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组织沿革】民国14年(1925)冬,县城内曾有少数国民党秘密党员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民国15年(1926)冬,在宣城四师读书并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田道生(化名严子聪、寿县人)、王自堂等,为迎接北伐,在校内秘密宣传三民主义,发展国民党员并建立组织(对外称“民校”)。至民国16年(1927)2月,先后在城区发展国民党员33人。这时,宣城城区出现了3个“国民党宣城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一由工商界人士为主组成;一由教育界人士为主组成;一由四师学生田道生、王树德、江干臣等为主组成。民国16年(1927)3月8日,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率先遣部队进驻宣城,宣城3个县党部筹委会分别派代表面见北伐军党代表,请予支持。萧劲光在东门“大安客栈”接见了四师学生江干臣并亲笔写一张纸条,表明北伐军只承认以进步学生为主组建的宣城县党部筹委会。同月中旬,在北伐军驻宣部队的支持下,以田道生、王树德、江干臣等为主的“国民党(左派)宣城县党部“正式宣告成立。内设组织、宣传、农民、工人、商人、妇女、青年、海外8个部。田道生被举为县党部监察委员,并被选为出席国民党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江干臣、王树德、戴云龙(又名戴忠顺)等为县党部委员兼各部工作。此为国民党宣城县地方组织之开端。不久,在城乡先后组建起8个区党部,开展群众运动。当时的芜湖《工商日报》载称:“宣城久处军阀势力压迫之下,人民全失集社之自由,近经县党部努力宣传,各种公会纷纷自行组织,足见革命精神已深入民众心坎之中……”。
正当宣城城乡群众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之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全国形势急剧逆转。宣城城内国民党右派势力乘机活动,诬称左派县党部为“过激党”,并扬言要“驱逐”。左派县党部成员除田道生外,江干臣、戴云龙等相继隐蔽到农村秘密活动。民国16年(1927)7月,国共彻底分裂,南京派员来宣“清理党务”(实际是清除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宣城县党部遂为右派势力所操纵。同年7月8日,成立“宣城县党部改组委员会”,民国17年(1928)改称“国民党宣城县党务指导委员会(简称指委会),内设组织、宣传、训练3部。下设区党部、区分部。民国19年(1930)春,改称“国民党宣城县执行委员会”(简称执委会),内设机构如前,常务委员金必刚。民国19年(1930)冬,改称“国民党宣城县党务整理委员会”(简称整委会),常务委员先后为王宗梧、唐少澜。内设机构及下属组织沿前。1935年改称“国民党宣城县党部”(简称县党部),常务委员改称书记长。先后任书记长的有雷克展、陈燕北(又名陈毅)、万诗祥。直至解放前夕县党部彻底解体。
国民党宣城县区乡组织为区党部、区分部和小组。民国19年(1930)12月,县党务整理委员会组织部发出通告云:“查本县党员有共职他处而未填写移转证者,亦有来自他处历经数月而未报到者,亦有因僻居乡镇迄未加入任何区分部者,亦有死亡而无从考查者。似此不独本部无法统计全县党员之数量,即党员亦苦无参加活动之机会。力量既不集中,组织何由健全。为此本部特定期举行全县党员总报到……凡居住或供职于本县辖境内未经成立党部之各乡镇中之党员,一律准于一月内向本部书面报到。”据民国32年(1943)统计,全县共设16个区党部、98个区分部(其中直属区分部7个)、205个小组,党员总数为2366名(商人占25%,工人占5%,教育界占20%,公务员及其他占50%)。1945年5月统计,境内游离党员(即不参加活动的党员和沦陷区内的党员)日益增多,全县能进行活动的区党部5个、区分部39个,直属分部6个、小组102个,党员总数为1061名。1946年10月至11月,县党部对全县党员进行总清查。1947年12月县党部又开展全县党团(三青团)员重新登记,确定党籍,并规定“不参加者以丧失党籍论”。截止1949年初,全县共有国民党区党部22个、区分部99个,合计党员1100余名;三青团区队17个、分队50个、三青团员543名。
【主要活动】自民国16年(1927)7月,国民党右派完全操纵县党部以后,其主要活动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清剿和镇压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人士及群众革命运动,并以“实际行动”纪念每年的“四·一二”清党纪念日。现择要简记于次:
民国17年(1928)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一),宣城县党部(右派,下同)城北区分部5名委员和两名政警,以拜年为名,在北门别士桥一商店后屋逮捕了中共安徽省临委派来宣城协助中共宣城独立支部工作的杨士彬、张昭明,遂于次日派人去北乡油榨沟缉捕中共独立支部书记祖晨(祖机智脱身),同时在城乡搜捕共产党人及其亲属。致使刚建不久的中共宣城独立支部被迫停止活动。
民国18年(1929)5月,国民党宣城县指委会宣传部公开下令在全县查禁《“五四”纪念告学生》及《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为“五四”纪念告全省学生暨革命青年》等传单。为时不久,县党部训练部发出通告:“查本县时有各地旅宣学生会、学生同乡会以及学生联合会等名称。本会决议,所有各地旅宣学生会等不法之组织,统限期一周内自行撤销,呈报本部备查,切勿延误”。
民国19年(1930)10月上旬,国民党宣城县整委会举行总理纪念周,常务委员王宗梧代表整委会在会上强调提出:“有一件事值得我们注意,就是湖北省党部最近通过决议:全省党员全体动员剿共。这种工作不但湖北省党员,应该人人去实行,希望本县党员,人人负起这种责任,照样地去努力剿共”。同年12月10日,县整委会同县政府及地方武装镇压了中共宣城县临委组织领导的“庙埠农民武装暴动”,同时破坏了中共地方组织,并逮捕进步学生、杀害共产党人及革命志士达数十人。次年1月,县整委会会同县政府及宣城四中当局,一次就勒令开除了108名进步青年学生。
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发生,同年10月上旬,国民党宣城县整委会在《宣城日报》公开发布通告:“全县同胞自今日起……要保守秩序,各安本业,勿受共产党或卖国贼之欺骗,自相惊扰。对于“救灾”(注:当年本县遭特大洪灾)、“剿赤”、“保国”三大要政,一定要同时进行,决不能偏废。”
民国21年(1932),全县普遍“编制保甲”,实行“五户联保”,扩充保安队、加强壮丁队,全面进行“清乡剿共”。破坏中共地方组织,围剿红军游击队、捕杀共产党人,并在南乡溪口一带实行“移民并村、放火烧山”,制造“无人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行合作抗日之际,而国民党宣城县党部却忠实执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如民国26年(1937)12月,以共产党人江干臣为首组建的孙埠抗日游击队(20余人枪),于次年春被国民党县党部和县政府制造借口予以缴械解散。又如民国28年(1939)春,共产党人罗白桦、孙宗溶等受组织委派来孙埠一带开展抗日工作,任“孙埠抗日动员委员会”干事,发动各界群众组建抗日团体(青抗会、农抗会、妇抗会、商抗会),开展抗日活动。而国民党县党部会同县政府及国民党驻军以“孙埠被赤化”为名,强行解散动委会及抗日团体。民国29年(1940)秋,国民党宣城当局会同驻军及地方武装蓄意制造了“金宝圩事件”,藉以围剿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武装。“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宣城县党部“反共”、“剿赤”活动不断升级加剧,现将国民党宣城县党部民国30年(1941)《工作实施报告》节录如下:
“加强反动势力活动区域之宣传①封锁宣传消息资料——查共党在本县活动较烈之区域,在北为金宝圩四乡,在东为孙家埠一带。经本会获悉,密饬各该区党员随时严密监视,并封销其一切消息与资料,同时尽量散发我方宣传刊物报纸,实施以来尚奏成效。②争取文化工作人员(略)③进行反宣传——查共党于27年(1938)初来宣城即以抗日救国为号召,嗣于28年在北乡金宝圩一带组织非法团体(注:指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抗日组织)逆迹渐著。本会根据各特种工作人员之密报,除一面于29年8月30日以秘密通讯方式,用宣字第35号党务通讯分报中央组织部及安徽省党部、皖南通讯处、第六区党务指导专员办事处,揭破其非法行为,一面并筹划进行反宣传工作。所有各界党员均经本会秘密测验,择其忠实干练同志,各使打入其组织,以资动摇夺取或感化其重要分子,使能接受本党秘密指导,进行反宣传工作,旋以叛军(注:指新四军)剿灭平定。所有本县各非法团本已由本县予以解散。④禁止宣传刊物报纸——查共党出版之“抗敌报”及“改造周刊”以及其他宣传品,在本县时有寄迹。本会职责所在,自未能使其流通传播。经会同县政府严密检查邮电并通饬各区乡镇各区党分部随时严密禁止,实施以来迭有查获。所有查获之共党宣传刊物报纸以及其它宣传品,除随时各检呈一份送上峰鉴检外,余随时集中焚毁,以杜传播。⑤审查图书杂志(略)⑥进行包围宣传——查共党在本县孙家埠秘密组织特区并在溪口之隐坑设立支部进行反动工作。本会根据各种工作人员多方侦察密报后,即经策动各该地区党员经常调查共党分子,并利用各种公私关系进行包围宣传,以动摇其信念,使其投入本党。乃以各该共党分子毒化过深,包围宣传难收效用。当经本会书记长(陈燕北)密商本县县长王介佛,于本年1月9日,率警前经隐坑将共党支部破获,当捕共党分子赵德云等二十名。经寄押于县政府,由本会书记长亲自举行个别谈话,几经查诘,该赵德云等始自认参加共党不讳,惟所获各犯中尚有施玉麟等8名,因有盗匪嫌疑,另案函移宣城县政府讯究,并遵照颁饬办法将共党分子赵德云等12名,分别办理自新手续,严加督理。至在孙埠之共党分子刻正在由本会会同省执委派驻本县之专任人员暨本县军政机关及该处区党分部属党员严秘注视之中。北乡金宝圩一带,前在叛军卵翼下的非法团体如农抗会、姊妹会、少年团、防匪团等组织,经本会会同驻军108师予以彻底解散。……本会为争取领导权力感化胁从分子起见,经按各地区实际情形及该分子胁从性质,由本会选派忠实干练富于牺牲奋斗之本党同志参加策动,俾得重行建立各种民众团体,指导训练,积极防制共党活动,以免死灰复燃。本会指派工作同志分别前往各该地组织实施。不久又派本会党务计划委员前往督导加紧进行。现各该地区已从乡农会先行着手,计先后发起筹备者有金东、金南、金西、金北、横岗等乡……”。直至民国37年(1948),国民党宣城当局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仍将“剿共第一,治安第一”作为“全县中心口号”。
纵观国民党(右派)宣城县地方组织建立以后的20余年内,从未放松过“剿共”这一主要活动,直至宣城全境解放。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宣城县地方组织
民国29年(1940)春,县内始有三青团地方组织,全称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三战区支团直属宁国分团周王区队,”(注:当时宣城沦陷,国民党宣城县政府及其机关均迁于南乡周王村。“三青团周王区队”实为国民党宣城县直属机关区队)。同年6月31日,三青团周王区队举行团员集会,为团长蒋介石“五六寿辰”发动“献金购机”以表庆祝。民国32年(1943)宣城县长蒋慎良兼任全县团务指导委员。民国34年(1945)冬,正式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安徽支团宣城分团部”,主任陈克曜。各区设团区队、乡镇设团分队。民国36年(1947)初,三青团宣城分团部奉令举办“团员总甄核”,时全县有县分团部1个、团区队17个、团分队50个、团员共543人。
民国36年(1947)底,国民党宣城县党部奉令实施“统一党团组织”,在全县开展“党团员重新登记”。党团组织合并后,三青团组织的一切活动完全从属于国民党组织的一切活动。直至解放,党团组织一并解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