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学校体育概况】光绪二十八年(1902),城内初、高等小学堂均设有体操课。一般每周3小时,教授普通步兵操以及一些有益身体之运动和游戏。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的宁国府中学堂开设的体育课目有:十路和十二路弹腿、八段锦、徒手操、队列操练、拳术等。民国初期,城内学校渐多,每逢节日,各校均带学生到府山头大操场(今县体育场)进行团体操、队形变换、组字操等观摩交流活动。民国11年(1922),培英公学从上海购回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木球等体育器材,促进师生热爱体育运动的风气,尤其是该校足球运动的传统持续15年之久。
民国12年(1923)5月,私立皖南中学及其附属高小举行田径运动会。主要比赛项目为赛跑、跳高和跳远等,观者甚众。次年4月,皖南中学又召开春季运动会,150余人参赛,历时1天,竞赛项目有跳远、跳高、撑竿跳高、铁饼、铁球(12磅)、标枪(竹竿)、足球、网球以及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赛跑等。并选拔出7名成绩优秀者,赴省参赛。民国18年(1929)11月,皖南中学派出运动员参加在安庆举行的第一届安徽省运动会,罗万松分别以13″6和28″的成绩夺得男子乙组100米、200米赛跑2项冠军。
民国19年(1930)后,设于宣城的省立第四中学,从中央大学聘请田径和足、篮球教练,学校体育活动日渐活跃,校足球、篮球队均为皖南劲旅。次年,四中召开春季运动会,规模超前,增设110米高栏、200米低栏、5000米赛跑、三级跳远、五项全能、十项全能、4×100米接力、4×400米接力、篮球、排球、拔河等项目,并改12磅铁球为16磅铅球。比赛中,罗万松以12″4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径赛省纪录;沈家让以1.55米打破男子跳高省纪录。11月,四中派队参加在安庆举行的第二届安徽省运动会,罗万松分别以13″和28″9的成绩夺得男子乙组100米、200米赛跑2项冠军。这一时期,四中的足、篮球运动在全省颇有一定影响。
民国22年(1933),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宣城府山头(今县体育场)召开全区运动会,省立第四中学、私立皖南中学、宁属六邑公立初级中学、宣城县立女子中学及广德中学参赛。结果,四中夺得男女甲、乙组总分和足球、男子篮球诸项第一,县立女中获女子篮球冠军。同年9月,本县派队参加在安庆举行的第三届安徽省运动会,周霞飞分别以59″7和2′19″8的成绩获学校男子组400米、800米赛跑2项冠军;吕民元分别以8.75米和26.74米的成绩获学校男子组铁球、铁饼冠军;何述尧以29.36米的成绩获公开男子组铁饼冠军;省立四中以53″4的成绩获学校男子组4×100米接力赛冠军。
民国23年(1934)5月,省立四中代表队到安庆参加第四届安徽省运动会,吴子静分别以25″2和56″4的成绩打破男子200米、400米赛跑省纪录并获冠军;何述尧分别以32.04米和10.04米的成绩获男子铁饼(破省纪录)、铅球两项冠军;吕民元以12″和2779.39分的成绩分获男子100米、五项全能冠军以及铁饼、铅球、标枪3项亚军;周霞飞获男子400米、800米和1500米3项亚军;沈家让获男子跳远及三级跳远2项亚军;李绍棠获男子撑竽跳高亚军;罗万松和汪临义分获男子100米第3、4名。四中夺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省运会结束后,四中得分的运动员均被选入省代表队,经短期集训,即参加了在武昌举行的第五届华中运动会,吴子静夺得男子400米、800米2项冠军;何述尧获男子铁饼亚军;周霞飞获男子400米、800米2项第4名。
民国35年(1946)秋,本县举办秋季运动会,宣城县立初中、私立复旦中学、宁属联立中学和省立十二中学参赛。结果,宣城县立初中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1名和足、篮球冠军。
【建国后学校体育活动】建国初,城乡中小学相继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逐步修建运动场(室)、添置器材,组织学校田径队和球队进行业余训练。经常举办全校、全县中小学生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并选拔成绩优秀者参加上一级竞赛。“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改体育课为军事训练课,1971年后各项体育活动相继恢复。1974年,杨柳中学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勤俭办体育,被评为全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76年11月,全县中小学纷纷组织学生开展“二万五千里长征”、“接过革命火炬跑北京”和“跑井岗山”等象征性长跑活动。此后,学校体育教学依据部颁布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各年级体育课每周不少于2节;恢复体育考核制度,并将成绩作为学生升留级和评选“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同时以教学为中心,开展以普及为主、增强体质为目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坚持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1977年,全县有393所中小学坚持开展“两课两操一活动”,参加学生117900人;12500人参加各种业余运动队训练;全县95%以上的中小学举办1—2次运动会,并形成制度。1979年10月,县教育局等单位对县重点中小学、城关镇中小学和体育点上学校进行一次体育卫生工作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对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学生达标;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情况;确定重点体育项目,坚持常年业余训练情况;学生体质状况;专、兼职体育教师的配备等。1979年,昝村小学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取得成绩,相继被评为全省、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81年10月,全县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讨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并成立了县体育教学研究学会,以推动全县校际体育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1981年,宣城中学、县实验小学和城关镇第六小学被确定为省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宣城中学包厚民、城关六小朱太龙被评为全省优秀体育教师。1983年,城关六小江晓铃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1984年,县第二中学亦被确定为省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次年,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华阳初中被确定为宣城地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2月,确定城关初中、高桥初中、峄山初中、洪林初中、向阳初中、孙埠中学、周王农职业中学、油榨农职业中学、寒亭农职业中学、双桥高级农职业中学共10所中学为县首批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城关二小、城关四小、城关五小、向阳小学、洪林小学、孙埠镇小学、寒亭小学、杨柳小学、水东小学等小学为县首批田径业余训练点。9月,县二中开办食、宿、学习、训练“四集中”的体育班,招收小学毕业生,分设短跑、投掷、中长跑、跳跃4个组,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重点训练培养。1986年,宣城中学被评为省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华阳初中体育教师赵寒平被授予全国优秀业余教练员称号,昝村初中陈兴礼、县实验小学季荣珍被授予省优秀优育教师称号。迄今,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校至少有1支运动队;常年进行业余训练;坚持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即每周上2节体育课,每天上早操或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每周开展好2节课外的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形成制度,每年举办1—2次校运会。1987年,城关初中获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女子团体冠军,受到行署教委、体委的表彰奖励。截止1987年,全县共有田径传统项目学校24所,其中省属4所、地属1所、县属19所;有业余教练员50人,参加传统项目活动的学生750人,并有70余人输送到各类业余体校。
▲师资1950年起,开始在中小学配备专、兼职体育教师。1956年,全县500多所中小学有体育教师122人(其中受过专业训练者不多)。自如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小学基本上停开体育课,体育教师日渐减少。截止1975年4月,全县仅有专职体育教师23人(中学16人、小学7人)。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县体委、教育局利用暑假联合举办中小学体育教师训练班,1971—1982年共举办8期,计培训500多人次。1977年,全县有专职体育教师64人、兼职体育教师329人。80年代起,一批大、中院校体育毕业生分配到学校任教,充实和壮大了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1986年,全县442所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493人;其中集镇完全小学和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93所均配有专职体育教师,计130人,其中大专毕业11人、占8.5%,中专毕业93人、占71.5%。
▲劳卫制1954年,宣城中学和宣城师范学校在学生中推行“劳卫制”锻炼活动。至1957年7月,两所学校共有253人通过“劳卫制”标准(其中少年级31人、一级197人、二级25人)。1958年7月,凡已建立体育协会的机关、厂矿、中等以上学校等单位均可组织“劳卫制”测验,有权批准和授予证章、证书,全县有785人通过“劳卫制”标准(其中少年级159人,一级555人、二级71人)。至1959年9月底,全县有2356人通过“劳卫制”标准(其中少年级336人、一级1627人、二级393人)。截止年底,全县共有4925人通过“劳卫制”标准(其中少年级471人、一级3860人、二级594人)。此后,“劳卫制”锻炼中断。
▲达标1972年10月,县体委、教育局选择宣城中学、杨柳中学、城关附小为试点单位,参照1965年《全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等资料,结合召开部分教师、学生座谈会进行调查,将1233名学生(其中男生703人、女生530人)分成3个年龄组,试测60米和100米跑、跳高、跳远、掷手榴弹等项目,拟订出《宣城县试行体育锻陈标准的初步意见》(包括测验项目和标准)。1975年5月,国家体委正式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本县中小学校纷纷开展达标锻炼活动。1977年,全县有18所中小学校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中2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达标测验,1100人参试,170人达标。次年,447所中小学校施行,其中15所进行达标测验,6455人参试,757人达标。1979—1980学年,全县中小学生867人达标。1981—1982学年,1145人达标;宣城中学和城关六小均被评为全省达标先进学校。至1984年11月,全县城镇学校达标率在80%以上,乡村学校达标率在60%以上。1984—1985学年,24312人达标。1985年5月,县教育局制订了达标成绩显著的学校和教师的奖励标准,全县有10所中学、11所小学和1个镇受到表扬奖励。1985—1986学年,全县有30395人达标,达标率81.5%;1986—1987学年有31297人达标,达标率82.4%。1986年,华阳初中(经省验收,全校达标率为100%)和县实验小学被评为全省达标先进单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