设图书室、阅览室、乒乓球室、象棋室。图书室藏书5793册,各种报纸24种,杂志146种。总工会礼堂有座位528个,放映电视录像,每日参加活动人数达500人次。
1985年,建立“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小组358个,参加职工达3000多人,还组织有8人组成的“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讲演团,分赴厂、矿等企业讲演。
1985年县工人俱乐部在全省工人俱乐部评比中,被省总工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1985年开始在全县各基层工会开展整顿工会组织,建设职工之家活动。通过“整组建家”活动的开展,工会组织进一步加强,专职干部逐年增加,到1987年底增加到80人。各种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室、棋奕室)发展到90个。经检查验收,到1987年底共有89个职工之家成为合格的职工之家,其中有3个地区级先进职工之家,1个省级优秀职工之家。
附:建国以来省级以上机关命名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一、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
1956年:钱富凤出席1956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8年:柏凤莲出席1978年全国财贸系统学大庆、学大寨双学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二、中央部级单位表彰的先进个人名录
1956年:王志祥被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1959年:司有厚被林业部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
1978年:李长志
1979年:王根宝被团中央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82年:吕韶音被教育部授予“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个人称号。 1983年:王海燕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张嗣龙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1984年:吴荣生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三、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
1951年:张运中
1952年:张运中
1954年:马怀林(省劳动模范)
1956年:马怀林、徐纯富、周洪良、张恒发、张洪江、司有厚、施志良、金长富、杨腊玉、王志祥、吕绪声、黄庭经、徐祷松、王俊、胡灶尧
1958年:钱富凤(省劳动模范)、胡秉铨、司有厚
1959年:袁家声、胡秉铨、郭胜友、刘万胜、黄启荣、王厚生、刘明山、刘宝庭、钱金龙
1960年:张翠华、窦维华、王厚生、刘先益、沈兰英、岑玉鹿、史连兴
1963年:王凤梧、李培生、段富圣
1965年:汪凤英
1976年:张木兰、黄爱湘、杨继超
1977年:王文玺、吴龙珠、翟宗广
1978年:柏凤莲、孟庆忠
1979年:孙才秀
1980年:肖玉海、汪玉萍
1981年:余绪忠
1982年:王海燕、李桂安、章荣华、徐建芬
1983年:季学明、姜善钦(省劳动模范)、汤德明(省劳动模范)、许金亚(省劳动模范)、虞利华、高建平
1984年:张绪和、周君良、李桂平、姜善钦、魏俊飞、徐德贵
1985年:章荣华、吴凤英、柳克强、张瑜、徐建芬、魏俊飞、翟宗广、王有玉、陈寿乐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