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郎溪县位于安徽省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的结合部,境内地貌比较复杂,北部和中部沿郎川河主、支流和南漪湖东岸以平原为主,南部和东部边缘为起伏岗、丘和低山。总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均地面坡度为1∶1000。全县平原面积最大,占县内总面积80%,岗地占全县总面积12%,丘陵占全县总面积6%,低山占全县总面积仅2%。
(一)平原
一、冲积平原
分布于郎川河主支流及毕桥河、飞鲤河、梅河等沿岸,最宽处可达20公里,最窄处为7.5公里,宽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由河漫滩和河流低阶地组成。地势开阔平坦,地面比降1∶2000~1∶1000,海拔大部在20米以下,相对高5~10米,沟塘率约占平原总面积10%左右。地面组成物质为粉砂质粘土、砂壤土等,土壤肥沃,水利条件优越。
二、湖积平原
分布于南漪湖东岸,东夏、幸福、飞鲤、毕桥等乡的西部,宽2~5公里,由湖滩地、湖积低阶地组成。地面比降1∶2000,海拔8~10米,相对高5米以下,地势坦荡,向湖心微倾。地下水埋深很浅,仅距地面1米左右。组成物质有亚粘土、亚砂土和淤泥等,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沛,是郎溪县农业生产的基地之一。
三、河谷平原
分布于钟桥河上游,岗南乡和凌笪乡境内,以及龙须湖水库上游山、丘间谷地,呈狭长状态伸入山地、丘陵间,经流水冲刷和堆积作用形成,宽度300~600米不等,海拔因处于不同河段,差异较大,20~40米不等,比降较大(1/200~1/150),地面组成物质有砂砾层、细粉砂和亚砂土等,河谷平原由低河漫滩、高河漫滩和零星低阶地组成。
四、洪积平原
分布于伍牙山、亭子山、白茅岭、虾子岭等山前地带沟谷出口处,呈扇状分布,地面比降由顶端向边缘渐次降低,顶部8°~10°,中部4°~5°,边缘2°~3°,个体都不大。组成物质的颗粒也由顶部向边缘渐次变细,顶部为砂砾层,中部为砂土、亚砂土,边缘为亚粘土、亚砂土。
(二)岗地
一、堆积岗地
分布于钟桥、下湖两乡的西北部与十字、飞鲤、毕桥3乡镇之间。原为河流高级阶地,因地壳轻度上升,再经下切,内部冲沟发育,呈岗冲相间分布,海拔变化显著,具南高北低和临近山丘处高与临近平原处低的特征,十字镇和下湖、钟桥乡内的岗地40~60米,而飞鲤、毕桥附近的岗地仅35米左右。相对高20~30米左右,地面平均比降1/500左右。岗面因受差异性抬升、分割程度不同的特点,可分平坦堆积岗地、倾斜堆积岗地和起伏状态堆积岗地。组成物质以网纹红土为主,有的上覆有下蜀黄土,也有少量岗地由洪积砂砾层和砂层组成,其上发育的土壤层,肥力都较低,一般岗间冲谷辟为水田,岗顶、岗坡种旱作物和辟为茶园或经济林。
二、剥蚀岗地
分布于水鸣、南丰、城南3乡之间和姚村乡的西南部。由红色砂岩、砂页岩和花岗岩等组成,经流水长期剥蚀作用等形成,海拔40~80米,相对高30~40米,岗间被冲沟切割,具起伏不平状态,岗顶、岗坡土壤瘠薄,除分布一些松林外,大部分为荒坡荒地,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三)丘陵
一、侵蚀剥蚀低丘陵
分布于伍牙山北部的罗市和展东,以及姚村乡的袁村、周村,亭子山、白茅岭的山前地带等。海拔100~150米,相对高<100米,丘体切割破碎,脉络比较零乱,随丘间沟谷而变,顶部和缓,丘坡15°~20°,组成物以砂岩、页岩、花岗岩和火山熔岩为主。
二、侵蚀剥蚀高丘
分布于伍牙山的南部和北部,亭子山和白茅岭之间,鸦山和虾子岭的山前地带等。多呈北东向和近南北向展布。海拔200米左右,相对高100~150米,坡度15°~20°,最陡25°~30°。组成物质以砂岩、页岩、花岗岩、石英砂岩、钙质页岩、粉砂岩等为主。
三、侵蚀溶蚀高丘陵
分布于姚村乡的夏桥、屋基村、陈门村等地,丘脊完整,多呈北东向展布,海拔200米左右,相对高150~180米,丘坡陡峻,25°~30°,基岩裸露,大部为童山秃岭。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砂页岩和硅质岩等组成。
四、主要丘陵简介
(1)香山在十字铺镇李村。明、清时代,山间植被葱郁,奇花异草丛生,故有香山美誉。呈北东向展布,海拔180米,比高120~140米,呈浑圆状,顶平坡缓,坡度<25°,由花岗岩、砂岩等组成。
(2)马鞍山在十字镇马村。脊部呈马鞍状,故称之。近南北向展布,海拔182米,比高100~120米,两坡不对称,东坡较陡,西坡缓,分别为20°和15°。组成物质以花岗岩、石英岩、砂岩等为主。
(3)东山头在郎溪县西南部与宣州市接壤处,为北东向展布,海拔184米,比高80~100米,脊部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两坡对称,20°~25°左右,由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山间常有泉水分布,水质良好,局部坡地林草丰茂,具天然放牧条件。
(4)牛尾巴山在伍牙山与亭子山之间。近南北向展布,海拔200米,比高120~140米,脊部狭窄,由南向北倾斜,两坡对称,坡度25°左右,植被屡遭砍伐,水土流失严重,多荒山荒坡。由石英砂岩、砂岩等组成。
(5)独山在凌笪乡东,为郎溪、广德界山,西坡在郎溪县境内,东坡在广德县境内。近南北向展布,海拔150米,比高80~100米,两坡对称,20°~25°左右,由石灰岩、页岩、泥岩等组成。坡地土壤深厚,宜栽种枣、柿等果类。郎溪特产“金丝蜜枣”最早产于此山。
(6)前峰山在岗南乡东北隅,为郎溪县与江苏省溧阳市界山。近南北向展布,海拔220米,比高120米左右,主峰偏北,脊部由北向南倾斜,山坡北陡南缓,分别为30°或20°左右。由石灰岩、白云岩等组成。
(7)道士山在毕桥乡施宏村。为玄武岩喷发火山口,呈环状展布,海拔80米,比高50米,坡地土壤深厚肥沃,当地群众称肥料山。
(8)笠帽山在钟桥乡境内的县农场。近东西走向,形似笠帽,故名。海拔50余米,比高30米,呈浑圆状,坡度和缓,由粗面岩、安山岩等组成。
(9)塔山在姚村乡姚村。近东西走向,海拔260米,比高180米,两坡对称,坡度25°左右,顶部东、西两端双峰对峙,由花岗岩、硅质岩等组成。该山为永丰河河源,山上林木茂盛,山青水秀。
(四)低山 郎溪西南诸山系黄山余脉,由峡子岭(又称虾子岭)入境,东北诸山系天目山余脉,由斗牛山入境。
一、侵蚀剥蚀低山
分布于郎溪县东部与广德县毗邻处和郎溪县南部与宣州市接壤地带,海拔500米以上或比高200米以上的山地。山体比较完整,大部为北东或近南北走向,坡度以20°~25°为主。现代地貌作用以侵蚀和剥蚀作用为主,坡地沟谷发育,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组成物质以花岗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等为主。
二、侵蚀溶蚀低山
分布于郎溪县的东北隅,与广德县、江苏省溧阳市的接壤处,以及白茅岭农场等地。多呈北东向展布,山脊线完整,坡度15°~25°,山坡多基岩裸露,发育岩沟石芽,巨石嶙峋,山间分布封闭型溶蚀洼地。现代地貌作用以水流冲刷和溶蚀作用为主。由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砂岩、页岩等组成。
三、主要低山简介
(1)鸦山岭又名虾子岭。在郎溪县西南端,是郎溪与宣州市的界山。呈北东走向,最高峰老树尖海拔501米,比高400米以上,坡度25°~30°,两坡对称。东北段位于郎溪县境内,西南段在宣州市境内,主峰偏西南段,山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由花岗岩、石英砂岩、砂岩等组成。该山群峰丛迭,水热条件优越,林木葱郁,为郎溪县的优质茶产区,也是唐代贡茶“瑞草魁”的最早产地。
(2)鸦山在郎溪县南端,位于郎溪与宣州市的毗邻处。近南北走向,主峰海拔446米,耸立郎溪境内,山脊窄狭,由北向南倾斜,山体南段延伸至宣州市内。两坡对称,坡度20°~25°,由花岗岩、石英砂岩、砂岩等组成。山中植被茂盛,水土保持较好。
(3)伍员山又名伍牙山。在郎溪县东北部,岗南乡境内,位于郎溪与江苏溧阳市相邻处。春秋时代,楚平王诛伍氏,伍员逃吴国,经此山而得名。又传伍子胥为复仇,举兵伐楚,扎营建牙该山,故也称伍牙山。北东走向,海拔440.6米,比高350米,主峰偏东北端,脊部向西南倾斜,西坡在郎溪县境内,东坡在溧阳市境内,两坡对称,坡度25°~30°。由石英砂岩、砂岩、页岩、灰岩等组成。土壤层深厚,肥力较高,林木茂盛,也是郎溪县产竹的基地。
(4)亭子山在郎溪县中部东缘与广德县交界处。呈北东向展布,西南段在郎溪境内,东北段在广德县境内。海拔446米,比高350米左右,两坡对称,坡高20°~25°左右,由石英砂岩、砂岩、灰岩和页岩等组成。山间多有泉水出露,以“龙井泉”最为著称,晶莹清澈,终年常流,水温恒定,现已作为矿泉水开发。
(5)石佛山在姚村乡姚村花岗岩体的核心部位。近东西向展布,海拔352米,比高300米,主峰偏西,脊位向东徐徐降低,两坡对称,坡度15°~20°左右。由花岗岩组成。沿其节理风化剥蚀,发育成一系列奇峰巧石,如“风动石”、“仙鼓石”等,石佛山风景绮丽,曾建寺于山顶,有郎溪小九华佛山之称。现寺已毁,仅存两株苍劲挺拔的千年银杏。
(6)凤巢山在姚村乡夏桥北侧。群众中曾有“凤凰来栖”之传说,故称之。呈北东向展布,海拔349米,比高250米左右。山体由西南至东北逐渐增加,坡度25°~30°左右,由花岗岩组成。后因乱砍滥伐,山体荒秃,近年进行封山育林,植被不断得到恢复。
(7)戴龙山在郎溪县姚村乡陈梅村附近。呈近南北向展布,海拔340米,比高260米,两坡对称,坡度15°~20°,山脊宽平,由花岗岩组成。
(8)白杨岗在鸦山岭前,为一弧形山地,海拔300米,比高大于200米,沿断裂和节理长期切割,山地已被切穿,成断续分布状态,山间发育多条幽谷,景色十分绮丽。
(9)白云山在白茅岭农场场部北侧,呈近东西展布,为郎溪县与广德县的界山,西段属郎溪县,东段属广德县。海拔300米,比高240米,山体西宽东狭,坡度20°~25°左右。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森林遭多次砍伐,目前呈荒山荒坡状态。
(10)放马场在白云山西北侧。北东走向,海拔400米左右,比高350米,主峰偏东北,山脊向西南渐次降低,坡度15°~20°,森林已遭砍伐,多灌丛草坡,是牧马的良好场所。由砂岩、页岩和灰岩等组成。
(11)白茅岭在白茅岭农场场部南约4公里,北东走向,海拔292米,比高230米左右,东北段延伸至广德境内,绝大部分山地在郎溪县境内。坡度15°~20°,由石英砂岩、砂岩、白云岩等组成。
(12)岱里山在姚村乡岱里村。近东西走向,海拔351米,比高260米,主峰偏西端,脊部由西向东倾斜,坡度20°~25°,西部较陡,东部较缓,由花岗岩组成。
(五)地貌成因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成
郎溪县东部与广德县毗连地区,南部与宣州市、广德县接壤地带,都属褶皱、断块隆起带,而郎川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河谷地带都为断陷区,故从郎川河谷地向东、向南地势逐级上升,地貌格局,从平原、台地(岗地)逐渐过渡到丘陵山地。
二、新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
郎溪县新构造运动性质继承老构造运动特征,原来的上升带,仍表现轻度隆起,形成了低山、丘陵;而河谷带仍以沉降为主,发育了冲积平原、河谷平原、湖积平原等;在平原与低山、丘陵过渡区,地面时而下降,时而轻微上升,形成了堆积岗地与剥蚀岗地。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成
郎溪地处湿润北亚热带气候,外力作用流水冲刷、溶蚀作用表现很活跃,山地、丘陵、岗地以流水冲刷作用为主,发育了众多沟谷,形成侵蚀低山、丘陵和剥蚀岗地。在碳酸盐类岩层分布地区,则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了溶蚀低山、丘陵和溶蚀洼地的地貌组合类型。主要河流流经地区,外力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发育了平原地貌。
上一篇:第一节 地质
下一篇:第三节 气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