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谢朓楼】宣州城内有一座驰名海内的胜迹—“谢朓楼”。自唐以来,历代文人贤士,无不以亲登此楼为快事。
这座名楼,得名于唐代名诗人。早在1400年前,南齐诗人谢朓(字元晖),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衙后面的陵阳山巅(今城中烈士塔处),建筑一室,因其位于全城最高处,谢朓自命名曰“高斋”。他在两年的任期里,理事、起居、吟赋多于此室。志书称他“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
唐代初期,宣人为追怀谢太守,便于“高斋”旧址,建造一座上下两层,飞檐翘角,四面开窗,砖木混合的楼台,因位于州衙的北面,取名“北楼”。又因登入此楼,向北可以眺望“名齐五岳”的敬亭山,遂又俗称“北望楼”。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揽胜,吟《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以怀念谢朓:“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他在《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写道:“……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起,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诗均为传唱千古的佳句。
由于李白诗广为传诵,楼名遂又被称为“谢公楼”、“谢朓楼”。从此,楼基四周,先后建有“条风”、“清暑”、“迎春”、“双溪”、“怀谢”等亭阁,犹如众星拱月,将谢朓楼衬托得更加宏伟壮观,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人文景观群。慕名来登楼揽胜者络绎不绝,赋诗题咏者难以计数。现仅见于志书的历代谢朓楼诗文达150余篇,史有“独占江山谢朓楼”之评。
此楼自建成后,历代相继修葺,一度虽曾被官命为“叠嶂楼”,然而人们为追怀先贤谢李,仍多习称“谢朓楼”。可惜的是,这座千古胜迹的名楼,于1937年秋,被侵华日军飞机炸为废墟,现仅存遗址。
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旅游者,不断来宣州探访名楼。面对遗迹无限感叹道:“过客难登谢朓楼!”庆幸的是,宣城县委、县政府已作规划,这座名楼不久将重现人间。
【李白独坐楼】唐代大诗人李白,生前多次寓游宣城,尤喜到敬亭山揽胜。他曾自谓:“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可见他是何等流连敬亭山。
敬亭山的南面山腰,有一座青翠的小山峰,峰巅宽平,山崖兀立。李白常来此处独坐吟赋。他的名篇《敬亭山独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是在此处吟就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广为传诵后,使敬亭山增彩生辉,名扬海内。
后人遂在诗仙独坐吟诗处,建造一亭,名“拥翠”,并置碑志。当地俗称“太白亭”。亭之周围,先后建有阁、宇多座,成了敬亭山人文景观集萃之地,为游人聚集揽胜之所,历代题咏不绝。
清时,太白亭改建成太白楼(楼下常为道士寓居),1931年倾于山洪。1933年修复,1937年毁于战火。从此,诗仙独坐处,游人望墟叹。
将近半个世纪后,敬亭山重展风采,当年太白独坐吟诗地,如今屹立起一座独具特色的“李白独坐楼”。距楼不远处,又新建一座“绿雪茶社”,以供游人品

【开元古塔】宣州城中,有一座冲天而立的宝塔,被人们视为古老宣州的象征。此塔始建于晋,初名“永安寺塔”,唐更名“开元寺塔”,宋改称“景德寺塔”,后又称“多宝塔”,今称“开元古塔”。从始建至今1500余年,历代曾相继重修,最后一次的重修为民国18年(192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过两次维修,现今的开元古塔为九级六面砖塔,高达34米,是宣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古塔,尽管历代多次重修,塔形及其结构都有较大的变更,然而塔顶的铁质塔刹和盘挂在护环上的一条粗铁链,自北宋末期始,就一直保持原样,迄今未作变动。这是因为它有一个顺乎民意的传说:
北宋末期,由于朝廷昏暗,致使民不聊生。于是各方豪杰,纷纷聚义造反。他们惩杀贪官,扶济贫民。当时,宣城东北南漪湖一带,就有这样的一支聚义队伍,大首领叫江龙,二首领名卞通。他们曾先后在郎溪、广德两地惩杀贪官、劫库济贫甚得民心。时任宁国府(治宣城)知府的王烂,终日惊恐不安。一日,他暗中获悉府衙内一位名叫陈云的步司,与南漪湖大首领江龙曾是师兄弟,遂将陈云之母诱至府衙作人质,限令陈云前往南漪湖“缉拿盗首江龙归案”。
当陈云见到江龙,如实相告后,他们商定了一条既可向官府示威,又可确保陈云母子安全的计策。由陈云先“缉拿”二首领卞通到宣城“归案”交差,待陈母被释后,母子2人连夜往南漪湖投奔江龙。
宁国府正堂,将“缉拿”的“盗首”卞通,用粗铁链捆锁,押往法场斩首示众。当行至开元塔下,只见好汉卞通双脚一蹬,纵身上了屋顶。接着,如猿攀枝,似虎窜林,眨眼之间跃上开元塔顶,卸下捆锁在身上的铁链,盘挂在塔刹的铁环四周。卞通身立塔顶,呵呵大笑一阵,随即如轻燕般地飞落于塔下屋顶,从容地由街房屋脊向东而去。
监斩的王知府及官吏、衙役,望着塔顶上的铁链,一个个呆若木鸡,不知所措。从此,他们有悸于这些有“飞天本事”的“强盗”早晚要来造自己的反,因而不得不对敲诈百姓的行为有所收敛。于是,这条盘挂在塔顶上的铁链,成了警告贪官污吏的一口“警钟”。不久,宣城民间流传出这样一首民谣:“府官县官休太辣,宝塔顶上铁链挂;好汉早晚要回来,当心把尔狗头杀!”由于民心所向,约定俗成。从此以后,每次重修此塔,塔身外形和塔内结构均有变动,而塔顶上的铁链却无人愿作改动。
【朝天洞和肉身菩萨】宣州市南70里,有座海拔700多米的雪峰山,山南有条苍翠的峡谷,峡谷之中有座约为一间屋大小的崖洞,始名“狮口洞”,后改名“朝天洞”。洞中供奉着一尊3尺多高的“肉身菩萨”。洞侧建有一座上下共50余间的“龙泉寺”。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前,香火旺盛,佛事频繁,住寺僧尼达五六十人,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香客、游客终年不绝。
现今,尚有住寺僧尼10多人,主持僧悟觉,还当选为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朝天洞和龙泉寺均被列为宣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洞和肉身菩萨来源于一个神奇而真实的传说:明末,雪峰山南麓有座古老的上谭村,村里有位家资殷实的谭傲祥,人称谭员外。一日,他来宣州城里探亲,得悉有位来自南京宝华山的高僧,法名悟信,俗籍陕西,进士出身。悟信想云游皖南,寻访一块理想的修行胜地,应宣州城里僧侣之邀,在城内天宁寺(位于今宣城师范校园东南隅)登堂讲经。平素即好斋佛布施的谭傲祥,也特地赶去听讲。悟信法师佛学渊博,讲经有道,使听者入迷。当天晚上,谭傲祥诚拜悟信为师,皈依佛门为徒。不久,将悟信法师恭请至山明水秀的家乡上谭村,并特地在村中新建一座庙宇,取名“新安寺”,留悟信法师在此修行。时隔不久,悟信觉得上谭村大,人多世嚣,难为静地。一天,他信步登游村后雪峰山,发现山上有一森林蔽日的峡谷,两边石岩陡峭,一股清泉飞流,地势险要,环境幽雅。距飞泉不远的峭壁之下有一崖洞,洞口上方形如狮头,洞口下方卧一圆石,状若绣球,酷似“金狮张嘴戏彩球”,因而当地人称“狮口洞”。悟信脱口称道:“好一座清静胜地!”他快步走至洞口探首一望,谁料一只猛虎坐于洞中,对他虎视眈眈。悟信在惊恐之中,双手合十,口中念道:“阿弥陀佛!贫僧想在此处落座修行,你若肯让这风水宝地,请点头3下,若不肯让,贫僧立即告退。”说也奇怪,那猛虎竟连低首3次,摇尾出洞口,遁迹于深山。悟信喜出望外,遂从上谭村移居于洞中。山洞不深,光线不暗,洞内左右各有一小洞,一洞为炊,一洞作铺。从此以后,悟信法师不再云游,终日盘坐洞中,面朝西天,潜心修行,并将洞名改为“朝天洞”。谭傲祥及里人常来敬香供奉。谁知7年后的一个严冬,一场罕见的大雪,封盖全山,雪深数尺,月余方融。待山下谭傲祥来洞探视,悟信法师却面西盘坐,圆寂于洞中。谭傲祥率里人就其真身原形裹漆装金,特制神龛供奉,尊为“肉身菩萨”,享受人间香火达数百年。令人惋惜的是,1965年夏有一精神病患者,突然闯入朝天洞,狂怒地将肉身菩萨推倒在地,猛力毁砸,待僧侣发觉赶来时,肉身菩萨已身首两处,四肢离体了。僧侣们将其残骸焚化成灰,藏于神龛,置立牌位祀奉,从此,朝天洞的肉身菩萨,只能耳闻传说,不能目睹其貌了。
【鳌峰‘三妙’】鳌峰,位于宣州市区东南隅,东临宛溪河滨,西界宣城地委、行署大院。古时,这里翠竹蔽日,古木参天,花香鸟语,景色宜人;寺观、塔亭、楼台,各得地利,布踞其间。自元代起即为人们游览避署之佳境,前人多有题咏。这块风景名胜地,抗日战争初期,遭日机狂轰滥炸,毁于殆尽,现仅存明建古塔一座,石碑两坊。现今宣籍耋耄之人,每每忆及鳌峰,总爱乐道“三妙”:
一为妙字。元代鳌峰境内建一道教元妙观(位于今鳌峰电影院处),观前照壁墙中央,嵌有长方形石刻一方,上勒斗大“鳌峰”二字,系宣人吴琳(南宋右相吴潜长子)手书。琳善书法,时有盛名。相传,琳书此二字时,因古写“峯”字长于“鳌”字,书写多次,难以对称,他在搁笔静坐凝思默构朦胧间,忽见一巨人,右肩负座山,飘然而过,醒来猛悟,遂挥笔将“山”字置于“峯”字左,写成“峯”,不仅笔力苍劲,而且间架匀称。勒于石,嵌于墙,凡观者无不脱口称妙。从此,人们多习仿琳书“峰”,而很少泥古写“峯”。
二为妙联。明代有位吕姓游方道人,初次游访鳌峰元妙观,对琳书“鳌峰”二字深表赞许,住观道士知其精通文墨,求其为元妙观作副楹联,吕道人欣然允诺,就鳌峰元妙观地利风光,书就一联:
鸟语碎风声,鳌背听来句句奏成仙乐谱;
苔纹皱石磴,峰头望去层层写就锦云笺。
将“鳌峰”二字巧嵌于联文之中,既工整贴切,又具地方特色,堪称雅俗共赏。住观道士将联文漆塑于观门两侧,凡读者无不由衷称妙。
三为妙鞠躬。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任安徽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领宣城县长周君南(湖南宁乡人),倡修鳌峰公园,将鳌峰境内部分古迹和道路加以修整,并于入口处(今宣中西大门前小园盘处)树以牌额“鳌峰公园”。公园中心(今市鳌峰公园管理处围墙内花圃处),仿照西湖“平湖秋月”茶室结构,建造一亭,命以“南亭”。开放之初,亭内左中右三面壁上,配挂数幅精裱的名人字画,更增添几分雅气。可是,时隔不久,不知何故,中间壁上的字画被换成一块较大的玻璃像框,内嵌一幅尺余大小的专员兼县长周君南正面半身肖像,极为显目。这一不伦不类有煞气景之举,虽遭多数人反感,却无人敢于取下。是年春夏之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陪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一班元老途经宣城,作短暂逗留。周君南亲率宣城各界人物,从车站一直恭迎到鳌峰公园南亭内暂憩。吴稚晖足捷先登南亭内,举目见到正面壁上的挂像,误以为是孙中山总理的遗像,连忙脱帽肃立,恭恭敬敬对挂像行起三鞠躬礼来,陪随一旁的周君南惶恐地连声说:“这,这是我的像,我的像!”吴略愣片刻,说:“没关系,没关系!”就势又补行第三个鞠躬礼。弄得周君南面红耳赤,转身对一公园工作人员说:“拿下来,拿下来!”吴装着未闻,踱着方步,哼哼哈哈,来个“王顾左右而言他。”工作人员乘机取下挂像,换上字画。凡闻者无不拍手称妙。

上一篇:第二节 人物
下一篇:第四节 艺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